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论述

时间:2022-10-23 07:51:30

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论述

1规划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近年来,受人为的和自然的因素影响,湖区湿地生态系统显现出一些新的迹象,须引起充分重视,并纳入生态功能区划的整体考虑中。第一,水情变化显著,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风险增加。近年来,洞庭湖水情发生重大变化,连续多年出现枯水期提前、延长情况,水位较常年同期大幅降低。1998~2003年,洞庭湖退水期城陵矶的平均水位为25.47m,2004~2009年同期平均水位仅23.91m,2009年10月出现14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21.62m。虽然洪水威胁依然存在,但随着湖区洪涝和干旱交替发生及部分地区的严重旱象,湖水自净能力下降,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洞庭湖水位和泥沙淤积的变化,将影响到原有湿地斑块的分布格局,生境类型的原有季向波动随之改变,影响到湿地植物群落原有的演替进程,并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洲滩出露天数和出露面积的增加,使湖区杨树种植面积扩大,加大了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风险。第二,经济加速发展,水体污染加剧。湖区经济发展加快,具体表现为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新增长级加速建设等动态特征。2011年全区人口1702.33万,经济总量达到4837.2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843元。湖区继续保持农业基础地位,并成为环洞庭湖区原材料输入来源;工业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制造业体系,石油、食品、轻纺、造纸等行业发展迅速;商贸流通业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业增速明显。经济发展使湖区人口和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湿地遭大面积开发,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使湿地及水体污染严重。以农业为例,湖区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居前列,但肥料利用率较低,施入的肥料中约有60%~70%的养分进入环境;同时湖区是我国最典型的双季稻产区,复种指数高、耕地面积大,即使单位面积施肥量不比其它地区高,仍有大量氮磷等元素流入湖泊,因此,由种植业引起的面源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严重。另据湖南省洞庭湖环境保护监测站的调查,湖区现有工业污染源1803个,其中重大污染源141个。工业排污口82个,其中,直接排入湖体的排污口27个,日排污水量达129万m3;入湖水系的排污口55个,日排污水量达20万m3,共计日排入污水总量149万m3。第三,区位优势突显,湖区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洞庭湖区地处长江中游枢纽位置,为湘北门户,既是湖南参与长江产业带建设的结合部,又处于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具有承东启西、南联北进的地理区位。从交通条件看,湖区是长江中上游沿岸各省从陆路通往华南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可进入性很强,已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区内长江岸线160多公里,对外贸易港口城陵矶使得内陆湖区得以通江达海。正是基于湖区独特的区位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港口物流、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湖区开放度增加,对外交互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增加,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物质资料循环加速,产业承接转移的区域联动性增强,这些社会经济系统的明显变化增加了湖区生态系统演变的复杂性。并且,“在特定目的下越想优化经济-生态系统的某些组分,越是在削弱这个系统的弹性,因为这种促使高效率最佳状态出现的趋动力,会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受意外事件的伤害[11]”,导致湖区生态系统弹性降低、脆弱性增强。

2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和依据

2.1基本原则

根据国家2008年《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定,结合湖区自然与社会经济特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如下原则:协调发展原则、主导功能原则、分级区划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湖区生态功能区划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的各个方面,其中,资源与环境是区域重要的自然基础,是湖区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洞庭湖区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应首先维护自然环境要素和主导生态系统功能,避免生态破坏和盲目的资源开发,按照自然规律制定环境与生态功能保护对策,增强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在此基础上确立湖区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以达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战略目标。(2)主导功能原则: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8),“洞庭湖区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洪水调蓄”两方面均具有同等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因此这两项可并列视为规划区的主导功能。在此基础上,以主导生态功能为目标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同时兼顾其他辅助生态功能。(3)分级区划原则:原则上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区划单元,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相关规定,结合湖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产业配置与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布局等,以满足不同尺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的需要。

