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乳腺钼靶片征象评价其指导临床诊断的价值

时间:2022-10-22 03:40:58

分析乳腺钼靶片征象评价其指导临床诊断的价值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疾病诊断中钼靶拍片的X线征象,客观评价其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从而总结钼靶拍片的特点,有利指导临床诊治疾病。方法:共收集了312例经过临床触诊、红外线检查、B超检查均为阳性的患者再加拍乳腺钼靶片,其中住院患者2例,门诊患者310例,根据年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对不同年龄段加以另类总结,认真分析所示征象,客观诊断乳腺的各类疾病。结果:312例发病患者中,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69岁,126例单侧乳腺发病,175例双侧乳腺发病,最短病史4 d,最长30余年。2例单侧手术病理证实为乳癌,副乳增生62例,3例摘除一侧副乳。21例单侧乳腺炎,单纯乳腺增生者151例,腺瘤样病变者15例,双侧乳腺结构不良者37例,良性钙化43例,腋下淋巴结肿大62例,双乳均未异常22例。结论:乳腺钼靶拍片所得征象较为准确、客观,对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远高于临床触诊、红外线检查,同时对病变部位显示较清,定位准确,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乳腺疾病。

[关键词] 乳腺疾病;钼靶拍片;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36-02

乳腺疾病是女性患者中较常见,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较快的病群。据文献报道,1990~1991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为28.3/1 000,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9.10%,在女性癌普查中仅次于肺癌(发病率为29.30%),列为第2,本文收集了312例资料,分析通过临床、红外线、B超检查方法后,不同患者乳腺X线征象,以探讨钼靶拍片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以客观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大69岁,最小13岁,平均41岁,均在我院做各种不同乳腺检查,其中312例均做了红外线检查和临床触诊,74例做了B超检查,病程4 d到30余年不等。其中单纯性乳腺增生113例,占36.0%;乳腺增生伴其它病变者151例,占48.0%;良性腺瘤样病变者15例,占4.8%;乳腺结构分布不良者37例,占11.8%;良性者43例,占13.8%;可疑有恶变及病理证实恶变8例,占2.5%;淋巴结增大者62例,占19.8%;乳腺均正常者22例,占7.0%;乳腺炎性改变者21例,占6.0%。

1.2临床特点分析

特点分析,①年龄分布;②病症出现及就诊时间;③临床症状及体征;④女性与月经的关系。

1.3 设备及参数

本文312例中均使用MO-30乳腺钼靶X线机,采用红外线18“×24”胶片,298例采用侧、最大斜位拍片,其中14例加拍轴位片,均采用双侧对称投照,比较分析得出诊断。

1.4 X线征象分析

包括,①乳腺增生范围、位置、形态;②三种拍出位置的显示特点;③肿块及病变的胶片征象;④血管及皮下筋膜情况;⑤、血管及腋下淋巴结的异常。

2结果

2.1发病年龄及特点

312例中发病年龄在13~69岁,其中30~50岁者占98.7%,其他年龄段分布较分散,按年龄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30岁以下女性乳腺多表现为致密、腺体型;31~45岁之间女性乳腺多呈中间混合型;46~55岁的女性乳腺多呈索带导管型;56岁以上多为透亮脂肪型。

2.2 症状体征及病史

普遍症状为双侧乳腺不等程度胀痛,多与月经关系较为密切,有23例疼痛呈放射样累及一侧上臂上抬外展受限;有17例呈针刺样疼痛。126例单侧乳腺发病,175例双侧乳腺发病,最短病史4 d,最长30余年。副乳增生62例,3例摘除一侧副乳。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癌。剧痛36例为乳腺炎。

2.3 病变

X线形及大小,采用最大斜位易于观察近胸大肌位置及外上象限病变。兼顾侧、轴位投照乳腺组织显示更完全。312例中,出现结节最小者为1.5 mm,最大块阴影为47.0 mm,良性钙化多呈棒状,小结节样小片状边界规则,组织无推移现象;1例恶性病变呈不规则,分叶状,周边粘连牵拉,皮下筋膜呈“塔尖征”;1例恶性呈小针尖样,分布密集,细小,伴“残根管截断征”。

3讨论

乳腺是人体中一对重要的腺体组织,通常在临床检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异,如发育不对称,哺乳不对称,破裂凹陷,皮肤“桔皮样变”,淋巴结增大,年龄、月经对乳腺的影响。乳腺钼靶拍片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特别是发现To期乳腺癌的一种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但非妊娠期乳腺受月经影响较密切,月经1~7 d,乳腺泡萎缩、变小,上皮变厚,小叶体积变小;月经10~17 d,腺泡再生数目稍有增加,增生变大;月经18~28 d,腺泡增生,小叶数目增多,结缔组织水肿,达到最大体积,出现胀痛,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检查时间为经后3~7 d。不同的年龄段,随着人体不同生理的改变,以及体内组织和脂肪的比例差异,在X线上显示出不同的影像结构,大致分为:①致密型,以青春期多见;②分叶型,以哺乳期多见;③团块型,以生育期多见;④束带型,以绝经期多见;⑤串珠型,以未产妇绝经后多见;⑥萎缩型,绝经后多见;⑦消瘦型,因体质较瘦,乳腺过小过薄为常见。一般为10~30 mm直径,乳晕平均15~25mm,厚约3~6 mm,皮肤厚约1~3 mm,乳腺血管双侧均匀分布,如超过正常1.5倍为异常,但也有个体差异,如Egan报道有10 mm厚的皮肤,又可出现扁平、凹陷、小、巨大等,乳腺亦可出现发育不全、巨腺、副乳等。做为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关健在于客观观察是否存在病变所在位置及初步评价其发展趋势,以利于帮助临床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癌症的普查,乳腺癌的二级预防[J].中华肿瘤杂志,1991,13(5):1-16.

[2]刘佩芳,鲍润贤,牛昀,等.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杂志,2002,36:967-972.

[3]陈炽贤.乳腺疾病.实用放射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64-769.

(收稿日期:2008-12-25)

上一篇: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加强护理管理工作 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