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环境评价

时间:2022-10-22 12:37:04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环境评价

摘要:本文基于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科技研发这四个影响因素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的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环境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建立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两型社会建设水平比较高,西部部分地区两型社会建设水平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中国当今乃至以后长时间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中国两型社会建设 评价模型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全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资源与环境等方面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持续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利用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等等。由此,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关心。所谓“两型社会”,即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就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核心词是“节约”。资源节约意味着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而是应该以优化结构、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和保护环境为原则。“环境友好”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中国当今乃至以后长时间内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2、相关研究综述

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两型社会概念,随后国家发改委批准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此,国内的两型社会相关研究便迅速开展起来。

很多学者致力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初始阶段,理论性地去研究该如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蔡景庆研究了在建设两型社会时应该把握的关键因素。他认为,最终决定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产业的转换性、技术的创新性、法制的保障性和人的最终决定性。[1]赵立新认为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要通过制度的规范引导才能规范社会行为[2]。李明贤以湖南省为例,论证了构建金融产业支撑体系对推进我国两型社会建设有极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3]。王运宏从湖南长株潭这个案例,分析了培养两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问题[4]。梁媛论述了在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政府、市场、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定位问题[5]。根据我国两型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一些学者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型,来评价两型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效果,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例如,刘振宇在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评价中,研究之前的学者的各种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弥补及优化,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6]。

现有的关于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环境的研究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关于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直接研究整体来看还非常少,主要集中于制度或某一方面的研究上;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特别少。因此,建立一套定量化的指标研究体系,实证研究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必然能够给我国两型社会发展环境优化提供科学、方向性的建议。

3、中国两型社会建设实证分析

3.1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指标评价体系

本文借鉴前人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指标评价体系(见图3-1),通过《2009 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开数据,收集整理中国31个省份(数据不全,作缺省值处理)两型社会建设相关的原始数据。

图3-1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

3.2 中国两型社会评价方法

3.2.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方法能把多个观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往往是不能直接观测的,但有时却更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因子分析反映了一种降维的思想。通过降维将相关性高的变量聚在一起,不仅便于提取容易解释的特征,而且降低了需要分析的变量数目和问题分析的复杂性。

3.2.2 数据处理

(1)逆向指标进行同趋势化。单位地区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等指标是逆向指标,在因子分析之前先对其进行同趋势化。

(2)缺省值。用变量的均值取代其缺失值。

3.2.3 基于SPASS软件的因子分析

运用 SPSS17.0 软件对中西部省份两型社会建设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1)描述性统计输出。图3-2所示是关于15个初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包括均值、标准差和分析用到的取值个数(N)。

图3-2 描述统计量

(2)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如图3-3所示,KMO取值0.614,表示指标适宜因子分析。

图3-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3)方差解释表。如图3-4所示,“解释的总方差”表格给出了每个公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及累积和。前三个公因子解释的累积方差已经达到75.536%,提取的这三个公因子能比较好的解释原有变量所包含的信息。

图3-4 解释的总方差

(4)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因子载荷是变量与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对一个变量来说,载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与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能代表这个变量。

图3-5 旋转成分矩阵a

第一个公因子更能代表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地区GDP能耗、技术市场成交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R&D经费投入等指标,因此可以把第一个因子解释为单产能耗和科技研发因子。

第二个因子更能代表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因此,将第二个因子解释为政府财力和人均资源因子。

第三个因子里载荷较高的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将第三个因子解释为经济发展因子。

(5)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图3-6所示,由此可得最终的因子得分公式为:

F1==0.173*人均GDP+0.084*财政总收入+…+0.13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F2=(0.003*人均GDP+0.125*财政总收入+…-0.12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F3=(-0.097*人均GDP+0.052*财政总收入+…+0.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3-6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6)综合得分的分析。

表3.1 地区综合得分排名

标注:因子1代表单产能耗和科技研发因子,因子2代表政府财力和人均资源因子,因子3代表经济发展因子。

由表中可以看到,东部沿海地区综合得分比西部地区高。

4、结论和建议

从表3-8可以看出,江苏、广东、北京、山东等地综合得分高,表明这些地区的两型社会建设比较突出。新疆、甘肃、宁夏、贵州、青海综合得分低,两型社会建设水平较低。其中,在单产能耗和科技研发方面,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排名靠前;在政府财力和人均资源占有率方面,江苏、广东、山东、浙江等地区排名靠前。在经济发展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总体靠前。所以,对于西部地区普遍排名低的情况下,要更好地建设两型社会,根本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就需要在政府财力、科技研发方面多投入。

参考文献:

[1]蔡景庆. 两型社会建设应当把握的几个关键因素[D].2009

[2]赵立新. “两型社会”的发展逻辑与制度路径――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分析对象[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5(3)

[3]李明贤. “两型社会”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构建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08,(5)

[4]王运宏. “两型社会”建设与高职教育应对之策――以国家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为例[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8,(2).

[5]梁媛.“两型”社会建设中政府、企业、公众的角色定位分析――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1)

[6]刘振宇. 中国“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武汉市为例进行构建与实证 [J]. 现代商业, 2009,(21)

上一篇: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品业牌建设 下一篇: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