2.2区划依据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区划是在湖区生态现状、生态系统空间特征、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的综合评价基础上,结合相关国际公约、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条例文件等,分析区域空间分布规律,提出分区方案。(1)规划区生态系统空间特征。规划区位于北纬28°44′~29°35′,东经111°53′~113°05′,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且年际变化大等特点。湖泊形状呈近似“U”字形,湖体已明显演变为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首尾相接三个部分,具有“高水湖相,低水河相”的典型特征。湖区地貌大致是湖区外缘东、西、南三面环山,北有华容隆起,入湖河流尾闾区以复合三角洲地貌为特征的冲积、湖积平原水网区。洞庭湖则位于这一河网切割平原内,形成以湖泊为中心的向心状水系,并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大湖水体、湿地、平原农田、丘岗、低山、中山的地形结构。洞庭湖承纳“四水”,吞吐长江,入湖水系复杂,多年平均(1988~1995年)入湖径流量为3018亿m3。洞庭湖区独特的气候、地形地貌、水系水情等特征,是湿地、农田、森林、城市等各类生态系统发育与演变的自然基础,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林地、水面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76%以上。湿地生态系统是湖区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共有三种类型的湿地,即浅水水体湿地类型、过水洲滩湿地和渍水低位田,分别占湿地总面积的44.37%、13.50%、42.13%。(2)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根据一定区域内各类生态问题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各地域单元的生态敏感性特征,判断发生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和程度,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后果。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规定的生态敏感性评价的6个方面,湖南省的丘陵区处于盐渍化高度敏感性区。洞庭湖区作为湖南省的重点农业区,分布有平原农田、丘岗、低山等适宜开展农业活动的地形结构。据统计,纯湖区农业耕地面积为553456hm2,其中基本农田面积408251hm2,占73.8%;水浇地面积45639hm2,占8.3%;旱地面积99562hm2,占18.0%;耕地中属中低产田面积130703hm2,占23.6%,耕地整体土质在三级以上。因受地势、地下水位、有效土壤层厚度、耕作层深度、土质、土壤类型及化肥施用量、污染状况等因素影响,湖区耕地退化具有潜育化、次生潜育化、沼泽化、渗育化等类型,尤以潜育化最突出。而从规划区本身的实际情况看,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有向陆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湿地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影响了其调蓄洪水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加大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风险。相关内容在文中第二部分“规划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有详细说明。(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目的是为明确特定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洞庭湖区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生态调节与产品提供两大类功能,为人居需要和城镇建设的功能提供了保障。第一,生态调节功能。表现为湿地的功能价值,又称间接使用价值,具体包括: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护、补给地下水和向其他湿地供水、控制地表盐化和避免水质恶化、防止河岸和湖岸侵蚀、移出和固定营养物和污染物、调节气候、维持碳循环等。其经济价值约为293亿,在湖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中占比约60%。第二,产品提供功能。表现为湿地的用途价值,又称直接使用价值,主要包括:提供天然产品、提供水源和作为水运通道、科考旅游基地等。经济价值约为95亿,占比约40%[12]。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结果看,湖区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显著高于产品提供功能重要性[13]。(4)相关国际公约、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条例文件等。具体包括:《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2)、《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8)、《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02)、《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初稿(2012)、《洞庭湖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规划》(2009)等。结合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绘制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1)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区示意图》(图2),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分区方案的重要参考。

3生态功能区划与分区概述

3.1生态功能区划情况

根据规划区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主导服务功能类型等,将其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区;再根据一级生态区内部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亟待保护的内容及程度、生态需求与修复目标的区域差异性等,将一级生态区划分为10个生态亚区和32个生态功能区(表2)。根据表2的区划结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叠置法,绘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分区图”(图3)。

