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地籍五千年(五)

时间:2022-10-22 12:41:19

中华地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土地确权

曾经对斯诺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 ,谁就能赢得农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重视农民和土地问题 。1921年7月,共产党“一大”通过的党纲就提出了土地问题 ;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共产党“五大”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1928年12月,井岗山根据地颁布了起草的《井岗山土地法》;1929年4月,又亲自制定颁布了《兴国土地法》;1930年5月,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通过《土地暂行法》;1930年6月,红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颁布《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1931年4月2日,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名义,向红军各政治部、地方各级政府下发了《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通过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设立“土地部”。之后,中央人民委员会第41次常会通过了“土地部”提出的《土地登记法》,决定“颁发土地证,以确定土地所有权”;1933年6月1日,中央人民委员会土地部《关于实行土地登记的布告》规定:土地登记后,苏维埃发给土地证与农民,保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他人不得侵占,政府不得无故没收。1933年,中共苏区中央还做了《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主持召开了一系列查田运动大会;全国苏维埃区域土地革命取得很大胜利,并积累了的宝贵经验。

陕甘宁边区土地统一登记

1937年7月,中国人民掀起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9月6日,中华苏维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1938年,公布了《陕甘宁边区土地所有权条例》,1939年,制定并公布了《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1943年公布了《陕甘宁边区土地登记试行条例》,1944年,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地权条例》等土地法规。明确规定,土地所有权也可以简称地权,是指“合法土地所有人在法令限制范围内,对于其所有土地有自由使用、收益和处分(买卖、典当、抵押、赠与、继承)之权”。法规所指的土地,明确规定系指农地、林地、牧地、房地(或称宅地)、山地、水地、旱地、园地、荒地、墓地(或称坟地)、盐地、矿地及其他水陆资源。实行的是土地统一登记。边区土地所有权分为两类,一类是公有土地,所有权属于边区政府,另一类是私有土地,所有权属于依合法程序及方法取得土地的私人。边区实行了严格的土地登记与土地所有权证制度。通过土地登记和颁发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权。边区颁布的《土地所有权证条例》规定:“凡土地所有人,必须依本条例向当地县政府领取土地所有权证”,“凡未照本条例在规定期限内领取土地所有权证之土地,概作为公有土地”。而由政府颁发的土地所有权证,“为土地所有权之唯一凭证”,处理土地所有权纠纷时,即以土地所有权证为根据。1943年,边区又颁布了《土地登记试行办法》,规定凡在边区境内置有土地房屋者,均须向土地所在地之县市政府进行登记,领取土地房屋所有权证。一直到1950年1月19日边区政府宣告结束,确立和实施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土地登记制度。

解放区的土地革命

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在刘少奇的主持下,会议总结了贯彻执行《五四指示》以来的经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和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方针政策。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深刻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群众运动在各解放区展开,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领取了土地所有证。1946年至1949年的全国各解放区的,是中国土地史和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1948年6月至8月,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各解放区分别发出土地所有证的通知,明确指示,各个老解放区的大多数地区业已完成,为保障个人土地所有权,特颁发土地执照,由土地所有者存执,其所有权任何人不得侵犯。解放区的1.45亿人口完成了土地革命,如以每户4口~5口人计算,全国各解放区发出了3000多万份不同形式的土地所有证,成为解放区成果的重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完成,既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之一,因此,民主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任务仍然继续进行。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决议。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专门发出《关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规定:“凡已经完成的地区,为切实保障后各阶层人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巩固与提高农民生产情绪,不论农民新分的土地及原有土地,均应一律颁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简称土地证)。”并在文后附有土地证式样。同月,政务院颁布的《城市郊区条例》也规定“城市郊区完成后,对分得国有土地的农民,由市人民政府发给国有土地使用证,保障农民对该项土地的使用权。对私有农业土地者发给土地所有证,保障其土地所有权。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之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太原等城市和中南区相继颁布土地登记的规则和办法,为明确和保护产权,完成地籍整理,对土地房产的总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的内容、程序、查丈、收费和领取所有证或执照作出了细致的规定。运动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使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地获得了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土地管理

1953年至1957年,国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中规定了对农民、手工业和小商小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出了党在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很快,到1955年,已有农副业生产合作社634000多个,入社农户1692万户。在初级农业合作社里,土地仍是农民的私有财产,但归合作社集中统一使用,社员按劳分配,并通过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取得一份收入,属于一种部分集体所有制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户数已达11783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户数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规定:社员的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分配。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接着掀起了“”和“化”运动。8月,北戴河会议公布了《关于农村成立问题的决议》,到9月底,全国农村已经基本实现了化,共建成近23.4万个,参加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0.4%,平均每社4794户。到11月,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5多个,参加的农户12690万多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9.1%。的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分配上平均主义。在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社员的自留地等都收归公社所有。1958年12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1958年12月至1959年期间要对进行整顿。实行三级所有、三级核算,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并恢复自留地制度,社员自留地为每人平均占有土地面积的5%,房前屋后、水边路旁闲散土地谁种谁收,不征公粮,不派统购任务。

时期的土地管理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中国发生了“”。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农业和农村中,批判所谓“刮单干风”、“复辟资本主义”,鼓吹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搞所谓所有制升级,即把农村生产小队核算单位提升为大队核算,再把大队核算提升为公社一级核算;强迫社员搞“三献一升”(献出自留地、宅边地、自有果树、并队升级),地籍管理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结束后,才开始苏醒过来。

土地金融的萌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土地作为抵押的融通资金的手段,在经济活动中频频使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8年)国务院曾在贵州湄潭县进行土地金融试点,成立了土地金融公司,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发放中长期贷款,支持和帮助土地的开发、整治、转让与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九十年代,通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使土地开始了有偿、有限期、有流动。各地相继建立土地收购储备机制,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明显体现。

土地使用的市场化改革

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突破计划经济的严重束缚,勇敢地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奏响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曲。邓小平高度重视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充分肯定了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6月25日,我国第一部以加强城乡地政统一管理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式颁布,国家土地管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走上了依法统一、全面发展的轨道。《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定级和估价、土地统计等地籍管理工作都作出明确规定。强调“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和土地统计制度。1987年,深圳特区率先敲响了拍卖土地使用权第一槌,显现出土地资源的资产属性。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转让,标志着我国土地进入市场时代的到来。1990年,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办法》,推动了中国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1996年结束的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全国第一次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详查),历经十余年,调动几十万调查人员,投入十几亿元资金,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摸清了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的土地家底。1998年国土资源部正式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地籍管理。199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1年,国土资源部正式颁布《全国地籍管理“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从中国国情和各地的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现代地籍管理制度(连载完)。

上一篇:清“闲”加速 下一篇:为什么要动“18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