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 要在“六到农家”上下功夫

时间:2022-10-23 10:15:37

建设新农村 要在“六到农家”上下功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六到农家”上下功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结合菜子镇实际,应根据当地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创新载体,找准切入点,在“六到农家(富到农家、学到农家、乐到农家、安到农家、新到农家、和到农家)”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生产,让“富”到农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从菜子镇实际出发,只有通过项目拉动、城镇带动、劳务助动、组织推动,才能真正构筑起推动农村发展的新经济体系。一要大抓项目促发展。近两年菜子镇坚持发展大抓项目,先后争取实施了易地搬迁扶贫等25个总投资3800多万元的项目,论证上报了一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镇域经济发展。要继续按照“发展抓项目”的时代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建设不松手,抓产业开发项目、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财源建设项目、抓社会事业发展项目,以拉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要主抓城镇带发展。2003年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激活民间资本和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大文章来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先后从各方面投入资金3396.9万元,建成商住楼78套,地下管网和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向镇区加快聚集,小城镇初见端倪,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要继续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工程加快推进,切实发挥小城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当地新农村示范区,以引领、示范推动新农村建设。三要狠抓劳务助发展。近两年,全镇上下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助农增收的最大项目来抓,在政府的积极组织和引导下,劳务输出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每年平均每户输出1个剩余劳力外出打工创收。据不完全统计,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年创收3000元以上,全镇劳务收入达到2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来自劳务产业。要继续按照“增收抓劳务”的要求,在拓展输出基地、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效益上下功夫,依托现有的培训资源,开展业务技能、务工常识等岗前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使输转的劳务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苦力型向技能型、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实现劳务产业的跨跃式发展,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四要常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发展。“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增收问题。为此,我们要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撑点常抓不懈。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组织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积极探索和深入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因为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改善政府对农业的管理。在最近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首次提交审议,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大量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了肯定和规范。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上,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定位;二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部门协作;三是加强示范引导,促进规范发展;四是强化服务观念,营造宽松环境。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引领作用,组织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向多模式、网络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注重引导,让“学”到农家。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善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根本举措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一要重视农村教育。要继续巩固提高“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农村事业发展的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二要强化引导教育。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把学政策、学科技、学文化作为一种追求和时尚,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活动,养成自觉读书看报、收听收看新闻的良好习惯,在主动学习中增长见识,提高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识和本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在农村形成学技术、争致富的新气象,转变小富即安、温饱即安的观念,增强群众谋求发展,快速致富的欲望。三要加强技能培训。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分期分批举办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尤其要加强初、高中毕业返乡青年培训工作。把新知识送到农家,把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全民学习创业的时代要求引入农家,提高广大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三、树立新风,让“乐”到农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和谐村组、“五好家庭”、“好媳妇”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引导教育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遵纪守法,争做诚实守信的公民。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逐步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深入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邻里和睦、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社会公德实践活动,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勤俭持家”为主题的家庭美德实践活动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村社干部和党员要带头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不招赌、不参赌,不吸毒、不贩毒,不信谣、不传谣,讲文明礼貌,学科技文化,带群众致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发展节假日文化,多举办诸如农民篮球运动会、科教知识大奖赛等文体活动和书画展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新风尚,欢乐到农家。同时,要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老年人协会和妇联组织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和妇女工作,保护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各适其所、各尽所能。依托各村文化卫生活动室,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对广大农村妇女群众开展扫盲和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满足老年人和妇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四、维护稳定,让“安”到农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严打整治斗争和禁毒专项斗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建设平安乡村,维护社会稳定。抓好防火、防爆、防汛等工作,保障全镇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让“安”到农家,让群众安居乐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五、整建村容,让“新”到农家。以营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和人有厕、畜有圈,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无柴草乱堆、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畜禽乱跑”的“一厕、一圈、四改、五无”的优美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达到村容整洁。重点抓好“六改”:一是改房,做到房屋整洁。坚持“一户一宅”和注重节地、节材和节能的原则,引导群众逐步拆除“土坯房”,建设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的住房。二是改圈,做到人畜分离。对畜禽圈舍进行改造,改善居住环境。三是改水,改善饮水条件。通过项目建设,让群众逐步饮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四是改厕,提倡用水冲厕。逐步推广使用与沼气池相配套的水冲厕,改善卫生环境。五是改路,做到道路硬化。逐步做到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改善通行条件。六是改通信,畅通信息渠道。在努力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加强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建设,提高电话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抓好“六改”的同时,在邻里之间、社与社之间、村与村之间开展比卫生、比面貌活动,增强群众自觉整建社容村容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摒弃传统乱堆乱放的不良习惯,改善村容村貌,逐步达到院落整齐、村容整洁,让“新”到农家,让广大农民过上整洁舒适的生活。

六、推进民主,让“和”到农家。按照“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让“和”到农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表现。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看,它是对党的“三农”政策的完善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理论上的先进性;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看,它是对党的“三农”政策的集成和创新,体现了我们党政策上的先进性;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看,它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发挥好“六种能力”,一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二是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三是引领农村新风尚的能力;四是推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能力;五是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的能力;六是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的能力,通过“六种能力”的发挥,不断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文章荣获省委宣传部、组织部主办的《夯实党的基层组织促进甘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一等奖,并在大会作了交流发言)

上一篇:在全市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一篇: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