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元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发展

时间:2022-10-23 07:10:42

论多元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发展

摘要:由于多元文化影响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多元文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所面对的客观文化背景。本文分析了多元文化对幼儿园课程模式、目标、内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多元文化;幼儿园课程;发展

多元文化是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所面对的客观文化背景,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幼儿园课程能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正如心理学家克雷普纳曾说: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文化、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够解答所有的问题。①幼儿园课程如何应对多元文化、如何体现多元文化便成为时代的主题。

一、多元文化对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影响

(一)多元文化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影响

文化相对论代表人物赫斯科维茨说过:“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审美价值,都是为自己群体服务的,不同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要强调多种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价值”。②因此各国学前教育课程内容首先应该体现文化多元的观点,在认同国家的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使幼儿平等地对待和欣赏本民族文化以及相异的文化。“好的课程不仅要寻找族群间的文化差异,而且不能陷入单一的文化视野,课程应描绘多种文化经验,让每一个小孩都有机会去接触感受”。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十分丰富生动的,不同的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西方很多国家的早期教育课程都慎重地考虑文化多样和文化平等的观念,强调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并将多元文化理念注入和渗透到课程内容。例如澳大利亚大力倡导多元文化教育,在其幼儿园课程内容中融入了“土著人历史和文化”“亚洲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关系”的学习,以此来增进儿童与土著居民和亚洲其他国家居民的理解。日本、韩国把外语的学习纳入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畴中。多样性的文化元素大大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为更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多元文化对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影响

在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过程中,从模仿日本到借鉴美国,再到照搬原苏联,从介绍蒙台梭利到引入瑞吉欧,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借鉴了许多国外有关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在课程“本土化”上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的外国课程模式或理论包括瑞吉欧方案教学模式、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高瞻课程、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光谱方案、蒙台梭利教育教学法等等。多元文化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国际化与民族平等思想的普及,任何教育都要面临文化融合的问题,幼儿园课程的确具备有文化融合功能,但须考虑不同文化背景的课程方案独特性。从人类发展生态学来说,现今没有一个儿童教育方案可以完美地适用于每一个国家或地区,原因在于其背后所存在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在借鉴国外课程模式时,我们有时会陷入照搬照套的误区而使我们自己的教育失去特色;在张扬主流文化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忽视其他非主流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失去教育的宝贵资源。

(三)多元文化对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影响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成为宣扬多元文化的载体。多元文化肯定差异,关注所有文化的优点,平等对待所有文化,而非强求一律的理念对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的启示在于:关注儿童的差异性成为其课程目标的内在需求。差异性的存在要求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目标必须超越传统幼儿园课程在现代性支配下强调目标的一元性、普适性、一致性等特征,提倡课程目标的个别性、差异性、特殊性、多元性等特征,尊重儿童的个性,满足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和儿童的个体差异。新西兰是一个有众多移民组成的国家,主要是欧洲的移民和土著毛利人,这就决定了新西兰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新西兰于1996年颁布的国家早期教育课程(TW)提倡将新西兰白人和土著毛利人的文化结合起来,因此这种二元文化的课程目标是让所有的儿童获得归属感、有探索和感知周边环境的兴趣。④为了让幼儿形成多元文化的观念,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幼儿学习一种外语,课程目标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来了解一种新的文化,并且在语言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由此可得知,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培养儿童以多样化视角认识和理解世界,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感受。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建议

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社会文化是其生成发生的背景。幼儿园课程犹如一粒种子,其生根、发芽、成长需要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支持系统作为土壤。为此,笔者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为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提出以下粗略看法。

(一)课程内容注重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

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活动领域,学前教育应该主动应对多元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价值选择。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文化传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选择性。课程内容不仅要突出主流文化的传统和精华,而且要注意保持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精华,使内容具有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幼儿园课程应在立足民族的基础上,要放眼世界,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风俗、文化纳入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中。例如,介绍其他国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介绍其他民族的歌曲、童话等等,使幼儿具有一种乐于了解不同并尊重不同的态度,学会并乐于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

(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课程体系

幼儿园课程是社会文化的适应性产物,任何国家的课程体系与模式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人文背景,不具有普适性。幼儿园课程发展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不在于建构几个“课程模式”,也不在于学会几种教育方法,而在于切合中国实际,抓住学前教育课程的“实质”,建构有利于中国学前儿童现在和未来发展的课程。在此情况下,我国当今学前教育专家陈帼眉等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主张,其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是核心内容。⑤我们需要审视和反思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分辨、吸收、借鉴西方文明的精华的基础上,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在文化变迁中获得自主地位。

(三)课程目标注重差异性和多元性相统一

课程目标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提供全人类真实而有意义的经验,使社会多元共生,在文化的继承与选择中实现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的对象是全体的儿童,课程更应提供社会真实、多元的观点,适应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儿童的需要。幼儿园课程目标在体现差异性和多元性要求时可采取分层目标形式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课程目标,也就是要建构起一个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给每个儿童提供文化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以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不求整齐划一而是强调差异性和多元性。幼儿园课程应体现各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丰富儿童的视野,发展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以多样化视角认识和理解世界,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弗格森著,寥世德译.宝瓶同谋[M].台湾:台湾方智出版社,1993.417

[6]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38

[7]陈美如.多元文化课程的理念与实践[M].台北:台北师大书苑,2000.149.

[8]曹霞.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的发展[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3

[9]何茜.国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2(5)

[10]喻小琴.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反思―兼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

注解

①弗格森著,寥世德译.宝瓶同谋[M].台湾:台湾方智出版社,1993.417

②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238

③陈美如.多元文化课程的理念与实践[M].台北:台北师大书苑,2000.149.

④朱家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⑤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小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问题 下一篇:职业生做人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