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生态化发展模型研讨

时间:2022-10-15 07:42:12

园区生态化发展模型研讨

1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驱动力

1.1生态需求驱动

现代经济出现的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和环境严重恶化现象,构成了一个具有全球性问题———生态需求,正日益紧迫地摆在人类面前[11]。人类社会愈进步,人类对生态需求的质量要求也愈高,这种生态需求包括洁净的空气、水和无污染的食物;无污染、无噪音的生活空间;优良的人工或自然植被环境、数量充足的环境资源和生态景观三种形态[12]。伴随着后工业文明时代绿色浪潮的到来,人类生态意识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自发的公众行动。一方面,他们要求产品质量好、安全性高,并且较环保;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消费习惯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倡导节约资源,反对浪费,减少污染。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推动着企业必须通过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在市场上获取相对竞争优势。在改善与投资者的关系方面,企业的环境表现已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未来绿色投资者投资的依据是既注重公司的财务业绩,也看重其环境业绩。只有实现产业生态化,才能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从“黄色道路”和“黑色道路”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满足人们的生态消费需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13]。

1.2企业利益驱动

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的节约是推动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生态产业园区共生网络共生驱动机理主要体现在:①企业群落空间的集中性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②通过互补性差异化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力的集成以及内部购销平衡,形成资源相互补充的园区集群式供应链体系,形成竞争性互补优势,通过分享企业集群的资源优势来集中治理污染源,降低园区制造企业治理污染的费用,提高合作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③通过共享园区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水、输气管道,避免园区企业各自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⑤园区内信息、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高度集中,节省了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投资,杜绝了规模不经济[14]。此外,园区内的产业集聚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园区内企业的面对面接触、信息相互交流、原材料和副产品交易及产品与服务的充足供给,为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机会,增加了企业的内在优势,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1.3科技驱动

随着生态产业理论的发展,生态产业技术不断得到创新,产业污染防治技术由过程末端处理向清洁生产转变,对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进行重新利用,为实现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科技进步对产业园区生态化贡献主要表现在:①拓宽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从而缓解或解决资源枯竭问题;②优化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手段和条件,强化生态补偿机制和遏制生态恶化;③改善生产工艺,减少生产中的资源使用量和废物排放量,并能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处理;④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为集群生态化的各方面进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16]。

2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原则

2.1“4R”原则4R(Reduce、Reuse、Recycle&Reorganize)原则实施

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重组,其目标是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产业结构优化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减量化”是指在能源和资源上,在不减少产量和降低产品质量前提下的消耗量减少;“再利用”是指在加工或制造的全生产过程中能源和资源的重复性利用,如根据能量品质的不同实现梯级用能,回收生产过程的废热或利用废弃物充当能源;“再循环”是指生产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能全部或部分地被作为“资源”重新利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另一种是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他产品的原料;“再重组”是指针对产业链的全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转型,达到系统的整体最优,实现园区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的生态化方向转型[17]。

2.2“食物链”原则

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本质和突破口在于设计,其特点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食物链设计是生态建设和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园区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首先,考虑园区企业之间在物质和能量上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企业之间形成匹配的供需关系和供需规模,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封闭循环和废物最少化。其次,在园区内外寻找能建立废物流动关系的企业群,通过专家分析,筛选出类别、规模、方位上相匹配的设计或改造方案。第三,根据园区中不同产品、不同生产过程和不同的企业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差异,建立原料链上下游各企业间灵活高效的合作关系[18]。

2.3关联原则

产业高度关联是建设园区生态产业链网结构的基础。园区产业链结构优化可通过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信息和设施共享等措施,建立和加强产业园区内及其园区之间产业的共生耦合关系,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提高产业关联度,强化产业集聚效应,使生态产业园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完善。要实现园区产业快速持续发展,首要问题是要根据园区资源、能源和废弃物形成关联产业链条,确保产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耦合性和适应性。在园区建设中,可引进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过程和不同的企业,利用它们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灵活高效的合作关系。园区成员组成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要紧密,且要有创新性,这样才能保证产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2.4统筹兼顾原则

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综合统筹各种影响因子,做到“软硬件”并重。硬件包括:①全面的景观建筑评估和规划。利用植被进行景观、防风和屏障设计;利用环境设计技术进行局地风向、局地气候分析;利用自然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为休闲娱乐活动提供空间。②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基础设施须可靠,具有吸引力,视觉效果好,容易维护;设施尽可能埋于地下;在选择铺设材料时尽可能以内部间的传输方式;提供诸如通勤车、餐馆、药房等基本服务;生态产业园区被认为是雇用者与被雇用者的社区,应为雇用者提供建立友情的基本空间;综合利用水资源。③建筑尽可能利用循环材料[7]。软件方面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信息支持系统、各种政策(尤其是奖惩政策)、人才培养和储备、先进生态技术等。

