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制度远没有建立起来

时间:2022-03-26 03:48:14

策展人制度远没有建立起来

这个是半新不旧的话题,多年来人们说过很多,讨论过很多,但除了在社会上兴盛着策展人外,似乎国内的各个美术馆,无论大小,都不太有策展人制度。这种制度不是印个名片,上面写上“策展人”(curator)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实质上在实行一种现代美术馆的建制模式,根本的地方是完全理解了现代美术馆是干什么的。

在美术馆内部的策展人制度,不是应景之需,而是切实的主导美术馆发展与形象的动力源。问一问国内的美术馆有多少个顶梁的策展人?是某个领域、某个类型的专业策展人?这方面不加快建设、促成、完备起来,光谈发展美术馆的学术性、专业性都是一句空话。真正的美术馆是有自己的各个领域的策展人专业人员,而不是搞个展览就请外面的人来,这不是什么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美术馆自身长期持续研究与关注点连贯进行的问题,是形成研究脉络与建立起美术史关系的问题。美术馆的展览可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也不是外来的展览全盘接纳,即便有巡展,也是合作、弥补自身的欠缺,但绝不是主线。美术馆自主策划也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赶时髦。我见过的国际大牌美术馆,如泰特、古根海姆、MoMA等都是自己的策展人做自己的展览,原则上不会接受外来自荐来的展览,这不是专业美术馆走的路。想一想,外来的展览,五花八门,满世界都是,是做不完的,但自主策展的展览则形成美术馆的品质,积累的是学术资源,培养的是自身人马的策展人队伍,树立的是自个的美术馆的品牌。这方面,我们走过了几年的路,是要反思反省了。

大牌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方式,都是策展人构想、规划、提出某一个展览,经过程序讨论之后实施。而在提出构想方面,可不是闭门造车,相反是按图索骥、满世界地走访兄弟美术馆、访问艺术家、见识新领域、参观各类型展览,寻寻觅觅地发现、留意、关注与自身工作领域、与本馆策展方向相关的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现象。为什么我们经常听闻国外的美术馆做一个展览要提前计划几年,其实这几年是留给策展人做调研、研究用的,真正实施执行展览不需要几年。作品运输交通方便、画册编辑设计计算机化、通讯联络瞬间完成,这些都不是做几年计划的障碍,而主要是策展人去研究、整理展览该具备的要素等等。我们经常看到国际优秀美术馆的展览画册做的好,那简直就是研究专著,根本不是几张图片的罗列。我们经常在北京接待来访的国外美术馆策展人,他们总是定期来看看,这可不是来观光度假休闲的,都是工作走访。不去看,怎么知道发生了什么?作品不是听说,是视觉感受,是知识考查。知识生产可不是印刷厂,只管印,不管印什么;而美术馆的知识生产是策展人、研究人员的长期调研、案头查阅、分类汇总、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守在北京,却接触到满世界的美术馆策展人来,这是有原因的,道理就在这里。

这些美术馆策展人形成一个国际化的艺术研究群体,不同于美术史系的研究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性质,形成动态运动的工作流程,其交往的广度、了解艺术现状的密度、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人脉,都是其需要的,而单纯的研究者也要调查,但不都是要做出展览,而如果要做展览,马上成为有深度、到位的展览,这就是研究的重要,积累的重要。这也是一旦那些国际大展举行时往往是这些大牌美术馆的策展人应约去策划,如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Gioni是纽约新美术馆的策展人,本身就在他们的馆里策划了“新美术馆三年展”;2007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罗伯特·斯托(Robert Storr)是纽约MoMA的绘画部策展人(1990-2002);泰特美术馆的策展人杰西卡·摩根(Jessica Morgan)将担任2014年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相当于总策展人);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2012年)策展人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基耶夫(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曾是纽约MoMA的PS1策展人,在受任担任卡塞尔文献展前是意大利的都灵市托里诺当代美术馆主策展人(2002-2008),等等。从这些大展的策展人生成机制来看,他们都是从大牌美术馆的策展人群体里寻觅,是因为这些人最为密集地接触着国际当下发生的艺术,所以才越来越职业化地成为国际大展的策展人。

国际重要美术馆之强不是口号喊得高,而是他们有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策展人网络和人脉,成为国际联动的展览生产体系,相互交流,但各自来做,又交往合作。回头来看国内的美术馆,因为没有策展人制度、没有策展人,结果是无法形成策展人交流网络,只是馆际交流、参观,没有再深一层面的职业交往。倒是中国的社会需要,促成了一批美术馆之外的策展人群体的形成,成为弥补社会需要空缺的群体。

再来看美术馆,如果要实施它立馆的定位追求,就需要依赖美术馆的完备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这一方面是社会系统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美术馆的馆长要筹措资金、建立美术馆资金来源联盟要做的。去国际上这些美术馆,常常无论大小,在其入口或重要区都有赞助人、支持机构的大名表,不断罗列下去。这是对支持美术馆的人和机构的功德的肯定和荣誉,那么看看国内的呢?在上海博物馆看过,有一面墙记录了那些机构和个人赞助多了钱来建设、翻修其馆。以前的今日美术馆有过,即便尤伦斯艺术中心,也有这样的一个荣誉墙列举了那些支持者。这也是美术馆的制度之一。

美术馆的制度建设有很多,每一个环节都丝丝相扣。但好的美术馆又都是以拥有知名展览为旗帜,我们知道的这些美术馆也是因为它们举办了好的展览。那好展览怎么来的呢?都是谁在做策展?这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吗?

上一篇:感恩教育应从幼儿抓起 下一篇: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品业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