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1 02:42:55

旅游业发展计划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1篇

一、**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概况

**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的浙江中部,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总人口559.9万人,辖三区、二市、四县,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年全市GDP达到1247.4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47.45亿元。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大陆城市第35位。

**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43.9万人次,比**年增长1.51倍,年均增长21%;旅游总收入达139.1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1.15%,比**年增4.65个百分点。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二项指标连续三年居浙江省第3位。

(二)资源特色

**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是中华下汤文化发源地、大陆首航台湾纪念地、中国柑橘始祖地、中国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中国大陆新千年曙光首照地。目前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四处——天台山、长屿硐天、江南长城、仙居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三处——天台山、神仙居、长屿硐天—方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三处——国清寺、**府城墙、桃渚军事古城,世界地质公园――方山-长屿硐天,国家地质公园——桃渚,部级森林公园――华顶、大溪,部级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五处――飞跃集团、钱江集团、吉利汽车城、金泉农庄、玉环农业观光园等,构成了一幅集“山、海、经、佛、城、洞”为一体,且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称,莽莽括苍,巍巍天台,峰峦叠嶂,景观奇丽。天台山的石梁飞瀑、铜壶滴漏,品格高妙;临海桃渚景区,峰丛石林,异彩纷呈,5平方公里的火山熔岩群,堪称世界奇观;神仙居景区世称仙人居住的地方,处处流露着原生态的自然美,千仞石壁上的蝌蚪文,为千古之迹,神秘莫测;温岭方山,群崖壁丽,绝顶养湖,雄浑壮观。

**大陆的海岸线占了全省的28%,687座美丽的岛屿,犹如明珠散落。东海明珠大陈岛、东海翡翠大鹿岛、三门蛇蟠岛美名远扬,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赶海潮、戏海水、拾海贝、尝海鲜、购海货,感受大海无穷的魅力。

**自古商旅活动频繁,路桥是我市商贸文化的起源地,以中国日用品商城为中心的各类专业市场有600多家,是深受国内外旅游者欢迎的购物场所。**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经济发源地,工业旅游也是我市旅游的一大特色,**年4月份飞跃集团、钱江集团成为首批部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佛教历史源远流长,在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隋代古刹国清寺、鉴真大师东渡驻足的香岩寺、日本曹洞宗祖庭瑞岩寺、日本高僧受戒的龙兴寺、藏传佛教多宝讲寺等都是宗教文化交流、朝觐游览的圣地。我市还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全国十大洞天就占有三个,分别是第二洞天委羽山大有宫,第六洞天赤城山玉京洞,第十洞天括苍洞。

位于临海市区的江南长城,即**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城墙现存约5000米,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别具一格,是北京等处长城的“蓝本”。著名的桃渚古城,已成为人们访古揽胜的理想去所。

**是1500多年的石矿开凿历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洞体巨作。温岭长屿硐天1300多个硐体,状似迷宫,为世界吉尼斯之最,这里有世界第一的岩硐音乐厅,**年在此举办了首届中国岩硐音乐会,德国交响乐团也在此举办了《莱茵河之声》音乐会。三门蛇蟠岛被人们称之为千洞之岛。黄岩朱砂堆蟠龙洞,深幽绵长,别有天地。

**是中国工艺礼品、工艺品之都。木雕、石雕、玻雕、竹雕、腊塑是**人的绝技。吴子熊的玻璃雕刻,被誉为“天下一绝”,、吴邦国、、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国驻外14位大使、2万多位外国友人为其题词。**盛产水果,是中国蜜桔、枇杷、杨梅、文旦、高橙之乡。

**撤地设市以来,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在东海之滨崛起,市民广场、吴子熊玻璃艺术新馆、东方太阳城、**海洋世界、白云飞瀑、星星广场、市体育中心、国家网球训练基地、商业街、海门老街、永宁公园、十里长街、国际会展中心等等,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人们旅游、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三)产业发展状况

1、资源开发步伐加快

自1997年**市旅游局成立以来,市旅游资源开发步伐逐步加快,采取政府、集体、个人共同投资方式,把股份合作制引进旅游业,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渠道。相继开发和完善了以国清、石梁景区、江南长城、桃渚景区、长屿硐天、千年曙光园、永安溪漂流、神仙居景区、吴子熊玻璃艺术馆、海门老街、富山大裂谷、十里长街、大鹿岛、蛇蟠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鲜明特色和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景区(点),以**耀达国际大酒店、**开元大酒店、鑫都国际大酒店、临海国际大酒店为代表的一大批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年底,全市有星级宾馆72家,旅行社93家,旅游接待能力在大幅度增强。

2、旅游精品不断涌现

浙南奇山秀水游、唐诗之路寻踪之旅、浙东佛教朝拜之旅、济公故里朝拜游等4条线路进入浙江旅游大环线、小环线和专题产品行列,“新天仙配——长城作证”(新昌、天台、仙居、临海)风情游**年在上海启动后,立即走俏华东市场。我们还专门设计包装了营销长三角、珠三角、福建市场的精品线,分别与周边城市旅游局精心策划了“活力浙东南”、“活力甬台温”中国黄金旅游线,把“甬台温”高速公路沿线王牌景点串连在一起,已开始在全国和港、澳、台地区产生影响。**年,临海、温岭两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年12月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纪念地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一江山岛纪念地、三门亭旁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神奇山海,活力**”的旅游形象已在国内外市场初步建立。

3、旅游节庆活动内容丰富

从1998年开始,全市每年都举办8至10个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了以已连续3年进入浙江省节庆产品序列的中国天台山旅游文化节、中国江南长城节、中国石文化旅游节、仙居仙梅节、三门中国青蟹节等为主体的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年我市成功举办二届中国**旅游节,首届推出了中国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开馆仪式,全国卫视看**,长三角、珠三角(包括福建)千人团游**,“活力甬台温”中国黄金旅游线启动,首届**导游大赛,首届**旅游形象大使评选,首届**风味美食节,**旅游摄影大赛,心手相连——浙江台湾旅游业高峰论坛等17项系列活动;第二届有“百家媒体记者聚焦**”全国旅游新闻摄影大赛等11项活动,扩大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强化了行业管理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根据省旅游局和市整顿办的要求,通过会议部署、联合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等,狠抓旅游市场的规范和整顿,树旅游行业新风,使我市旅游市场秩序得到规范。二是加大了对旅行社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力度,推进我市旅行社走上规范经营的轨道。三是狠抓饭店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全市星级饭店复评工作和创建绿色饭店为重点,推动了星级饭店管理上台阶、上水平。突出抓好全市星级饭店的创绿工作,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工作指标。四是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教育。通过万人岗位大练兵等一系列活动,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建设。五是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广泛开展旅游安全宣传教育,旅游安全无重大事故。