3.2生态功能区划单元概述

(1)洞庭湖天然湖泊湿地生态保护区该区分为2个生态亚区7个生态功能区。①天然湖泊湿地保护亚区:包括所有天然湖泊、洲滩、沼泽、洲浃。该区水生动物洄游通道纵横,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为水生湿地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现有3块国际重要湿地、9个国家湿地公园、3处部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有东洞庭湖部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宝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导功能是依托天然湿地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并可兼顾发展湿地旅游休闲业和生态农业。②洪水调蓄生态亚区:包括退田还湖区、蓄洪垸和重点堤垸干堤堤外300米以内的区域。主导功能是调蓄洪水,保障湖内及长江提防安全。近几年来,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加深,湿地生物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本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是:加强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建设,禁止侵占湿地进行生产性开发,规范保护区过渡区域的开发建设行为,努力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为水生生物和湿地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地。继续实施退田还湖整治战略,巩固和扩大退田还湖湖泊治理成果,加强蓄洪垸建设和主要行洪通道的清障工作,提升湖区提防防洪等级,增强洞庭湖调蓄洪水的能力。(2)湖区平原与丘冈生态农业区该区分为2个生态亚区6个生态功能区。①平原农业生态亚区:包括洞庭湖平原地区的所有农业耕作区。该区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地肥沃,农业现代化程度高,是国家重要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之一。主导功能是发展现代生态农、牧、渔业。②环湖丘岗地庭院经济与水土保育生态亚区:包括环湖丘陵地区的所有适农区域。该区域水土保持条件好,农业种质资源丰富,居民住宅村庄化,庭院经济发达,农田林网成型,是湖区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和人口聚集地。主导功能是水土保育,发展生态农、林、牧业和庭院经济。本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湖区排灌等生产服务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开发利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效率,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庭院果园、庭院苗圃和庭院养殖等特色庭院经济。(3)岳益常城市人居环境与生态产业区该区分为3个生态亚区10个生态功能区。①城市人居环境与产业园生态建设亚区:包括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3市市区及县区所在城镇区。为洞庭湖区经济、文化的三大核心,也是人口密集区。工业以石油化工、造纸、纺织为主,工业基础较好。主导功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②城市生态保护与廊道生态建设亚区: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市市内公园、名胜古迹、沿路沿江景观带和生态隔离林等区域。这些区域生态环境基础较好,只要注意合理规划,稍加改造,就能获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果。主导功能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城市“绿肺”作用。③集镇与重点工矿区综合治理亚区:包括湖区县市城关镇及其他重点集镇和主要工矿区。但由于工业相对集中,尤其重点污染企业污染难以得到全面控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节能减排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导功能是综合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经济。本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是:有效控制和治理重点工业区的污染,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入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高新技术。建立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建立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与净化、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综合处理设施场所,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排放标准。加强城镇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城市生态游憩、公园名胜、路域和沿江(湖)护岸景观林网络,着力打造滨湖特色的生态城市品牌。(4)环湖丘陵与中(低)山生态屏障区该区分为3个生态功能亚区9个生态功能区,包括石门县、桃源县、安化县、临湘市、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岳阳县、汨罗市、望城县、汉寿县、鼎城区、临澧县和澧县等地的山地丘陵区。①生态保护与功能改善亚区。包括区内森林、湿地类保护区和公园,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湿地公园6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②中上游生态林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亚区。包括幕阜山、连云山和药姑山等中山山地,是汨罗江、新墙河等洞庭湖区间水系的源头,海拔相对较高,有的山峰海拔超过1000m,发源于山地的河流流程短、比降大。③山地生态林业亚区。通常在低山丘陵200~500m、中山500~2000m范围,为洞庭湖的天然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在45%~80%之间。植被多以毛竹、油茶和国外松及杉木人工林为主,马尾松林和阔叶次生林也较普遍。矿产集中分布于平江和临湘,因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不高,山洪频繁出现,矿山局部环境破坏严重,小型企业污染突出。本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重点是:加强森林培育,提高森林质量,有效控制山洪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强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保护水源与生物多样性。有序开采矿产资源,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摈弃传统的旅游模式,推进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导的生态旅游。

4结语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区划的本质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划,是针对湖区自然地理环境分异性、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多样性、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非均衡发展等状况,结合资源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的思想,整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区域人类活动影响的不同敏感程度,构建的具有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管理框架,能为湖区治理提供科学保障和有力支撑。生态功能区划以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维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稳定性为基础,以治理源头污染和改善周边城市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进生态水利、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廊道网络建设,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生态稳定、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民富足、文化繁荣的生态经济型示范区。

作者:李姣 张灿明 罗佳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上一篇:地方工程生态效益解析 下一篇:园区生态化发展模型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