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高年级的有效阅读

时间:2022-10-23 06:28:44

谈谈中高年级的有效阅读

摘 要: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已由注意力集中型向表现欲强烈型转变,小学生更渴望得到认可和赞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向启发、引导角色转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中高年级;阅读;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076-01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小学是中高年级阅读教育对于基础语文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一生的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

一、阅读教学工作现状

1、学生想象力被抵制。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师往往采取谈话方式,列出事先预设的问题,并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设定的统一答案回答,而对于多元化的富有个性的答案给予扼杀。常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被抑制,不敢再抒发个人见解。阅读也就失去了激发读者想象力的意义。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电影等新兴媒介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其多元化、互动性的特点常常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这些是平面文字媒介所欠缺的。尽管阅读也是互动的过程,但由于教师缺乏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方法,使学生渐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而兴趣是阅读的诱因,失去了兴趣,阅读将无从谈起。

3、学生没养成阅读习惯。阅读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来培养逐渐形成的,需要学生自身毅力和兴趣激发,也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教授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阅读方法、考试方法,往往忽略了督促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而学生处于孩提阶段,玩心重是必然的天性,一旦下课就不想再捧起书本,也在情理之中,因此许多学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根本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4、阅读缺乏速度与质量。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开始分散,在阅读中往往三心二意,或是囫囵吞枣,对于文章所表达的含义、语言特色、布局架构未能体会,导致阅读质量不高、阅读速度缓慢的现象出现,进而使阅读失去了意义。

二、提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1、明确目的。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而每一遍阅读都需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品读,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使学生有所获。如在阅读《草原》这篇课文时,每一次的阅读都需要给学生设定不同的目的,第一次阅读需要了解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第二次阅读要使学生着重了解文中的语言特点,第三次阅读使学生充分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第四次阅读后启发学生提炼全文的中心思想。

2、抛砖引玉。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理解空间,将学生的兴趣有效吸引到文章中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来说,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只是间接的,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于文章中一些场景或感受没有直接的体验,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文章进行解读,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草船借箭》一文在阅读教学前,需要教师提前在课堂上讲解文章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形成初步概念,从三国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

3、循序渐进。文章的阅读要采取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方法,由浏览、略读再到精读,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浏览即是一目十行地看,起到导读的作用;略读即了解文章的大概含义;重要的是精读,要逐字逐句地读,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全面把握。比如在阅读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时,学生在浏览全诗的过程中,是了解诗中涉及的自然景象即可;随后进行略读,了解每句诗的大意,粗识作者抒发的情感即可;到了精读时,需要逐字逐句去理解剖析,对于生僻字、陌生字眼儿要明了其意,。

4、逐层深入。阅读需要反复理解,才能加深记忆,从而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剖析出文章深层次的含义。特别是对于诗词一类的文章,需要反复阅读。如在阅读《舟过安仁》一诗时,学生在完成精读后,教师在适时以提问或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讲出在文中读到场景,以及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画面,两个小童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周围尽是水声、风声与欢声笑语,孩子们呈现出调皮悠闲的表情,等等。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精讲多读。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新教学形势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将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还需要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上下功夫,把自己放在配角旁白的位置上,少讲、精讲,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是强调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教师着重对文中塑的凤辣子王熙凤的形象进行精讲,启发学生构建自己心目中的凤辣子形象,并在课堂上展现出来。

6、回味提炼。回味与提炼文章精华,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对于阅读成果的检验。教师通常在学生完成阅读后两至三天的时间里进行一次文章的复习,以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

参考文献:

[1] 高丽芬.浅淡如何提高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神州(下旬刊).2012(8).

[2] 许娟.浅淡小学语言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素质教育论坛.2012(3).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下一篇:让阅读徜徉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