5、“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开始启动

**年,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入了市委全会工作报告和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优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旅游局审核上报国家旅游局。**年6月,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创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动员大会,创优工作正式启动。

二、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一)存在的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市作为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滨海城市,撤地建市只有十多年的历史,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设施等要素分布不均,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北部三县山水旅游产品开发较快,东部沿海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相对较慢。

产业要素不健全。我市是一个新兴城市,城市化程度不高,城市功能相对不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发育不健全,特别是“购、娱”要素发展相对滞后。

资源要素整合度低。我市作为旅游资源大市,旅游资源量大且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特别是旅游要素之间的整合度低,缺乏部级、世界级拳头旅游产品的支撑。

(二)面临的机遇

随着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形势。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将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十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今后一段时期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68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GDP的5.023%;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176万人次,外汇收入达257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4位和第7位;国内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达84.8%;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在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对港澳台工作中都发挥积极作用;旅游也已经成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并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有利形势。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合作加强,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年杭州休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我市旅游业带来更大商机。浙江城市化进程和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对我市发展旅游业、提升产业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市作为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同时,我市民间资金丰裕,投资旅游业的热情日益高涨。

三是旅游业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遇。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产业调控政策,使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受到遏制,服务业因其所具有的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等综合经济带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遇。同时,国家的宏观调控也为旅游企业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

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年为基数,全市人均GDP每6年翻一番,到2010年,达到人均5000美元,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也相继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政策,形成了全市旅游业大发展的态势。

三、**旅游十一五总体目标、战略和思路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旅游业作为我市支柱产业来发展的战略思想,立足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和浙闽旅游合作为契机,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举办中国**旅游节为载体,加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拓展海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切实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提高旅游经济的档次和水平,实现我市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努力打造浙东休闲旅游胜地。

(二)发展总体目标

1、性质定位

以山水风景资源、宗教文化资源、海洋海岛生态为主体资源,以东亚太区域和长三角地区为核心客源市场,我国著名的风景观光和生态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的休闲度假、观光游览旅游胜地;长、珠三角之间沿海旅游带的重要旅游节点。

2、预期指标:到2010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要实现以下3个目标:①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为创建“最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打下坚实基础;②旅游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旅游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0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③旅游业居于第三产业的主要地位,发展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总产值占我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

3、发展方向

强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使其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三个市场目标区所需求的“乐园、家园、花园”。其中“乐园”主要指游客的参与旅游目标;“家园”指使游客“至台如家”的服务感受目标;“花园”指**处处是山水城市风光的建设目标。

4、发展重点

产品重点

(1)山水风景、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2)海洋、海岛、滨海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的培育;

(3)绿心城市功能的旅游化与休闲旅游产品的策划;

(4)**民营经济产业旅游的开发。

空间结构一核三带。一核是指**市区;三带是指西部自然山水观光带、东部海洋生态度假带、中部文化休闲旅游带。三带将全市主要旅游区(点)串联起来,形成“(旅游)点、(旅游)线、(旅游区)面结合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体系”。

项目重点**绿心休闲旅游区、大陈岛旅游度假区、临海古城文化旅游区、温岭长屿硐天旅游区、天台山风景旅游区、仙居风景旅游区、玉环大鹿岛生态旅游区、三门蛇蟠岛旅游区。

时序重点**前期旅游发展方向是实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申报优秀旅游城市可带动城市市容建设,带动城市景观结构的调整,带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后期为打造浙江省的旅游强市和我国的著名风景旅游地打基础。

(三)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2、保护与弘扬**文化原则;

3、提高景观环境质量的度假环境营造原则;

4、旅游开发与绿心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相结合原则;

5、旅游项目开发与空间布局的弹性原则。

(四)工作重点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解决好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政策支撑,保障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覆盖面广的产业,它不仅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而且跨越地区界限,任何一个行业、部门、企业都不可能依靠单独的力量来发展旅游业,必须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体制和机制问题,都是带有很强政策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它直接指导和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个是管理问题,理顺关系,政府宏观调控,行业实行管理,明确职、权、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旅游产业;另一个是运作问题,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各地经济条件相差悬殊,不同地区的政策应具有针对性。在多元投入、招商引资、土地置换等问题上,争取制定明确的融资政策和土地政策,使旅游业发展纳入既是开放的、也是有序的、法制的轨道。

2、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旅游要发展,规划须先行。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方向、思路和措施。

一流的旅游区(点)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大发展需要大招商、大投入。要以创国家标准旅游区(点)为主线,以加快景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培育精品旅游区、重点旅游区。充分发挥我市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和项目建设。以国家高等级旅游区的标准重点抓好中心城市绿心开发、椒江山体景观开发、东海明珠大陈岛、黄岩西部生态旅游区开发、九峰公园改造、路桥十里长街二期建设、临海**府城和桃渚军事古城保护、温岭曙光公园建设、玉环休闲渔都开发、天台国赤景区和琼台仙谷景区建设、仙居皤滩古镇保护、三门蛇蟠岛开发等项目。

进一步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按照国家标准改造、完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旅游公厕、旅游公交、旅游咨询中心。在市区建设改造小吃一条街、霓虹灯一条街、步行商业街。

建立招商项目库,编印招商项目册,重点组织好专题招商活动。继续抓好市本级主城区山体景观、大陈岛、章安古镇、九子山、绿心植物园、柑橘博览园等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上海、广州等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的客商、资金云集的平台,积极捕捉招商信息,使**成为外商企业和投资公司投资开发旅游的重要选择地。

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文化生态,都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据和根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十分重视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保护,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作出贡献。

3、进一步打造旅游精品,树立**旅游整体形象。

在旅游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打造旅游精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宽泛,现代旅游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对旅游产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不断向市场推出特色鲜明并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形成具有较大吸引力和召唤性的旅游产品。一是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推动旅游产品向内涵深、科技含量高转变。二是在形式上进行创新。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实现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型并重发展。同时,要适当建设一批人造景观、景点和现代化娱乐项目设施,不断推出独具特色、参与程度高、娱乐性强的旅游产品。

