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文化与武术文化论文

时间:2022-10-23 10:34:45

高校民族文化与武术文化论文

一、武术文化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1.武术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作为当下热门词汇,顾名思义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和教育活动受事者为主要培养对象,提高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整体素质。高校体育教学正逐渐从传统体育教学转型为分项教学,武术在教育中的地位有了新突破。习武不再是小范围人群的事,正逐渐走上体育教学舞台,走上全民健身舞台。练习武术在帮助练习者增强体质、强健体魄的同时,武术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习武之人的自我修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面对大学生这样一个有一定独立思维和办事能力的活跃群体,应注重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的传授,将尚武宗德置于教学活动的首要地位。通过武术基本动作、套路、章法的教学,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武术与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联系。在领悟的前提下教师加以提点,练习武术不仅能提高个人的精神面貌,还能帮助练习者在无形之中形成健康人格。高校的武术教学本身就有着独特性。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受事者的独特和武术教学本身的独特。高校教学活动的受事者是素质相对较高、思维相对成熟的大学生,联系笔者教学经验,当代大学生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思想不够成熟,没有责任感,没有完全成长为独立个人的学生;另一种是相对成熟,各方面责任感都较强,但面临升学就业压力,活得较为辛苦的学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武术练习提高自我修养,排解压力,重振旗鼓。除此之外,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的选择为:长拳和太极拳。这两种拳法的学习归类在“初级武术”、“中级武术”中,学习者一般为大一、大二的学生。长拳是中国拳派之一,包括查拳、花拳、炮捶、红拳等。现行长拳是近三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拳种,是在查、华、炮、洪、弹腿、少林等拳种的基础上,根据其风格特点,综合整理创编而成的。长拳的手法须“拳如流星”,要迅疾、敏捷、有力,在出手或出腿时要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加长击打点,发挥“长一寸强一寸”的优势。学生练习长拳,可以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顽强坚韧的内在素养,帮助学生改善形体,全方位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太极拳属于一种含蓄内敛、行云流水的拳术,练习太极拳可以使练习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与此同时,太极拳对于武德的修养要求,使学生可以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个人与自然、社会的融洽与和谐等。

2.武术文化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当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每个中国国民应尽的义务,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代表,其兴盛衰败与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武术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类活动,更是一项文化传播类活动。如上所言,练习武术可以在增强体魄的同时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传承传统中华美德。除此之外,值得强调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时代潮流下,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呼唤下,在文化产业地位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形势下,树立武术文化品牌,加强国际化武术传播无疑是适应时展的重要举措。传承武术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构造民族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通过武术传承,还可以帮助国人打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爱国情怀,从而从方方面面推动中国发展与时代进步。

二、武术课程渗透武术文化

1.打造高校“习武环境”

高校武术教学活动参与者主要为教师和学生,要真正做到传承武术文化,发扬武术精神,仅靠这两个群体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通过高校这一平台有效传承和发扬中国武术,在高校校园打造武术文化氛围浓郁的“习武环境”至关重要。第一,武术教学的施事者———大学体育武术教师,本身作为武术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应注重通过终身学习,充实自己,增加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将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传授给教学活动的受事者———大学生。另外,武术教师在不断充实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提升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理论等的认知水平。并且,教师提升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过程,大范围提高校园武术文化在教职工内部的认识水平。第二,教师提高自我武术文化修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自我提升其最终目的还是在增强教学效果上。高校武术教师可以通过制订翔实的教学计划,利用课内外时间,寓教于乐,帮助学生练习武术基本功的同时,提升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从而避免只学一招一式、花拳绣腿,完全不能领会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尴尬教学局面。第三,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注意和借鉴的一点,在教学中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中华武术的传播和发扬。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户外实践课的基础上,适时开设少量体育理论课,利用理论课程播放中华武术的宣传教育片;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武术爱好者小组或社团,吸收一些爱好武术的多方面人才,集众之力,帮助传承发扬中华武术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

2.通过武术学习实践提高学生合作组织能力

在一些不了解武术精髓的人的心目中,武术只是一招一式的“花拳绣腿”,没有实际作用,这无疑是无知的体现。为了有效避免大家对武术的误解,动员国人广泛参与武术锻炼是绕不开的环节。以大学生为例,在高校营造浓郁的“习武”氛围,并且成立武术兴趣社团等,可以让学生在习武过程中不仅提高文化修养和身体素质,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因为武术训练无论是一个人练习还是两个人甚至一群人切磋,都必须将武术精神与招式相结合,这就需要练习者在实际操练中加深对精神文化的解读,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练习者自己的东西。与此同时,武术练习必不可少的切磋,可以在实际演练中帮助对战双方形成默契,加强团队内部合作。并通过武术社团小组形式,举办一系列武术活动,在推广武术文化精神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侧面加深其对尚武宗德的理解。

3.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体育课毕竟不是高校的主流课程,这也是为什么武术教师要动员学生成立武术社团、小组、俱乐部等。以武术社团而言,教师指导、支持大学生成立武术爱好者社团,将校内外武术爱好者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武术团体,从而保证学生的课余武术练习时间,通过相互切磋指点,提升彼此的武术水平和武艺道德。另外,通过武术爱好者社团的形式,组织一系列传承武术活动,不局限于校园受众,将活动推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在传播传统武学、传承武学文化的同时,为武术社团广纳贤才,壮大武术爱好者队伍,使武术练习成为全校园、全社区、全社会乃至全中国的重要活动,在帮助提高全国各阶层人民思想道德素养和身体体格素质的同时,吸引真正的武学大师的加盟,在无形中壮大武术教学队伍,提高武术师资力量,增强教学效果。

三、传承武学文化,人人有责

武术是中华传统遗产之一,如上所言,练习武术的好处纷繁冗杂。不仅可以提高习武者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习武者的精神面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国民综合素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武术是传承中华爱国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将武术文化渗透进高校教学,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养,对国民建设起到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传承武学文化,不仅是武术教育工作者的事业,而且是高校武术教师的事业,是全国人民的事业,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事业。从高校武学文化渗透开始,一点一滴,将中华武学作用发挥至极限,将武术精神传承给每一个国人。

作者:陈勇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上一篇:校园心理安全与安全文化论文 下一篇:苗族传统武术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