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高考,地理后阶段复习策略谈析

时间:2022-10-23 03:09:28

迎高考,地理后阶段复习策略谈析

高考复习进入后期阶段,也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时期,通过这一时段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不仅要从知识上达成查漏补缺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一、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强化专题,要对部分主干知识(尤其是学生仍感迷惑的)进行梳理,使其有序化;同时,通过案例、典型例题、活动等训练学生的思维,使知识应用能够进一步细化,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是一个知识再提高和实效化的过程。

1.二轮专题设置原则

①针对性强以学生的弱点为核心设置专题,以典型高考题或模拟题为例引入分析,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②切口要小如: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为切口,借助经典考题,归纳整合相关(如:工业、交通、商业、城市等)区位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基础知识的再提高,使其实效化。

③简化难点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如:等值线图的判读,地理相关计算,一直是学生做题的难点,二轮专题可以选择一种等值线(如:等温线),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其最简单且最有效的判读方法,进而推广至所有等值线图的判读。而地理计算,则可通过训练题一种一种讲解。

④注重活动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及思维过程的考察,所以在二轮专题复习时,要注重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及发表意见,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科语言的表达能力。

⑤强化细节包括审题(尤其是关键字、关键词的理解把握)、读图(图中所有信息包括图例等的归纳整合)、学科语言表达等细节在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强化和关注。

2.二轮专题选择建议及复习策略

根据新教材实施以来本校三年高考复习的经验及今年高考复习的实际,在二轮复习的专题选择上,有如下建议:

①知识重心专题包括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大气运动、气候形成、地壳运动、地域分异、河流水文、洋流分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结合选修教材内容)、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迁移、城市地域结构、区位分析、环境问题分析、可持续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因为第一轮复习相对比较扎实,在第二轮复习时只需给出专题名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②方法技能专题包括经纬网地图的判读与应用、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空间定位、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与应用、区域比较的方法、地理计算等。这类专题即能强化学生主干知识,也能提升学生读图、析图、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可选择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为特例,通过典型试题分析,强化学生读图技巧、解题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举例如下:

例.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解析:盆地,可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解析:流域位于赤道地区(图中0º纬线),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解析: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强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河流流向及水系特征,等高线分布特点;纬度位置。再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即可。

二、文综地理复习的几点想法

通过三次文综适应性训练阅卷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容易失分有这么几点:

1.审题不细致。一看到题目觉得这道题和曾经做过的练习相似,便不仔细审题了,其实设问角度,即使调整一个字可能思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冷静的审题,把图文信息和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卷当中也发现,可能有些学生没有很好地审题,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写了很多很多,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得分比较低。

2.思路不清晰。答题的时候,特别是主要的设问,控制好答题的思维线索,思路要清晰。尤其对主干知识的调动和运用,对试题信息的解读和整合,都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后期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地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以体验题型和难度及做题速度。经典试题不仅要把握试题的答案,而且要总结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及能力考查方向。

(2)强化信息认定过程和主观性试题解答过程的技巧训练。穷尽一切试题所提供的图文信息,注重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图文信息的认定和思维综合加工的过程;运用地理学科语言具体地、逻辑清晰地解题,应舍得投入时间构建答题思维线索。

(3)重点放在主干知识。注重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值线、时间计算、农业、工业、城市及交通点和线的区位选择因素、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环境保护问题与可待续发展等主干知识的重点复习。

(4)强调审题慎而又慎。如果高考时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给学生强调一定慎而又慎地审题,不要盲目地套用以前的解题思路;将题目中的个性信息与头脑中的共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5)各种地图仍是关键。最后阶段的复习应依据地图,特别关注地理原理示意图、重点区域分布图和统计图表,以及各类图像变形变式的方式与判读思路。

(6)注重人文地理的结构图式和统计图表的分析。

上一篇:浅谈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下一篇: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