注重旅游线路包装,逐步形成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市区新貌观光游、山海自然风光游、宗教朝觐游、历史文化寻根游、民营经济探秘游、红色旅游、体育健身游、休闲娱乐游、农(渔)家乐游、科普知识游等配套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特别是要精心策划和推出“网球之旅”和中国战争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纪念地的部级“红色之旅”等旅游产品。

为充分利用、科学开发**市的海洋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游海岛、观海景、吃海鲜、买海货、住海滨”为特色的海洋旅游业,以海岸带和海岛为依托,以观光度假为特色,将**海洋旅游区建成一个具有海洋旅游特色的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渔家风情于一体,既富有人文历史传统色彩,又比较现代化,环境优雅的综合性海洋旅游区。重点建设**滨海新城旅游区,**大陈海岛度假旅游区,**黄琅滨海旅游区,临海桃渚风景旅游区,温岭东南滨海旅游区,玉环中国休闲渔都旅游区,三门海洋旅游区。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发展以“一绣三雕”(刺绣、玻雕、石雕、翻簧竹雕)为代表的艺术品,以柑橘、文旦、杨梅等为代表的果品,以青蟹、黄鱼、目鱼、对虾等为代表的海产品,以茶叶、三黄鸡为代表的其他农副产品以及富含地方特色的休闲食品、纪念饰物等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鼓励民企参与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快规模化发展,集团投入,实现旅工贸多种结合,产供销一体化。支持旅游商品市场、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的建设,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和相应的展示中心,建设“一绣三雕”展示馆和“一县一街”式的特色商业步行街。加快中国日用品商城的特色旅游购物中心建设。

4、加大旅游促销和市场开拓力度,建立完善的旅游市场营销体系。

旅游经济就是知名度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按照“立足浙江省、主攻长三角、突破珠三角、拓展境外游”的市场开发思路,创新促销方法,积极开拓旅游市场。一是整体推介**旅游品牌。要坚持旅游产品促销与旅游城市整体形象宣传相结合,依托**城市品牌进行旅游促销,大力宣传活力**、山水**、文化**,着力打响“神奇山水,活力**”的城市旅游品牌,努力提升**旅游整体形象。二是突出抓好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活动。切实搞好旅游宣传促销的市场定位,确定一级、二级、三级目标客源市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的潜在市场。同时,我们还要眼睛向内,把“**人游**”作为重要的促销目标。三是改进宣传促销的方式方法。要运用产品营销的思路,采取媒体、节会、千人团等多种方式招徕游客,主动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积极举办各类旅游推介会、促销会、交流会。每推出一个景点,要突出其亮点与“卖点”。

把旅游促销活动与全市的重大节庆活动结合起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紧扣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年度主题,举办中国**旅游节,积极帮助和指导县市区办好天台山旅游文化节、中国江南长城节、中国石文化旅游节、仙居仙梅节、三门中国青蟹节等活动,真正做到“办一节、热一线、亮一城”,提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区域合作,努力做到精品景区联结,山海名城联姻,市内市外联手,客源信息互送,合力打造甬台温高速黄金旅游线、杭甬台绍旅游圈和长三角旅游圈等,进一步加强“新天仙配”中国黄金旅游线的区域合作,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利益互惠。并要建立起区域内重大旅游活动信息互通平台。

积极申办如浙江—台湾海峡两岸“心手相连”等大型主题活动,精心组织如“万名港人**行”等活动,努力扩大港澳台和日、韩、东南亚旅游市场,积极组织参加省旅游举办的各类境外旅游促销活动,使入境旅游有新的突破。

5、规范和强化行业管理,推进产业要素协调发展。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依照《旅行社管理条例》,抓好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抓好导游队伍建设。鼓励有志者积极参加国导和省导的资格考试,通过举办导游大赛等多种形式,丰富导游的业务知识,锻炼过硬的服务技能。抓好星级饭店的管理和服务。通过全市旅游系统万人岗位技能大比武、选派饭店高级管理人员赴外地先进酒店挂职锻炼、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推动星级饭店管理上档次,服务上水平;抓好绿色饭店创建工作,三星以上饭店都能进入绿色饭店的行列。

产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是关键。广积人才,一靠培养,二靠引进。要把人才当作资源来使用,通过积极的人才政策,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抓好“二个一百”素质工程建设(即百名优秀导游,百名优秀景区、饭店、旅行社经营管理者),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和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按照《旅游安全综合目标考核责任书》的要求,狠抓旅游安全工作,建立完善处置突发事故的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

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6、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档次。

建立健全旅游业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旅游标准化建设日渐成为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的重要手段。要认真推广旅游区质量等级、旅游商品购物点质量等级、乡村旅游质量等级、旅游饭店质量等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等国家标准和省级标准,推动我市旅游业向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型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产业的素质。

7、积极行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2篇

新增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各1个,启动市级农家乐“三大基地”及市级农家乐特色乡镇建设各2个;接待游客和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20%以上,实现营业收入6500万元以上。

二、工作措施

1、规范农家经营管理,提高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通过培训会、座谈会和星级评定等多种方式,促使他们依法规范经营,健康发展,提升农家乐自身经营服务水平。年,将农家乐经营业主培训与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结合,通过赴高校举办“农家乐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等形式,培养一批农家乐经营管理高级人才,进一步加快我县农家乐产业的发展。

2、打造特色,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品位。以街道村、四大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为主要对象,围绕农民风俗和农业观光两条主线,着力挖掘民俗文化、土特产资源及农事参与活动,深化和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内容,将之逐步打造成我县的农家乐精品示范村和示范点,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品位。

3、加强宣传促销,拓展农家乐市场。充分利用农家乐协会平,科学设计线路,编印宣传手册和依托“农家乐”网站等,将我县的农家乐旅游资源、农家乐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介,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知名度。对特色鲜明、服务规范、条件成熟的农家乐休闲旅游,要加强策划包装,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促销,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广泛吸引游客。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四月上旬,确定年各类培育创建对象。

