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弥漫你的课堂

时间:2022-05-29 04:37:13

让“爱”弥漫你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课堂,可以平静无波,死气沉沉,鸦雀无声,也可以波澜起伏,精彩分呈,欢声笑语。这样鲜明的课堂效果,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和学生情感的交融程度。课堂中,教师倾注你全部的感情,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他们还有什么不愿意愉快学习,回报给你一节节满意的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一种新的教学观:“课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宣告了传统的“只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老师高高在上,满堂灌的教学课堂模式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崭新的、以学生为主体、融趣味和欢乐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到来。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里接受的情感教育比较少,感情脆弱,有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我们再不在课堂中实行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对学生将毫无意义,所以,在课堂中实行情感教育不但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当前形势所需。

学生进入中学,随着各科学习的深入和课程的加深,其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越来越强,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越来越低,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这就对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让他们的积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示,鲜明个性得到应有的张扬!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和谐的新型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乐意奉献,尊重、爱护、体贴学生,从而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和钦佩,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诚心的帮助。教师的尊重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作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其次,教师的外在形象要得到学生认同,言谈举止要成为学生崇拜的楷模,广博知识和扎实功底往往会得到学生倾慕,灵活生动的授课艺术定能打动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忘记了学习的枯燥,就会与老师一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果老师穿戴不整,语言不清,方法呆板,学生肯定对他教的学科喜欢不起来。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和烦恼带进教室,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一个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教师常可将部分精力尚未集中的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相通,难道还害怕课堂不会顺理成章的进行吗?

作为一名老师,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所教学科的感情和思维,把走进讲课当成是一种享受,对于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把参与课堂当成一种享受。如果教师本身就不热爱所教学科,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在他的教学过程中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诚的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手势、动作、表情、眼神来传递信息以外,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中去。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的鼓励,殷切的希望,会心的微笑,为学生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主动积极的探索新知,提高学习的责任感,自觉养成积极、勤奋的学习行为,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这就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总之,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一定要表达爱心,老师的爱会化作无限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尊重和亲情,让他们沐浴在被尊重与被关爱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使课堂生机勃勃,使学生得到最真实、最和谐、最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关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衔接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探索城市交通拥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