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治疗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3 12:58:15

中医药对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研究并观察分析中医药疗法对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诱导和西药治疗法,观察组应用中医药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医药;肛肠术后;排尿困难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45-02

直肠疾病手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较高,继而造成尿储留。尿储留的患者,主观上坐卧不安、情绪较烦躁,下腹部坠胀不适,而且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甚至可引起膀胱出血后再破裂危机生命。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常给予诱导疗法,效果不好时采用留置尿管。留置尿管增加患者痛苦,更加易导致尿路感染。随着国内众多学者对中医的关注,中医药应用于排尿困难也开始被大家所重视。本文就我院诊治的肛肠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应用中医药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采用我院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诊治的肛肠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患者66例,年龄18-68之间,男性42例,女性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实施的手术有内外痔级混合痔切除术40例,肛周脓肿行切除排脓术16例,肛瘘行切开挂线术10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诱导疗法辅以西医疗法。传统疗法具体的有听流水声,持续流水冲洗会,对患者小腹进行热敷以及进行局部按摩等等,促进机体自然排尿。或者给以西药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或者拟胆碱药新斯的明等。上述方法无法促进排尿时再选择留置尿管。

2.2 观察组33例,进行中医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2.2.1 中药煎服 中医辨证排尿困难,指肾阳亏虚气化不足。须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才能利通小便。常用的药物处方有清肺饮加减、八正散加减以及五苓散加减等,本文选用八正散加减尿安合剂给予煎服。

2.2.2 针灸疗法 依据中医穴位,排尿相关穴位可以选择足少阴、太阳、厥阴、任脉经穴等穴位,实施针刺和艾灸法,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达到促进膀胱、肾脏气化,通利小便[1]。

2.2.3 穴位注射药物 顾名思义,结合穴位和药物的两种作用,相辅相成,给予刺激相应穴位疏通经络,加上药物本身对于排尿功能的影响。两种方法叠加,共同对排尿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刺激。

3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按照10min、30min、1h、2h的时间刻度记录能自行排出小便的例数,分析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4 结 果

如表1所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81.8%;对照组6例无效,观察组1例无效,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5 讨 论

肛肠手术患者,诸如痔疮切除术、肛周脓肿排切术、肛瘘切开挂线等等,术后绝大部分会出现排尿困难进一步导致尿储留[2]。尿储留一旦形成,不仅影响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有排尿感,但是排不出尿,情绪烦躁,坐卧不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此外,尿瀦留也是泌尿系感染、膀胱出血等病理情况发生的常见原因,更甚者导致膀胱破裂可以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出现尿储留,须尽早进行处理。常规有传统诱导法诸如按摩、听流水声、热敷等等,或者口服西药收缩膀胱逼尿肌促进患者自行排尿。临床上总结,这些方法大多疗效不佳。诸法无效时采用留置尿管,但是留置尿管影响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生活质量,更是泌尿系感染的高发诱因。

近年来,对于术后排尿困难有大量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方法尤其被各位学者所关注。中医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病人的客观病症,用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中医理论辨别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症状,应用不同的诊治方法。可以说辨证施治是病因治疗。中医上的排尿困难即癃闭,指排尿量减少,以致无尿。有虚实之分,虚者即中气、肾阳亏虚而气化不行;实者,湿热、气结、淤血诸多因素影响气化。通过辨证施治,对于排尿困难即清热利湿,行气逐瘀,通利水道等等中药治疗,主要在于通利。中医穴位博大精深,排尿困难的相关穴位有:清热利湿,行气通便则取太阴、太阳任脉经穴;温补脾肾,益气启闭,则取足少阴、太阳、背俞、任脉经穴;疏肝解郁,行气通络则取足太阴、厥阴、任脉经穴。

本文口服用中药尿安合剂(中车前草、灯心草、萹蓄、瞿麦、木通、归尾、大黄、牛膝、泽泻、甘草),与舌脉象相结合对症处理。有显著利尿作用,且助膀胱气化,解痉尿道括约肌,利于小便排出,是治疗排尿困难的有效制剂[3]。采用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级等穴位,实行针刺和艾灸。经络贯穿人体整个气血通道,参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买一个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血气运行,促使膀胱气化,利于排尿。有报告对比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法与艾灸法应用于排尿困难患者,艾灸法明显疗效高于新斯的明组。穴位药物注射法,顾名思义,针灸穴位结合药物疗法,针灸刺激穴位辅以药物本身的作用,效果叠加,疗效更佳。其中有诸多报道,提示穴位注射新斯的明的疗效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在术后排尿困难的应用上。

本文观察组的患者,依据具体的情况,实施不同中医药方法,或者多种联合使用,总有效率达到9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的应用有重大的意义,值得提倡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晓霞.针刺用于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8,6(12):1275-1276.

[2]陈华炳,王永梅.肛肠疾病术后并发排尿困难的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9):4840.

[3]赵国华,李慧,李瑞云.中药排尿饮治疗直肠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7):615.

上一篇:辶(辵)、彐(彑)、尸、己(已巳) 下一篇:浅谈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的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