2、四月下旬,编制完成农家乐宣传折页。

3、四月上旬—五月上旬,组织参加农家乐专题上海大型展示会专场;配合做好市农家乐宣传推介会,组合推出农家乐精品线路。

4、四月至十一月,适时组织举办“接近农家、享乐农事”等系列活动。

5、四月至十一月,做好农家乐特色村(点)创建指导工作。

6、五月至十月,配合做好“市十佳农家乐”评选活动。

7、七月,组织参加全市农家乐“三大基地”建设对象和重点骨干开发管理研讨班。

8、八月,组织参加全市农民培训、农家乐、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工程建设经验现场推进会。

9、十月,做好年度“以奖代补”考核准备工作。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3篇

(一)旅游业发展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全区上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全区旅游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

1、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接待入境游客由1600人次增加到9600人次,同比增长5倍;接待国内游客由35.5万人次增加到62.1万人次,年均增长15.1%;旅游总收入由1.5亿元增加到3.1亿元,年均增长21%,全区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全区可接待游客的景区(点)由年的1处增加到10多处,达到A级景区标准的3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从无到有,发展到3处,其中省级农业(含渔业)旅游示范点3处;星级酒店由年的3家发展到年的6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专职导游人员200多人。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人。

3、组建了旅游行政主管机构,出台了旅游发展政策

为加强全区旅游业的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协调指导旅游业的发展,在年成立了独立的旅游局,统一了区域内旅游行业管理,明确了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区旅游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陈旧。一些地方对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认识不足,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资源优势,认为我区发展旅游业不具备条件,没有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摆上应有的位置。

二是缺乏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利于借旅游为题开展全区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同时,无力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很难将我区的旅游合作项目、旅游产品、商品推介出去,从而使招徕国内外客商来观光旅游、开展考察等活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局人员缺少,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很难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国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这为我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齐鲁文化、燕赵文化、文化、运河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各种文化独具魅力。“三策固本”董仲舒、“一代文宗”田雯、“清代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女篆刻家”刘淑度等名人都生长在,许多历史名人在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仅康熙、乾隆在题词作诗就逾百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明代靖难之役、菲律宾东王病逝等历史事件发生在,其中王墓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由此开发的王御园吸引了大量游客。运河、岔河等自然风光壮美婉约,涯万亩桃园、城北生态林等田园风光多姿多彩,新湖景区、锦绣川景区成为人们假日休想的理想去处。以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食品为载体的“绿色”形象日渐凸显,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新的空间。

3、交通区位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作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铁路以及即将修建的高速铁路在此交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带动了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承办各级各类大型会议、会展、节庆活动越来越多,为发展“会展旅游”、建设区域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客源市场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旅游者的兴趣已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特色旅游转化,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渐趋流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生活和现代节奏对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城镇居民迫切希望能够在短暂的双休日外出休闲度假,缓解压力,因此近郊休闲游越来越受欢迎。我区地处京津塘都市圈和济南城市圈之间,生态旅游和工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工农业旅游、城郊休闲旅游的兴起,与我区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相吻合。

(三)制约因素

1、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服务质量较差

区旅游业起步晚、专业人才少,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全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旅游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旅游规划策划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与高技能接待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制约了我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体制尚不完备,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我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尚不健全,旅游体制尚不完善,履行职能手段有限。旅游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行业执法力量不足,导致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跟不上,制约着我区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3、内部发展不协调,相关行业承载力不足

旅游业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平衡。餐饮、住宿设施基本能满足游客需求,但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足,图形标识、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方面不尽完善;旅游交通车辆不足、车型落后;旅游购物娱乐场所分散,特色不突出。同时,市民文明程度、园林生态、市容市貌等方面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这些都影响城市形象,制约旅游业发展。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部署,牢牢把握“看、看”目标,放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突出“历时风尚、人文风情、田园风光、都市风景、发展风貌”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资源,强化要素整合,精心策划包装,深入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打造“齐鲁燕赵文化融合之城”、“城市观光田园休闲胜地”两大品牌,努力建设鲁西北、冀东南集观光、休闲、商贸、美食、娱乐等于一体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p#分页标题#e#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积极开发,有机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政策,广纳资金,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旅游环境整治和建设力度,开发和建设一批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精品,放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优势,依托万亩桃园、馨秋种苗、二屯花卉市场、城北生态林等,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依托王御园、梁子黑陶园、东西长庄文化街等文化旅游项目,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依托赏花节、采摘节、社区文化节、民间艺术节等节会,发展节会旅游。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主要指标

到年,年接待入境游客2.5万人次,年均增长15%;接待国内游客222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7亿元,年均增长35%。

(三)发展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重点做好旅游规划编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设施建设、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形象促销、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坚持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突出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依据市场规律制定发展战略,按照市场需求提供旅游产品,遵循市场规则管理旅游产业。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3、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树立重点意识、发展重点产品、开辟重点市场,实现重点突破,在较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集中有效资源,实现旅游业发展重点突破。

4、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旅游业是一个新型综合性产业,它对国民经济既有依赖性,又有带动作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不能孤立看待旅游业发展,要把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考虑,统筹部门关系、统筹城乡关系、统筹区域关系,把旅游开发与经济建设、生态保护、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绿色规划、绿色开发、绿色建设、绿色管理”的要求,把可持续发展与旅游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结合起来,发展节约旅游,营造友好环境,建设和谐旅游,保证可持续发展。

四、“十二五”期间旅游总体规划布局

(一)围绕“田园风光”,大力发展生态游。力促涯万亩桃园、鲁北古运河生态园提档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深度开发餐饮、购物、工艺品等衍生服务,精心塑造“农家乐”、“休闲游”等特色品牌。按照“北花南果”布局,加快建设城北万亩鲜切花基地、城南万亩苗木基地。强化协调服务,加快台湾高档花卉园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按期建成运营,努力打造集花卉、温泉、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园。

(二)围绕“人文风情”,深度开发文化游。突出“董子故里、运河名城”这一文化名片,结合火车站片区改造,规划建设董子湖公园。在巩固“中国京剧城”、“中国围棋城”创建成果的同时,深入挖掘整合杂技、陶艺资源,积极争创“中国杂技城”、“中国陶艺城”。结合东西长庄改造,规划建设文化一条街和陶艺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人文底蕴、提升文化品位。

(三)围绕“都市风景”,做精做活特色游。高标准建设湖滨北路“美食一条街”,保护好扒鸡、又一村包子等“老字号”和“当家菜”,积极引进名菜、名吃、名店,引导餐馆、酒店、宾馆评星晋级,提高餐饮业整体水平,凸显“吃在”的地方特色。对城隍庙“步行一条街”,采取“统一管理、分散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品牌连锁店,加强市场管理,统一服务监督,努力打造方便旅游者购物的特色商业街区。配合新湖景区、锦绣川景区改造提升,加快银座商城、津德利购物中心、阳光花园购物中心、华北商贸物流城等商贸项目建设,打造“购物”品牌。

