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美声唱法到通俗唱法的回归与反哺

时间:2022-10-23 10:58:01

如何实现美声唱法到通俗唱法的回归与反哺

【摘要】美声唱法学习者都有一个困惑:唱通俗歌曲不那么自然了,美声唱法的痕迹难以消除。如何使美声唱法的精华完美地融入通俗唱法,实现美声唱法到通俗唱法的回归与反哺,让美妙的歌喉在唱法之间自由驰骋,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回归;反哺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136-01

近年来,廖昌永先后推出了《情释》等三张跨界专辑,他用精湛的美声歌唱技巧,演唱不同风格的中国作品,受到了音乐界的极大关注。笔者曾在本校的高层次学术报告中这些作品推荐给老师们,大家的反响跟音乐界晗恰相反,他们不喜欢这样的跨界演唱,我又在许多其他场合针对各行业人们调查得来的结果也是如此。为何?美声唱法不符合中国大众的欣赏习惯。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用美声唱法的精髓来哺育通俗唱法,既提高了演唱技术,又满足了大众的欣赏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风格把握与情感表达

不同唱法在音质、音色、咬字吐字、共鸣、力度、润腔、情感等方面所显现出的个性都不一样,这些是形成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通俗唱法也要求多种技能技巧,在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时在发声技术上做适当的调整。风格的准确把握与情感的贴切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通俗唱法也要有美声唱法那样细腻的情感表达。首先,歌者要充分尊重歌曲原作,考虑作品的整体风格,考虑作品的歌词内容,考虑作曲者节奏、速度、强弱对比等要素,并充分地投入自己的感情。通俗歌曲更生活化一点,演唱时候要添加更多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力求将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诠释准确。

二、喉头的稳定与喉咙的打开

这是歌唱训练的核心,更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歌唱时喉头位置的相对稳定,能使歌者获得优美、洪亮、完整的声音,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始终处于稳定位置,有利于歌唱气息支点的建立和气息功能的发挥,对于歌唱的“激起”、良好的基音获得、音域的宽窄及音色的优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俗唱法也是必须的。打开喉咙是歌唱状态的核心,是建立上下贯通的歌唱腔体的关键。只有打开喉咙,才有可能准确地安放声音的高位置,才有可能使歌唱的各共鸣腔体得到较好的共鸣,从而获得最优美的歌声。通俗唱法所需的歌唱空间较小,整个腔体也没有美声唱法那么大,所以喉咙打开的程度要小一点,并需要根据不同的作品予以适当地调整。

三、气息的支持与控制

气息的运用是歌唱的基础,是一切方法和技巧的前提,是发展歌唱能力的起点,更是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之一。好的气息会给声音以支撑给演唱以保证,在歌唱的状态中,要始终注意用气的合理性,要从进入歌唱的一开始就注意调节呼吸的状态。无论是演唱低音还是高音时都要用饱和的气息,使声音饱满丰润。气息不仅是支撑声音的方法,更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所有的演唱都需要气息来控制音色的明亮或暗淡,表现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艺术效果。通俗唱法也需要气息的支持来获得共鸣与音色,强调气息的控制,突出声带和气息的对抗、摩擦,只是其强度、力度、压力、冲击力的程度跟美声唱法相比弱一点。笔者认为通俗唱法也要采用气息较深的腹部呼吸法为好,把声音的根基放在腹部,以获得更稳定的支持。

四、共鸣与音色的调节

无论什么类型的唱法都不能没有共鸣,不同的是共鸣的多少而已。通俗唱法的声音也要求一定的音域、音量和各种声音色彩,在通俗歌唱中追求高位置以及获得头腔共鸣的色彩和音响。做到这些除了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和正确的发声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歌曲的风格和情绪等正确地把握对发音共鸣腔的运用,从而达到声音色彩丰富、音量扩大、音域宽广的目的。

五、咬字吐字的调整

歌唱是音乐和语言文字的相互结合体,演唱者必须充分注意语言的规律和特征,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做到正确地咬字吐字,充分发挥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创造与作用,以便演唱者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通俗唱法也要做到咬字清楚、吐字圆润,掌握咬字与吐字的规律,用优美动听、富有旋律节奏感的语言表达歌由的内涵,唱出内心的情感,但是行腔、归韵和口型等又有很大的不同,通俗唱法没有美声唱法那样行腔悠长,归韵相对要快,口型要横,更接近说话的状态,不像美声唱法那样夸张。

六、歌唱曲目的选择

首先,应当结合演唱者自身的声部和音色特点考虑,选择适合其风格的曲目。其次,应考虑自己的演唱能力,选曲既要体现自身演唱能力,又要保证轻松地驾驭。最后,要注意中外作品、不同节奏、不同情绪的作品的搭配,这样可以从不同侧面展现自身才能,提高演唱效果。总之,选曲时应扬长避短,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结语;唱法之间应相互借鉴和吸收。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探索出从美声唱法向通俗唱法顺利过渡的桥梁,以使美声唱法真正地拿来为我所用,全面地提高通俗唱法的技术,使之更完善、更系统、更有章可循,更好地契合当代人的审美心理,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古典、民族、现代的多种文化的需求,带给人们更好的视听效果。

上一篇:农村民办养老机构调查研究 下一篇: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施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