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历史课堂,推动历史学科的素质化

时间:2022-10-23 02:13:01

开放历史课堂,推动历史学科的素质化

【摘 要】在历史学科实施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历史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可以说,开放历史课堂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就开放历史课堂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在开放化的历史课堂下,能够实现历史学科素质化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学科;开放化;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最为主要的形式,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成本下获得较大的收益。虽然课堂教学好处多多,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课堂教学的过于封闭性。由于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封闭性,使得很多历史教学活动都无法正常开展,并且在封闭的课堂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很容易陷入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这显然与如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那么,怎样才能够既保留课堂教学的诸多优势,又能够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在开放的历史课堂下推动历史学科的素质化。

一、开放教学内容

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然而,很多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往往把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历史教材之上,这样就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在内容上充满局限性。事实上,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历史学科中,往往涉及到政治、地理、哲学、数学、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把教学内容局限在历史教材上,必然会影响历史学科内容的开放性。因此,除了历史教材以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围绕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报刊、杂志、网络等途径给学生补充一些政治、地理、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既可以丰富历史课堂内容的含量,又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课的内容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与长征有关的历史资料、诗词、歌曲、影片资料等等,以丰富学生对长征的认识。经过学生的课前准备,在上课以后,有的学生准备了的《长征》诗词,有的则搜集了一些与长征有关的文学作品,如《地球的红飘带》、《西行漫记》等,还有的学生在课下观看了一些与长征有关的影片,在课堂上给同学介绍了一些自己的观影感受。就这样,在学生的齐心努力之下,原本封闭的课堂内容变得开放起来,原本十几分钟就可以讲完的课本上的长征的内容变得非常丰富。由于课堂内容开放,形式多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升,这样自然就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开放教学过程

在历史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五段式的教学,包括课前导入、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可以说,在五段式的课堂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呈现出一个封闭的状态,而学生的思维也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教学过程中来回游走。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封闭单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早就失去了对历史课堂的新鲜感。为此,开放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模式是眼下很多历史教师都应当关注的问题。在历史课堂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一些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引导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五段式教学,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开放灵活。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中华文化的勃兴》时,由于这两课文化史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如果采取传统的五段式教学,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根本讲不了太多的东西,很多内容最多就是点到而已。于是,笔者就决定采取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方式,围绕着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着问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到了课堂上,笔者就以讲解问题的形式把教材上的重点知识串了一遍。由于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备课工作,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在课堂上即使教师的讲课速度较快,学生依然听得游刃有余,虽然涉及的教学资料很多,但由于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综合,又不显得杂乱。就这样,在开放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获得了有效的提升。

三、开放评价模式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评价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事实上,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关于应试教育的危害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那么为什么应试教育现象依然是屡禁不止呢?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没有形成对单一封闭考试评价模式的冲击力。与其它学科一样,在历史学科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依然是以终结性的考试为主,在评价模式不做根本改革的情况下,应试教育的完全消失根本就无从谈起。虽然对评价模式的改革无法在短时期内完成,但是作为教师,还是可以从眼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努力打破现行的评价模式,开放评价模式。有了开放评价模式的指导,教师的历史教学活动自然不会局限在死记硬背上,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不再只盯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等知识的记忆上,这对于推行历史学科的素质化自然是大有帮助。

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更加开阔,而封闭的课堂教学显然与这一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大力开放历史课堂,才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必要前提,才是实现历史学科素质化的必然之途。

【参考文献】

[1]郝燕虹.初中历史开放性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2005年26期.

[2]陈笑梅.浅谈历史学科开放式课堂教学[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3年第26期.

[3]杨骏.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初探[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J],2012年第3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初级中学)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从“活”入手 下一篇:只要努力你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