五、旅游重点规划项目

(1)王墓---菲律宾风情园:改善外部环境,尽快划出保护黄线,对神道两侧的建筑及厂房拆除,消除视觉污染;将牌坊、神道、御碑亭、御碑楼、石象生、清真寺、祾恩殿、王子和妃子墓、王墓进行空间上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文化展示系统;将北营村改为村并部分搬迁,以展示风情为主,建筑风格与文化特色突出菲律宾特色,及古国的文化特色,引种适于生长的菲律宾的树木花卉,创造异域氛围;增加住宿及餐饮娱乐项目,建设风情的住宿设施,推出菲律宾及东南亚风味餐饮系列,根据记载推出成祖朱棣送行王的宴席,作为特色餐饮。

(2)美食一条街:作为带动商圈的核心,引爆城市购物娱乐旅游;布局形式借鉴北京王府井小吃街的建筑形式,为街道串联排房形式,每一排为一个县区的小吃展示区,并可拓展全国特色小吃及国外美食区;采用仿古建筑,建议采用清代建筑风格,与运河建筑风情相匹配;小吃街内定期安排地方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游人可以亲身参与其中的活动应重点策划,以吸引人气,烘托欢乐热烈的氛围。

(3)涯万亩桃园:该项目位于村,建设1万亩桃树栽培基地,4000平方米就餐场所—桃园大酒店,修建桃花岛、垂钓中心、福寿三多、三义庙、休闲广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设立“农家乐”旅游服务等项目。

(4)工业游项目:以纺织、电子、商贸物流城、工业园成果展厅为主线,调查摸底,整合资源,精心策划,做好工业游文章。

六、保障措施

(一)领导保障。加强对全区旅游工作的领导,成立全区旅游发展协调促进委员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相关领导任副主任,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综合协调、研究解决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和充实旅游机构建设。

(二)体制保障。建立高效的旅游业市场运作机制,对旅游景区大力推进并实施“四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监督权)分离,盘活运作机制,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资源开发机制,逐步使所有的景区实行企业化经营。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旅游开发公司,既可以采用股份制形式,也可采用非股份制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消除阻碍资源、资本相结合的人为桎梏,促进各类资产合理配置,加速旅游产业升级。#p#分页标题#e#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4篇

  《吉林省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2011―2015年)》

  到“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量“双翻番”。即汽车产业实现产值8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石化产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200亿元,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轻纺产业工业总产值均超千亿元以上,实现支柱优势产业整体跃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以上。

《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11―2015年)》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吉林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

《吉林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2011-2015年)》

《吉林省支柱优势产业跃升计划(2011―2015年)》

服务业

《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11―2015年)》

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6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生产业占全部服务业比重达到35%。全省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总数达到520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比重提高到40%。税收收入实现1100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38%左右。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9.0%以上。到2015年,境外旅游者达到162.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15年达到2166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7%左右,达到14189万人次,省内旅游人数所占比例在40%左右,达到5676万人次。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旅游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达到4.0%。

节能环保

《吉林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

到2015年,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镇的比例,国家和省级重点镇达到100%,县域中心镇达到75%以上;在国家财政继续支持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条件下,实施改造面积3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1600万平方米(按财政部奖励办法折算),到2015年,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达到4000万平方米;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60%。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实现年节约813万吨标煤的目标。

   《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2011-2015年)》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服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

第六条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八条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第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条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三章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第十一条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十四条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国家旅游局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环境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与技术手段。

第十七条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第四章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二十条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制定和审批。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

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由地方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第二十一条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国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见后批复实施。

第二十二条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二十三条地方各级旅游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备案,但涉及旅游产业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复单位审批。

第二十四条旅游发展规划经批复后,由各级旅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纳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十五条旅游规划的培训教材、宣传材料等必须符合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规划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秦皇岛;乡村旅游;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的“绿色生态”和“亲身体验”特性,满足了现代都市人追求心灵回归的精神诉求,但是旅游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乡村典型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产品开发不合理,旅游者环境意识淡薄与不文明旅游行为并存。乡村低碳旅游倡导环境保护,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灌输低碳生态问题。

一.秦皇岛市乡村旅游必走低碳之路

(一)秦皇岛市乡村旅游概况

(1)乡村旅游资源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市境地理坐标为北纬39°24’~40°37’,东经118°33’~119°51’,南北最长127公里,宽110公里,总面积812.4平方公里。秦皇岛市境内 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资源基础。

(2)乡村交通

乡村旅游发展所依赖的主要交通形式是公路。秦皇岛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270公里,路网密度为41.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03公里,一级公路148公里,二级公路471公里,三级公路1009外错角城,四级公路1488公里,等外路52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66公里,省道622公里,乡道1646公里,专用道90公里。全市75个乡镇实现乡乡通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达74.7%[1]。总之四通大达的交能也使秦皇岛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低碳”是乡村旅游的必然选择

相关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在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的贡献中,占到了60%。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05年旅游部门CO2的排放量占全球所有排放量的5%,这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旅游住宿、旅游活动等三方面(不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而整个旅游部门对人为因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占到了约5%-14%[2]。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技术报告,如果旅游业仍维持现有的发展方式,在旅游业现有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到2035年全球旅游者数量将增加17.9%,旅游部门CO2的排放量将增加15.2%,整个旅游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加18.8%[3]。我国台湾地区学者Nae Wen Kuo和Pei Hun Chen(2009)运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澎湖岛旅游者进行跟踪调查,以“资源消耗”、“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排放“等指标,量化出旅游者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环境负荷(见表1)。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乡村典型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秦皇岛市发展乡村低碳旅游的主要模式

(一)秦皇岛市乡村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低碳旅游的一般发展模式,主要包含3个主体:政府、乡村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乡村低碳旅游是政府、旅游者、乡村旅游企业共同协作的旅游发展新模式,需要建立政府、旅游者、乡村旅游企业三方合作机制:政府、乡村旅游业和旅游者共同为低碳旅游目标而努力,这种努力既来自于各主体本身的功能调整,也来自于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整,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密切配合,三方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秦皇岛市乡村低碳旅游开发模式

综合国内外研究成就,结合秦皇岛的实际情况,秦皇岛乡村低碳旅游的发展应当选择参与式乡村低碳旅游的开发模式。该模型全面概括了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参与形式和他们对整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乃至最终结果的影响。参与式乡村入流模式与传统旅游及传统农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三.结论

从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的小环境来看,秦皇岛市政府已经把“旅游立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秦皇岛市的重头戏。近几年秦皇岛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低碳旅游成为其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选择。在乡村低碳旅游过程中,旅游景区可以采用循环技术,构建以沼气技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系统:种、养殖系统。正真做到“变废为宝”。

总之,乡村旅游业是一项俗人的产业,必须要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走低碳化之路才能使其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光霞.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12~13.

