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时间:2022-10-23 06:02:46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方法:抽选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患者80例,按就诊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综合性护理,比对护理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好转率(95.0%)和常规组(75.0%)相比,差异性鲜明(P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诊疗;血管并发症

冠心病为临床老年患者常发病,目前介入诊疗为疾病主要治疗手段,该疗法可准确判断出患者血管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对于血管疏通、梗死面积减少来说意义重大。然由于诊疗期间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血管性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疾病诊疗期间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下面,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选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患者80例,按就诊编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40例,包括:男性、女性患者各20例,年龄位于30-80岁时段内,平均(42.2±2.2)岁;疾病史位于1-8年时段内,平均(3.1±0.1)年;干预组患者40例,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位于32-84岁时段内,平均(42.3±2.3)岁;疾病史位于1-10年时段内,平均(3.2±0.2)年。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行临床比对(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护理,如:病情观察、对症处理等;干预组患者行临床综合性护理,包括:①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经由介入诊疗出现血管并发症后易出现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临床疾病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关心、爱护,多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特点,从而制定针对性措施缓解患者心理,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②血肿护理。针对诊疗后出现血肿症状患者行拔管处理,彻底降压血肿后加压包扎[2];拔管患者可先将绷带拆除,压迫出血后包扎;若患者血肿相对较大,应先测量其腿部周径,为避免误差需反复性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变化、温度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后立即通知医师处理;③静脉血栓护理。临床溶栓、抗凝类药物使用期间易损伤患者脏器、加大出血量。所以,药物使用时应充分掌握其剂量、方法等内容,且服药期间减少创伤性检查次数,适当延长穿刺按压时间[3]。对于急性期患者来说,由于新鲜血栓松软易脱落,护理人员应叮嘱其卧床休养,减少患病肢体活动次数,预防血栓脱落,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牙龈、口腔部位出血现象,便于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和时间;④假性动脉瘤护理。借助临床常用彩超设备压迫动脉瘤,持续性压迫30分钟后减轻压力,若压迫过程中仍然存在血液影像,应立即行加压包扎处理,减少出血量。

1.3观察项目 比对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控制情况,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血管功能正常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转变,血管功能逐渐恢复,并发症减轻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血管功能、并发症等均未转变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数资料进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2

2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措施实施后并发症均转变,干预组患者好转率(95.0%)和常规组(75.0%)相比,差异性鲜明(P

3讨论

临床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出现原因相对较多,包括[4]:①临床操作、抗凝药物使用不当,致使患者皮下血肿,穿刺期间选择位置相对较高,加大血管损伤度,又或者压迫时间短等,均导致穿刺出血;②静脉栓塞形成。穿刺部位压迫时间长、患者长时间卧床休养、年龄高等因素的存在,致使其血液黏度异常,诱发栓塞,危害生命健康。因此,应探讨安全、有效措施护理。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好转率(95.0%)和基础性护理组(75.0%)相比,差异性鲜明(P

【参考文献】

[1]齐晓红.50例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258-259.

[2]李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2-23.

[3]南艳霞.冠心病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29-130.

[4]冯明华,郑明霞.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14-316.

上一篇:舌癌病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