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与解读

时间:2022-10-23 02:07:04

美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与解读

[摘要]公路电影是讲述行走在路上的迥异旅途,根据不同的影像标志,讲述不同主题的旅途或是行走在道路上的叙事电影,它的诞生是美国电影进入新好莱坞运动的重要标志。从此开始,美国进入了第一个公路电影创作的繁荣期,在众多类型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公路电影也越来越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公路电影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来进一步地寻求美国公路片带给我国电影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公路电影;产生原因;意义;启示

一、引言

公路电影,简单来说就是讲述行走在路上的迥异旅途,根据不同的影像标志,讲述不同主题的旅途或是行走在道路上的叙事电影,由人物和车马在路上行走的状态,表现出速度、追逐与冒险精神。从20世纪中期开始,美国的一些富有创造性的青年导演率先开始尝试这一新的极富生命力的电影形式,也从此开启了新的好莱坞时代,他们主张在明星制和工业化的发展形势下,电影的内容或形式也应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美国公路电影产生的原因

美国公路电影的产生是一种必然,它的出现代表了美国的精神文化内涵。这种电影形式是西方文学的积淀也好,是受西部电影的影响也罢,抑或是多种艺术学科的相互融合,美国公路电影最终还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类型特征的艺术风格。流浪汉小说的熏陶和“在路上”叙事模式,以及边缘人群的反叛和流浪逐步构成了公路电影的艺术构架。总的来说美国公路电影大概的故事结构就是主人公迫于无奈踏上公路征途,从而导致公路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和冲突,最后将影片的高潮引向寻找归宿。这具有深刻的社会反思和批判意义,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通常是当下社会的人情冷漠和人们内心的压抑与反叛。

关于公路电影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美国本身就是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作为公路电影,必要因素就是公路和交通工具(汽车或者机车),而美国的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也成为当时独具特色的新潮象征。所以我们总是说,一个新事物的发展必然与其他事物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民族,在美国,汽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和象征,甚至形成了独特的汽车文化,成为激情和自由的象征,这一点也恰好吻合了公路电影的主题。此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虚荣和压抑也在不断地滋生蔓延,这在当代年轻人中尤为突出。这种自我的反思和对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文明的批判都不约而至。显而易见,电影被人们当作一个很好的宣泄口和宣泄的载体。因此,在好莱坞电影的迅猛发展下,加上文学积淀和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催化作用,公路电影应运而生。

三、美国公路电影的意义

(一)美学意义

首先,公路电影呈现的是一种行走在路上的状态,对于正行进在路上的旅者而言,这是一种带有不确定性的时空体验,也切合了当代人内在的精神需求。习惯于定居生活的现代人群,已经被现代生活中的利益严格地限制在自己的领域里。但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流浪的心却还一直存在,他们希望得到心灵的放逐。于是观众徜徉在飞逝的美景中,跟随着公路电影的主人公一起感受旅途。

其次,公路电影的主题性探求。公路电影的成型是创作者、批评家、小众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暗含了人们的某种集体无意识。公路电影不仅是表现电影制作者的美学价值观,同时也是艺术家和观众在协同表达他们共有的价值观和理想。而生命中的自由、平等、家庭、归宿是公路电影反复出现的主题,这些永恒的生命主题,不会因为我们外在生活的变化而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会像先哲一样为生命的意义而焦灼或者思虑,但是对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却是每个个体不得不面对的命题。公路电影为人们的思虑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窗口。

再者就是公路电影的批判锋芒。大多数公路电影都是以独立的制作方式面世的。大量的外景拍摄、个人化的风格、零散的情节结构等,使其具有独立性和感染力。抛却了那些过于沉重而没有实际意义的商业包袱,机动灵活的公路电影也就具有天然强悍的生命力。这集中表现在电影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和对边缘人群的关注。这种天然的批评性使得其他类型片难以企及。

大多数公路电影具有多种情绪,因为它并非全然乐观。换句话说,悲观或忧伤是公路电影的主旋律,这种伴随始终的双重效果使得公路电影具有一种天然的批判性。它批判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并宣传了人性尺度中的自由主义。比如在《天生杀人狂》中,作者辛辣地讽刺了现代媒体的唯利是图和道德丧失;再比如在《末路狂花》中,深刻地批判了男权社会;还有在《阳光小美女》中,一家失败者的上路强烈地表达出了对于社会主流成功观念的反思。

最后就是公路电影展现的社会风俗画。公路电影有着风格多变的故事场景,它可以发生在边疆小镇,也可以发生在城市森林,同样它可以行驶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也可以迷失在乡间小路。这一切都是公路的功劳。只要是有公路的地方,就可以有公路电影的存在。这里所说的风景也不只是指单纯的风景,其中更重要的是路上的行人和主人公所到之处的居民。短短的两个小时就可以一览异国美景与人情,许多观众也是着迷于此。

(二)文化意义

美国公路片的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公路电影以“路”支撑起整部影片的框架,典型的叙事风格和“在路上”的叙事模式成为美国电影史册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路上”的叙事模式是美国公路片的显著特征,但美国公路电影的兴起还是受益于在西班牙兴起的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中下层人民的流浪和漂泊成为美国公路电影的人物创作原型。这为我们电影的发展开拓出“路”的方向和角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57年,凯鲁亚克的自传性代表作《在路上》可以说是美国公路电影的文学模版,小说以主人公萨尔与几个标榜自由解放的青年人一起穿越美国抵达墨西哥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一路的见闻和叙述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具有时代性和批判性,具有后来公路电影最本真的主题和特有的文化意义。