注:本文为2012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秦皇岛市乡村低碳旅游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22A036。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编号: 2012022A036),主持人:刘志红,课题组成员:陈子明、冯艳、巩蕊、吴玉文、戚玲玲。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满洲故地 生态文明 和谐旅游 旅游资源整合

一、新宾满族自治县“满洲故地”的旅游业发展情况简述

1. 新宾基本情况介绍

新宾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国土总面积4432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全县共辖16个乡镇,320个行政村。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宾县成立新宾满族自治县,也是我国第一个成立的满族自治县。新宾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587年努尔哈赤在新宾永陵赫图阿拉城建立女真国,奠定了清王朝三百多年基业,因此新宾成为满族的故乡,满清王朝的发祥地。目前该地区满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被誉为“满洲故地”。

2.新宾旅游业发展环境和发展优势阐述

新宾地处东北植物系和华北植物系交汇处,资源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物产丰富,是辽宁省的绿色屏障和立体资源宝库。境内土壤、水和空气全部符合绿色产品生产要求,中国林蛙、野山参、陆地香菇、鹿茸被誉为“东北四宝”。人文资源独特,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图阿拉城等县级以上文物239处。又有部级猴石森林公园、“辽宁屋脊”钢山等自然景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宾近年来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并实施了“农业立县,工业富县,旅游强县”战略,做出《关于实施旅游强县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三产业(农业、工业、旅游业)的龙头和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倍增计划和旅游强县目标。

二、查找旅游业发展不足、推进民族特色旅游建设的可行性论述

1.推进民族特色旅游建设的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论证

从大局来讲,我国是多民族国家,除汉族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遍布全国,许多地区实行少数民族自治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当地有着较具特色的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这既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提供了便利,也对我们追求各民族平等、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条件。宪法要求“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中要求“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扶持力度”,“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新宾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业、推进民族特色旅游建设的远景依据。

就旅游业发展自身而言,《2007―2008年旅游业市场分析报告》中提到了“从投资环境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行业管理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旅游业必将成为新时期的优势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一支名葩,旅游经济发展尤其要关注民生,着重满足普通老百姓的需求:旅游需求、就业需求以及发展需求。

对政府(government)、企业(company)、民众(people)这些微观群体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我们认为:对于普通的游客和经营者而言,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发展富有特色的民族旅游业,饱了游客眼福、口福,富了经营者的钱包、腰包,这是“双赢”的好事情。对于地方政府等相关主管部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就为地区品牌建设和经济建设做了无声的宣传,就可以“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为推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为发展地区生态文明和搞好“四位一体”建设、形成特色链条经济做好铺垫。

2.民族特色旅游建设的可行性分析(WOT)

PEST分析。从政治(policy)角度看,新宾发展民族特色旅游顺应民心、反映民意,尤其在巩固国家政权、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方面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在经济(economic)方面,新宾以旅游为主业配套建设了中国北方根艺市场、东北香菇市场等旅游商品专业市场,建成了兴京宾馆、启运宾馆等星级宾馆,兴京、交通、腾飞、紫薇、方圆5家旅行社,旅游行业规模基本形成,这样以旅游业驱动餐饮、娱乐、休闲等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建设特色产业链条经济,这样具有示范效应;从社会(society)角度,安居乐业、乐得其所的调研心得让我们感佩许久;实际技术(technology)上,政府的探索、民间的支持、商业的诱导、学界的成果、个人的努力使我们看到了新宾“生态文明”、“和谐旅游”建设的累累硕果。

SWOT分析。从优势(superiority)角度看,新宾具有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是“满洲故地”,他处难以匹敌;从劣势(weaken)上看,新宾围绕“满洲故地”建设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将在下一部分详细阐述;从机遇(opportunity)上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休闲经济、假日经济方兴未艾,正是大有前途的辉煌时机;从威胁(threaten)角度看,景点重复建设、缺乏品牌保护、特色未见浓郁,都会使我们的新宾旅游业发展面临危机,过度依赖旅游业,甚至会威胁地区经济腾飞。

三、发展好“满洲故地”文化、推进新宾生态文明和和谐旅游建设的若干构想

通过对旅游业相关群体的走访,我们认为,造成新宾民族特色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

当地旅游新建景区满族文化气息淡薄,旅游项目民族特色不突出,缺乏品牌意识、名牌意识;过分依赖原有的基础设施,游客游览项目基本局限在对建筑物的参观上;知名度低,美誉度低,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生态旅游概念不明显;与外界交流较少,不能形成特色对比和良性互动,等等。对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1.以新宾民族地区特色为优势,加大对该地区旅游行业和产业的公共关系宣传。抓住地区独有的文化背景,打出旅游品牌、旅游名牌、文化品牌,注重本地区的文化品牌保护。在县域经济发展建设中广泛宣传倡导“满族文化”为主的和谐文化,构建浓厚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文化氛围,试点“满族文化品牌”整合和保护工作,建设生态文明的民族友好城市。

2.在旅游区适量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建立正规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体系。要在推进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旅游工业、尤其是轻工业,以及农副产品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与发展旅游相和谐。

3.加强当地治安、交通、文博、科考等相关基础设施和基础工程建设。营造好健康优越的旅游文化氛围,学习和借鉴北京、大连等先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经验,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全县走上又好又快的良性轨道。

新宾满族自治县应当充分利用好“满洲故地”的独特优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搞好地区旅游资源整合,推进生态文明、生态旅游和和谐旅游建设,走出符合自身特点、顺应生态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特色科学发展道路,最终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永续发展。