3产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模型构建

3.1园区产业链结构

在整个园区中,存在着各种要素,要素之间关系十分复杂,既有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副产品交换,能源、信息、价值和资金的流动关系,也存在当地政府、园区管理者的政策和管理活动以及市场的竞合关系,还存在着以相关环保设备、服务提供为目的的绿色产业,以相关行业技术、信息提供为主的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按照食物链的分析方法,本文将园区中各种要素分成三类[19]:一是共享公共设施类,即支持园区企业发展的公共设施,包括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和废水集成以及生态交通、生态物流、生态旅游、消防、能源(电、热、气)设施的共享等;二是生态产业链,是指园区三次产业企业按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分别处于产业链条的不同节点上,并按照食物链的运动规律进行物质循环、能量传递、信息流动和价值增值;三是支持服务,包括政府、园区管理者、市场和法律、金融等,这些因素将从政策、资金和市场的角度来影响园区企业。这三类要素除了内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外,三者之间也有很强的依存性。

3.2园区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模型

贵州将建成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冶金、建材、有色金属、化工、名优白酒、特色食品和民族医药等产业为主导,具有一定规模、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各具特色的100个产业园区,重点依托30个100亿元产业园区,打造中国精品生态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及其延伸产业等,使生态园区内具有研发、生产、加工、服务、贸易、物流、生态休闲等功能。通过对园区各要素的分析,综合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现代科技,从宏观上使产业园区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促进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在微观上做到产业生态资源的多层次物质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产业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建立起产业生态经济的动态平衡,从而构建贵州产业园区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模型。

3.3园区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

公共设施共享:它可提高园区的资源和生态效率,是构成企业生物群落的基础。首先,信息交换平台是实现企业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集成的前提条件,这些信息包括园区有害和无害废物的组成、废物的流向和去向信息,相关生态链上产业的生产信息、市场发展信息、技术信息、法律法规信息、人才信息,相关产业生态其他领域的信息等[19]。其次,新技术集成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产品设计到引进和改进现有企业的生产工艺,应用高新技术、抗风险技术、园区内废物使用和交换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建立最小化消耗资源,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物的高新技术系统。第三,加强生态环境监控,防止产品生产过程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建设各种生态环境工程设施,保证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第四,配套基础设施共享,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投资。共享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生物化学还原系统、消防设施、公共绿地、道路交通、仓储设施等。生态产业链条:它是按照食物链原理将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企业和分解者企业之间以副产品交换、资金和人才的交流为纽带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园区内实现材料、能源和水的循环流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系统。首先,在种植业系统,通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将物质和能量转换为高粱、小麦、玉米、大豆、烟叶、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一部分作为轻、重工业系统的原材料,如用于生产茅台酒、贵州香烟、贵州特色风味食品;另一部分被生态旅游系统消费,农副产品作为饲料输送到养殖业系统,养殖业系统生产的有机产品可输入到生态旅游系统供游客消费或输入轻工业系统进行加工增值,部分作为重化工业系统原料。其次,在工业系统,通过系统加工制造和运用外部输入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转化为工业制成品和电力,少部分可供园区系统使用,大部分产品向市场输出,而轻工业系统依赖第一产业的原材料和重工业原料及能源向市场输出白酒、香烟、特色食品、药品等。第三,在生态旅游系统,依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系统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开展生态观光、修学、保健、购物、娱乐等参与性体验。生态物流通过对系统内产品或副产品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和流通加工等,实现园区产品的内部循环使用和向外部输出。第四,在生物化学还原系统,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对三次产业系统所产生的废物经过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湖塘净化处理、沼气发酵处理亚系统的处理,将废物转变成资源输向各个系统实现循环利用。管理与服务:它构成了园区企业生物群落生存与发展的软环境,对生态园区内的各要素都将产生影响。园区必须参照文献[20]的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以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园区除了主导企业实施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自我生态监管外,还包括副产品交易、清洁生产以及废物再循环公司、环评技术公司、生态技术研发和集成中心、信息集成中心的生态生产和服务;而园区内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能量与废水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提供都设置专门机构来协调,以制度和政策来保证生态产业园区的高效运转,强化市场化运作,政府的作用只局限在制定规划、政策和产业向导,注重产业园区开发体系的建设和相关发展,把企业化运作机制注入产业园的运作全过程。

作者:唐明贵 龚雅莉 袁婷婷 单位: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

上一篇: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论述 下一篇:地方茶产业发展政策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