地域辽阔的西部是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历史文化象征,也是美国“最美国化的部分”。对西部地理空间的倚重和对西部片影像风格的传承几乎是所有美国公路电影的共同特征。而文德斯专程到美国西部拍摄《德州,巴黎》的举动,也表现了这位德国公路电影导演对美国文化和源于美国的公路电影类型难以言明的乡愁。无论是类型元素还是文化精神,美国公路电影各方面与美国西部片都渊源不浅。作为美国类型电影中的民族性经典模式,西部片在对美国文化精神、西部自然景观的展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存依附与抗争以及性别形象的塑造上对公路电影都影响深刻。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电影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工业文明、对社会价值观的批判和质疑也日益强烈,而那些担任主人公身份的牛仔形象,大多是脱离社会主体,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流浪者或逃犯。约翰・福特的经典西部作品《关山飞渡》(亦名《驿车》)和《搜索者》,从人物的选定设置一直到情节发展的安排,都展现出了丰富的社会批判意味。因此,在人物边缘性和文化批判性特征上,西部片亦是现代公路电影的精神渊源之一。在公路电影的发展中,总是有以下几种标志性的符码存在:旷野、公路、车辆、流动中的人,在和公路电影的基本模式――寻找与犯罪相结合之后,这些公路电影都明确或隐含着指向了与文化反思、身份认同、自我寻找和挑衅边界密切相关的叛逆性主题。这种流动性的、始终奔波而不停歇、不妥协的影像形式与追寻自由的主题,在精神上与西部片有着一脉相承的执著与坚韧。

在空间和地域特征上,美国辽阔而极富变化的西部地区赋予了它的西部片和公路电影粗犷的风格和狂野的气息,从而在它们身上打上鲜明的美利坚烙印。作为美国先民的拓疆史诗,西部片可以说是这个民族文化与精神的经典表达,是使民族身份形成、认同和统一的神话。在拓荒者面前显得无比雄伟巍峨同时也代表着艰难生活的西部自然环境,便是这一民族身份认同产生的文化地理空间,它赋予了先民们以勇敢无畏、崇高悲壮的英雄气概。今天的美国公路电影对这一切,既有深远传承,也有渐变与革新。

(三)社会学意义

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民族,这足以证明美国汽车之多。美国现代汽车工业的成熟,为公路电影提供了绝佳的媒介。公路电影产生于美国这个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它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先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大量积累的同时,带给青年一代的是一种藏匿在欣欣向荣的社会内部深处的沉重的压抑感。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德国流亡到美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表示,生产和分配的量化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全部身心,而工业化的思想也早已超出了工厂的范围,所有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被程序化。这也就意味着个人同整个社会之间在模仿的基础上几乎实现了一体化。作品对个性的强调更甚于对政治经济规律的强调,同时这也促进了一种新人道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异化”的理念与美国高度自动化的生活相遭遇产生了激变效应。在公路电影中摆脱“异化”以完善自我的冲动与去往别处的精神气质,无疑成为人们进行情感宣泄的一个突破口。对于创作者而言,公路电影成为他们反思自我与社会的异化关系的载体。我们可以发现对公路电影痴迷的导演们,他们一再回到公路电影的框架里展现着自己的焦灼与忧虑,比如美国电影作者大卫・林奇、格斯・范・桑特、奥利弗・斯通等。

四、美国公路片对我国电影的借鉴与启示

除了文学和西部电影内在精神的重大影响之外,美国公路电影作为一种隶属于艺术范畴的类型电影,展现的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除了视听艺术,它还受到哲学、宗教、音乐等学科的渗透和影响。例如,从哲学的角度看,存在主义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催生了流浪汉小说和个人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思潮,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也对美国公路电影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作为艺术起源之一,17世纪的欧洲宗教自由和宗教压迫的矛盾,使很多人踏上了漂泊寻找之旅,这是现实生活里的无奈旅程,和公路电影里面的主人公因为某件事情不得不踏上流浪的旅程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音乐方面,诸如嬉皮士运动、朋克和无浪潮、新浪潮以及英国的锐舞文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公路电影中的一些元素。这些东西叠加汇聚成一个整体,也就是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公路电影。从这些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种成熟的电影类型是丰富、多元而且带有深厚积淀的文化意义,我国电影产业在类型产生与发展方面恐怕也要从其他艺术学科中寻找灵感和摩擦才能找到一些出口。

五、结语

公路电影是讲述行走在路上的迥异旅途,根据不同的影像标志,讲述了不同主题的旅途或是行走在道路上的叙事电影,它的诞生是美国电影进入新好莱坞运动的重要标志。从此时开始,美国进入了第一个公路电影创作的繁荣期,在众多类型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公路电影也越来越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今,公路电影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精神文明的象征,与人类文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这也决定了电影富含社会的思维和价值取向,是人类心灵和精神上产生的共鸣,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体验。这是创作的源头,美学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公路电影发展的灵魂。受时代的影响和美国公路电影的带动,中国的一些电影作品也逐渐将公路电影的元素融合进去,比如《人在逋尽废盗小《无人区》等都是成功的尝试与创新。公路电影的发展将决定中国公路片发展的未来,这也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瑞阳.简论美国公路片的产生、界定及其意义[J].东南传播,2014(06).

[2] 徐文松.论美国电影中的美国文化精神[J].风格与特色,2012(21).

[3] 王志兵.美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与解读[J].安徽文学,2010(07).

[4] 周小娟.好莱坞公路电影的流行美学[J].学术论坛,2015(04).

[作者简介] 宿哲骞(1981―),男,吉林通化人,硕士,长春中医药大学英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英语、通识教育,长吉图相关政策、战略实施,美国BG文学等。

上一篇:提高高三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音乐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