本文是石家庄经济学院第五届学生科技基金资助科研项目《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满洲故地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是XY200722,指导教师是石家庄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教师王丽慧,成员还有焦阳、张茹、王贝利、王晶晶、张鑫等。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8篇

第一条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规范旅游业管理,保护旅游者和旅游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省旅游业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下午区域内旅游业管理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旅游业,是批旅游经营者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旅游得提供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文化娱乐等综合的行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把旅游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第五条旅游业发展应坚持统一规划,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鼓励社会各界和公民个人从事旅游业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从事破坏性开发旅游资源的行为。

第六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旅游业的统一管理、综合直辖市和指导监督。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旅游区管理机构,在同级人民政府和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领导下负责本区域的旅游管理工作。计划、建设、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应按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协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业实施管理。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七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本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草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旅游业发展规划经批准后,未经批准机关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改变。

第八条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必须从本地区整体产业结构、旅游资源和开发能力的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配套发展的原则,并注重与周围旅游区的联网。

第九条旅游业发展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旅游资源及现状;

(二)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

(三)主要旅游项目和旅游区总体布置;

(四)交通、道路、通信网络体系;

(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六)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

(七)相关产业的发展目标。

第十条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县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本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实现。相关部门应根据旅游业发展规划安排年度和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旅游区开发者应编制旅游区规划草案,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区域性规划相吻合。经所在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规定上报审批,并报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旅游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性质和功能定位;

(二)景区范围、保护带、绿化带;

(三)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四)接待容量与安全、防护、消防设备;

(五)交通、通讯及相应配套设施;

(六)住宿、餐饮服务场所、水冲式公厕及其它服务设施;

(七)文物保护措施;

(八)其它需要规划的事项。

第十二条旅游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有关建设审批手续。旅游项目建设者应在项目竣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尖会同旅游、计划、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共同组织验收。

第十三条旅游建设项目的建筑风格、文化定位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旅游区内从事下列行为:

(一)兴建带有封建迷信或恐怖色彩的景观;

(二)擅自兴建寺庙、道庵和其他宗教人文景观;

(三)在游览区内建设宾馆、餐厅等建筑;

(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采伐有保护价值的植被。

第十四条旅游区必须设有下列公益设施:

(一)旅游区风景介绍、游览区示意图、景点内容说明;

(二)休息场所、餐饮服务设施、保洁性公厕、卫生保洁和消防设施、停车场;

(三)游览路线指示牌、警示牌;

(四)导游、咨询服务点;

(五)必要的医疗急救点。

第十五条旅游区保护地带内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按照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兴办为旅游业服务的产业,开发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并履行保护旅游资源和维护旅游区保护地带环境卫生、秩序等义务。禁止从事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环境、损害旅游设施的行为和在旅游区保护地带擅自开发旅游景点。

第三章旅游经营与管理

第十六条旅游区管理机构应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贪污制定旅游区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按照旅游区规划对开发建设实施指导、监督;

(三)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对旅游区内的治安、消防、环保、环卫、绿化等实施统一管理;

(四)劝阻、制止违反本办法和有关制度的行为;

(五)在出现险情或旅游者遇有困难、受到伤害时,予以救助并报告;

(六)依据行业服务标准对经营者服务质量实施监督。

第十七条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设立旅行社:

(一)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二)有必需的营业设施;

(三)有经过培训并持有省级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的经营人员;

(四)有达到规定数额的注册资金和质量保证金。

设立旅行社应当先经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按规定权限上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对违反者责令其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

第十八条旅行社根据发展需要,可以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分支机构应接受所在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对违反者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第十九条外国或港、澳、台地区旅游机构在我市辖区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应先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省、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外国常驻(代表)机构只能从事旅游咨询、联络、宣传活动,不得经营旅游业务。对违反者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罚款。

第二十条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应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确定的范围从事经营活动。对违反者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仍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十五日至三十日,并处以五千元至二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禁止转让或变相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对违反者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并处以三千元至一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

第二十二条设立经营国际、国内旅游业务的单位,应经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

第二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报旅游涉外定点单位:

(一)营业场所、设施、设备符合标准;

(二)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经考试合格;

(三)有适合接待旅游团(队)的服务项目;

(四)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健全;

(五)卫生、消防、安全设施符合有关规定;

(六)其他法定条件。

申请旅游涉外定点单位资格,须报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对外经营。

第二十四条旅游涉外饭店可以按下列规定申请星级饭店的评定,评定标准按照国家《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执行。

(一)二星级以下(含二星级)饭店,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评定;

(二)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级)饭店,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评定。

第二十五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提出旅游景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报经有审批权的机关审定后向社会公布。旅游景区资源调查报告应载明下列内容:

(一)旅游景区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

(二)旅游景区规模、环境质量、游览条件;

(三)设施、设备;

(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五)管理水平、服务质量。

第二十六条在旅游区内从事经营活动,需向旅游区管理机构申请并确定具体的经营位置后,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对未经旅游区管理机构同意随意摆设摊点的,由旅游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以二百元至一千元罚款。旅游区地段商业摊点的设置,不得妨碍正常的旅游秩序。对随意摆设摊点或揽客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犯。旅游经营者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强行推销的商品或强行安置人员,有权拒绝违法的收费和罚款,有权拒绝无合法证件人员的检查,有权对违法委使职权造成的损害要求赔偿。

第二十八条旅游业经营者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并如实提供经营资料;

(二)诚实守信,按照约定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三)不得从事封建迷信、有伤社会风化和擅自从事与宗教有关的经营活动;

(四)对有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或明确警示;

(五)提品、商品、服务项目的真实信息,并实行明码标价;

(六)向旅游者出具合法凭证、发票;

(七)其它法定义务。

第二十九条旅游经营者应配备必要的旅游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特定旅游景区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域性景区,必须设有水上危险警示牌、配备水上救护人员和必要的救护设备。

(二)山林性景区,必须设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配备防火队伍、器材和必备救护设备,在危险地段应设置警示牌及防护栏,并按规定实施封山、护林措施。

(三)旅游区内的索道、大型娱乐设施及观光运营设备必须接受旅游区管理机构、公安消防、劳动等部门的安全检查。对违反者予以警告,并责令停业整顿。对造成旅游者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向旅游者提供游览地可能发生危险情况的信息。旅游经营者在引导旅游者游览过程中,发现有危险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救险措施,保护旅游者的安全。并视险情性质和程度,及时向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旅游经营者发现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时,应有要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违反者予以警告,并可责令停业整顿;涉嫌触犯刑律的,应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一条旅游经营者应根据安全保障需要,为旅游者投办旅游意外保险。旅游社应按规定为旅游者和上岗的导游员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对违反者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仍不改正的,责令其停业整顿十五日至三十日,并处以五千元至二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旅游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虚假广告或攀附性广告;

