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中的外部性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22 02:39:43

旅游业发展中的外部性问题研究

摘 要:旅游业外部性所造成的私人收益、成本与社会收益、成本的不一致,刺激对旅游业有消极外部影响的活动、抑制有积极外部影响的活动,使与旅游业相对应的社会收益受损,社会对旅游资源的配置不能达到最优。本文从外部性的概念、解决思路出发,分析旅游业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基于外部性理论提出旅游业发展对策,寻找最佳内部化途径,减少旅游业的外部性,使旅游业朝着社会收益最大化方向前进。

关键词:外部性;旅游业;正外部性;负外部性

一.外部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定义

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是环境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外部性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消费者)的生产过程(生活标准)。或理解为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消费行为对第三方产生的影响,不反应在市场价格当中的直接效应。由于这种影响是对经济活动之外的主体产生的,并且这种影响是处于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之外,故称为外部性。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正外部性),也可能是有害的(负外部性)。生活中外部性或外部性问题普遍存在。

(二)类型

1)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的积极影响,使得他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社会也会得到外部效益,此时社会边际效益高于个人边际效益。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负外部性指在经济活动中,决策者在自己承担的成本之外,带给他人或社会额外的成本或负担,社会边际成本大于个人边际成本。如水泥厂制造水泥,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居民受到粉尘感染。2)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生产外部性是由生产活动所导致的外部性,消费外部性是由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性。与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结合,可以把外部性细分成生产的正外部性、消费的正外部性、生产的负外部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3)可转移外部性。可转移的外部性指受害者有机会向第三方转移外部性的现象。即就是受害者通过向他人转移负外部性,以避免外部性对自己的伤害。

(三)影响外部性的社会因素

公共物品产权。公共物品指在现实经济中存在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主要由大自然和政府提供。因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消费特征,其产权通常是不明晰的,即环境资源领域建立产权和市场的交易成本太高。私人对这样的环境资源的损耗和破坏所带来的后果皆由社会分担,因而会刺激单个利益主体对其的过度利用,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经济消极外部性的产生。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不能自发实现帕累托最优,影响配置效率。

利益分散。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经济活动都是分散进行的,各经济主体在利益上有相对独立性。由于有意识地增加外部成本同私人内部成本的降低紧密相连,或者出于生产过程中某些便利的考虑,因此各个厂商通常只考虑内部成本与效益,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使有个别厂商主观上愿意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试图减轻经济活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没有执法的普遍约束,同时找不到既能减轻外在影响、又不会增加私人成本的办法,最终还是随波逐流。

二.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庇古税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指出,经济活动中如果某厂商给其他厂商或整个社会造成不需付出代价的损失,那就是外部不经济。此时厂商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庇古认为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并未承担社会用于治理负外部性的费用,政府应通过征税的方式将污染成本加在企业的成本中。庇古认为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成本与个人成本的差异构成了外部性,提出征收“庇古税”作为治理外部性的方法,经济学上把这种经济手段称为庇古手段。

(二)产权界定

科斯认为可以通过交易成本的选择和私人谈判,产权的适当界定和实施来实现外部性内部化。若谈判或交易是无成本的,那么由外部性产生的社会成本将被纳入交易当事人的成本函数,政府只需适当界定产权,不对生产进行干涉,私人交易完全可以克服外部性造成的效率损失。

(三)国家干预

在存在外部性的场合,市场机制常常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大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一些社会机构如法律体系或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失灵,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外部性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逐步显现出来。旅游业的正外部性是指旅游供应者和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对他人产生良好影响,并使他人获益,社会净收益大于私人净收益。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带动国家外汇收入的增加,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发展,还可提高当地知名度,推动国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改善环境质量,恢复风俗民情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效益。如改善交通,提高旅游地可及性,使旅游业和当地受益。

旅游业的负外部性是指旅游企业对其他市场主体造成大量社会成本而无须支付代价的情况,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使旅游开发的社会成本远大于旅游企业的私人成本。旅游业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最为突出。旅游业的负外部性包括旅游生产的负外部性和旅游消费的负外部性。

(一)旅游生产的负外部性

指旅游供给者在开发旅游产品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具有明显的资源依赖性,其负外部性表现为由于过度开发或开发规划不当所导致的旅游资源环境破坏。例如旅游开发为追求谋利性,破坏了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未经处理排放旅游开发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水,破坏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上一篇:基于微博的旅游网络信息供给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