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

时间:2022-10-22 07:48:04

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及矫正策略

厌学是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当他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一种负担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当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时,课堂效率自然低下。那么,如何克服学习数学的厌学情绪,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呢?

一、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第一、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甚至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很多学生是带着希望走入校门的,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他们辛苦读书,就是为了一个好的将来。但恶劣的就业环境,让学生感到难以接受事实。

第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厌恶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情绪却时常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的学习。

第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由此可见,厌学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在数学认知和实践中,因个人情绪波动、知识积累、能力运用、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思进取,或避重就轻、避难从易的行为。那么为什么小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呢?

(一)学校的原因

1、不良师表形象引起学生厌学。

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教师不良的形象、心态以及行为都可能引进学生的反感,逐步影响到学生“厌师”到厌学情绪的产生。

(1)对学生缺乏尊重。

美国教育家保罗伟博士研究了90名学生信件,得出了“对自己尊重与友善的态度是学生对老师最大希望”的结论。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其人格魅力的折射,对学生有着很强大的影响力。

(2)对学生“关爱”的不平等。在追求片面升学率的社会现实指挥下,许多教师认为只有升入重点、考上本科的学生才是人才,而升学无望的学生根本谈不上人才。这种片面的人才观使教师走上“面向少数人”的歧途,对“优等生”钟爱有加,对学业不好的学生既使不双重看待,也会在有意无意中也会通过眼神、表情、行动等流露其不满。

2、过重的学习负担造成学生厌学

(1)在校学习时间过长。

(2)考试竞争负担太重。

(二)家庭的原因

l、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重成绩、名次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考虑孩子的可接受性,学习精力和爱好,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学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到深夜,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进名牌、重点学校,除了催着、逼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请各门功课的家教,孩子每天眼睛一睁开就与书本打交道,身心都非常疲惫。

2、缺少必要的沟通是产生厌学心理的根本原因。父母与孩子疏于交流。由于家长在单位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所以晚上或节假同总想好好休息,调整自己,打麻将、跳舞、下棋、钓鱼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教育方面就显得明显欠缺。不懂学生所学所求,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抚慰欠缺,使学生发生问题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渲泄情感,交流情感,很可能使学习生活 中出现的问题扩大化,对学习生活失去了信心。

二、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学样方面:积极评价

积极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传统教学没有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教师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成绩为唯一的标准尺度去评价学生,要对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要确信学生“人人是才”,绝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速度,要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视角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某一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领域迁移。

(二)家庭方面:树立信心

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孩子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正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一个人只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才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不要过分强调竞争;要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三)教师方面:消除畏难心理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作为数学课堂,我们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1、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2、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老师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田。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都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春日阳光,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在教育学生时,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学生享受到温暖的阳光,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自信,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然就克服了厌学的情绪。

(四)学生自身:克服厌学情绪

l、树立崇高理想

理想是和个人愿望相联系的一种积极的未来指向。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人,他一定能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激发积极学习动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自觉性,最终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小学生要把崇高的理想和近期奋斗目标联系起来,用理想来激励自己,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消除厌学情绪,改变心灵空虚状态。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如果自己一听到数理化就感到头疼,但对语文还不致头疼的话,那么语文学科就是自己培养学习兴趣的突破口,争取在语文学科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语文取得成功(如作文得高分),愿望得到实现时,就能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成功的喜悦。如果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产生强烈的动机,促使人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3、培养意志品质

小学生对学习所遇到的困难往往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的认识,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容易自暴自弃、自我否定。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小学生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在挫折中取得经验,不断成熟起来。当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应当把挫折看做是一种磨练自己机会,面对困难敢说“太好啦!”要有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困难敢说“我能行!”一旦发现自己在学习挫折面前有退却想法时,应提醒自己:再峰持一下就是胜利!要相信“极限”之后便会有新的境界,可谓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可以用英雄形象、名言警句吭吟和革命歌曲来勉励自己,从而战胜挫折,做学习的强者。

总之,数学教学中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克服厌学的情绪,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 下一篇:亦庄亦谐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