(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三)进行不正当竞争;

(四)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产品;

(五)欺骗、胁迫旅游者购买商品、产品;

(六)擅自摆设摊点;

(七)在旅游区内和保护地带乱采乱伐,捕杀动物、破坏生态环境;

(八)埋压、圈占消防设施,挪用消防器材;

(九)随意倾倒垃圾,破坏环境卫生;

(十)乱刻乱划,损坏文物。

对违反者由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规章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旅游业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的基本标准》,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旅游业从业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奉公守法、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做有损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禁止利用工作之便索取不正当收入。对违反者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不正当收入的,予以没收,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至三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导游人员应经国家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合格,取得导游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并与旅行社办理聘用手续后方可执业。导游员应按评定的等级为旅游者提供相应质量的服务。对违反者责令其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导游员不得索要小费、收授回扣、收授佣金或超计划安排购物次数,不得将境外旅游者带往非旅游涉外定点单位住宿、就餐、购物、娱乐等。对违反者,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规定予以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吊销导游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三年内不得从事导游工作。

第三十六条旅行社应按国家规定向同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逾期不交纳质量保证金的,责令限期改正;超限期仍不缴纳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三年内不予以批准申办旅行社。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属于缴纳的旅行社所有,是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专用款项。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七条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尖按规定对旅游社、旅游涉外定点单位和旅游区管理机构实施年检,对年检不合格的应通报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吊销有关证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区管理机构应建立投诉制度,及时受理旅游者的投诉,并反馈处理结果。

第四章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八条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旅游经营者讲明服务的内容、规格、档次、费用等有关情况;

(二)自主选择经营者,自主选择旅游服务方式、选购旅游商品、决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三)获得人身、财产安全保障;

(四)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贯得到尊重;

(五)拒绝任何非法搜身、检查;

(六)投诉和要求赔偿。

第三十九条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

(二)尊重旅游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三)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爱护环境和设施、设备、爱护旅游区的环境卫生;

(四)遵守旅游区管理秩序和安全规定;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56-02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曹玲艺,袁亚忠.试论湘潭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R].潭社科研[2006]7号.

[2]刘双娥.试论湘潭民俗因是自愿的深度开发[J].学术纵横,2008,(5).

[3]谭业.试论湖南红色旅游的开发:第7卷[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3).

[4]中共湘潭市委党史办编.漫话湘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5]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EB/OL].省略/cyfd/.

[6]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湘潭[EB/OL].湘潭旅游网,www.省略/Class.asp id=534.

旅游业发展计划范文第10篇

旅游业对黑龙江省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伴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就黑龙江来说,旅游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业在黑龙江省来说其实是与第一产业关联性最大的。这主要还是因为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仍然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所以旅游业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势必会对仍以第一产业为主要产业的黑龙江省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它对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相对比较高。这也说明,黑龙江省现阶段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未来的发展天平应开始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倾斜,逐渐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黑龙江省的旅游业与该省的第二产业关联度是最小的。根据多种角度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近些年国家政府提出“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在这个过程中黑龙江省的老工业和建筑业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破坏了气候、环境、地貌等自然资源,从而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总之,黑龙江省应当协调处理好工业及旅游业的关系,大力发展旅游制造业,这也将带动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旅游业,使其发展更上一层楼。从黑龙江省旅游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看到,通过调整旅游业可以调节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调整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并能够推动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来说,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影响不仅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还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有一定的关系。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较慢时,较轻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还能维持经济的增长;而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很快时,产业结构若是不合理,就会对经济增长起到严重阻碍作用。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不仅应该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更应该调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就是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所以黑龙江省更应该加大力度,将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实施,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业与各大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调节,把旅游业对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业产业政策滞后黑龙江省旅游业产业政策滞后无法满足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地区性的产业扶持政策也不够健全,缺乏融资、投资、引进外资、科技等多方面的相应优惠政策。2.2旅游业发展资金匮乏黑龙江省的旅游业发展资金薄弱,从而导致旅游发展资金不足,无法把产业做强做大,这与想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2.3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全黑龙江省旅游业开发层次低,缺少特色景点。现阶段黑龙江省的旅游景区大多数还停留在浅层开发、低水平经营的阶段。

2.旅游要素缺乏特点黑龙江省旅游业要素缺少特色、缺乏精品,严重影响到了接待水平。

黑龙江省旅游业未来发展建议

1.重点开发特色资源就目前的冰雪旅游市场来看,黑龙江省想要使其成为旅游业的中流砥柱,就要着力突出精品,创建品牌,加大投入,建立高标准,以占领更广阔的旅游市场。其次,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市场也应该作为重点进行开发。

2.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对于黑龙江省的旅游业,我们还要切实实行“走出去”的战略,要大力推进“以旅游互访为推动,以旅游广告为烘托,以新闻宣传为媒介,以旅游节庆为平台,以旅游促销为载体”的“大营销、大宣传、大旅游”模式。还要积极地开展旅游行业的宣传促销,积极开发近海外旅游市场及国内旅游市场,同时也要兼顾省内旅游市场的开发。

3.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首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旅游人才发展计划,且认真组织落实。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要加快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其次,就是要建立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完善旅游人才选拔、培养和竞争计划,积极应对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和在岗培训的培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全面促进全省旅游知识的普及化,科研成果和实践成果的经济效益的转化。

4.发展和扶植旅游项目及科研创新基地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将黑龙江省旅游业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就要大力发展旅游科研,促进旅游创新。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各大旅游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加强旅游理论的研究及旅游学科创新的实用功能转化和其他能力的建设。在扶持政策上,省内应当积极扶植旅游业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建立,加强对经营管理、旅游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和理论创新。

5.推动旅游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将旅游业的发展从消耗性发展道路转变为“科技兴旅”的战略,加大力度进行旅游科技投入,重点推广开发一批先进成熟的技术及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精品旅游项目,建设有代表性的旅游科技示范点,使知识、管理、智力等无形资产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使旅游业从新的发展角度上在规模和质量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范文 下一篇:旅游业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