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安全与安全文化论文

时间:2022-10-23 03:43:09

校园心理安全与安全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作为内化途径,可以把客观的校园文化成果转变为大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从而使大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安全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促使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作用积淀为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形成现代文化理念,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1.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提高心理安全素质

具有良好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具有密切接触社会,良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只有具备健全人格,才能提高心理问题的应对能力。“人格”也称“个性”,是一个应用极其广泛的概念。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健全人格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如果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力;能对自己和他人及社会具有积极、客观的社会认知;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有效运用个人能力从事社会活动和劳动,那么就可认为是具有健全的人格。例如,健全人格大学生在逆境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心理安全问题相对较少。在重视健全人格共性的同时,重视个性的凸显,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校园心理安全文化建设特色需求。根据大学生人格类型,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心理安全素质。人格特征的优良与否,只能结合具体个人和环境分析,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者需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特点,关怀每一个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大力发展有特色的校园心理安全文化。

2.以校园和谐发展为主题,转变校园心理安全文化理念

近年来,高校开始逐渐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隐性影响作用,加强校园心理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如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或寝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或寻访学生寝室的机会,和学生交流思想,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校园生活相对单调、枯燥、乏味,校园文化缺乏吸引力,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所在。高等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以便大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协调人际关系、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使大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中人格得以完善。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成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科普宣传等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能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掌握一些自我心理保健方法与技术,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弱点,提高心理素质。

3.构建校园心理安全预警系统,预防心理安全问题发生

如大一学生主要关注新生适应问题,大二和大三学生主要关注学习问题,大四学生主要关注就业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必须发挥原有优势并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和拓展校园心理安全预警的途径。通过网络建立心理安全预警的网络模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准备、心理健康预警的实施和心理健康预警反馈与总结三个阶段。首先,对新入学新生进行必要心理普查,回访收集必要信息;其次,适时开展研究生心理安全咨询、辅导,举行心理安全系列讲座或团体训练增强学生心理安全信心;最后,助人自助指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来访学生增强自我帮助能力,给他“渔”而不是“鱼”。

4.推进校园心理安全立法,对校园安全应依法整治

心理安全相对来说是个人内在问题,很多东西不能简单通过立法避免危害发生。一旦心理问题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并超过法律的容忍度,就可以通过法律制裁。因此,为了保护大学生的利益,应该完善作为大学生心理安全感最后依靠的法律体制,让大学生安全感最终得到诉求和保护。同时,可以成立一些协会保护大学生权益,多方面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权益受损的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和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作者:张勤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上一篇:胜利油田安全文化论文 下一篇:高校民族文化与武术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