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涉嫌内幕交易 联发科收购晨星案陡生变数

时间:2022-10-21 07:20:01

员工涉嫌内幕交易 联发科收购晨星案陡生变数

一场意外的员工内幕交易丑闻,为联发科与晨星之间的合并案平添诸多变数。

5月2日,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因怀疑联发科(MTK)和晨星(MStar)的员工在合并案宣布前买进股票,涉嫌违反证交法内线交易罪,台湾地区检察机构于当日前往两家公司调查,并约谈了涉案的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吕向正和三名晨星工程师及其家属。

本刊记者从台湾地检署了解到的初步调查信息是,在去年6月22日联发科公布并购晨星计划前,吕向正以个人名义购买晨星股50张(在台湾证券交易市场,一张等于1000股),晨星的几位工程师联合购买118张。因目前所购股票均未卖出,按购入时晨星股价约为175元新台币,而5月2日收盘为250元新台币计算,吕向正等人从中可获利约1254万元新台币(约合261万元人民币)。

据台湾坊间传出的消息称,吕向正已坦承犯案,并在检方约谈后向联发科请辞并获准。而联发科也迅速进行人事调整,任命北京办公室总经理章维力接任中国区总经理一职。晨星方面,其中一位购买股票的工程师已递出辞呈,另外两名也处于停职阶段。

有不愿具名的芯片分析人士向《IT时代周刊》指出,该事件或对联发科与晨星的并购案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反垄断调查,联发科与晨星的合并基准日已拖延了2次,目前正处于中国商务部核准的最后冲关阶段,而吕向正此前主要负责联发科与大陆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是联发科进行合并沟通的关键纽带。正因为此,有联发科大陆员工私下表示,合并案的通过时间或再次拖延。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联发科中国区总经理一职权责有限,吕向正事件对联发科在大陆市场运营的实质影响有限。从已经查明的情况来看,尚无资料显示此次内幕交易与两家公司的经营者有关,应属公司内部人员的个别行为。而更重要的是,联发科此前成功购得晨星48%的股份,成为后者的单一最大股东,在战略上达到了不让后者手机芯片业务对自己造成冲击的目的,因此,合并案能否通过,影响都不大。

收购案一波三折

2012年6月22日,在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宣布将以1150亿元新台币(约24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晨星时,业界爆发的一片惊讶和质疑声就预示着这起收购案将命途多舛。

依据蔡明介的设想,对晨星的收购分两步走:先是并购对方48%的股份,然后再拿下全部剩余股份。去年8月,联发科实现第一个目标,如今却在第二个目标上受阻。

联发科和晨星,前者占据台湾IC行业头把交椅,后者则是台湾第二大IC设计厂商,向来“王不见王”的两家企业突然宣布要“在一起”,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当时有分析人士就指出,两家企业的产品线都聚焦于手机和电视芯片上,产品重合度很高,而且晨星的手机芯片技术远不如联发科,对后者追赶高通的战略帮助有限,蔡明介花费如此高价进行收购,如何获得回报让人担忧。

但在蔡明介看来,收购晨星是联发科对未来产业整合趋势的先期布局,也是以规模优势对抗高通等对手的重要手段。按市场预测,两家企业合并后,联发科的销售额将超过40亿美元,有望直接挤下英伟达,成为高通、博通与AMD之后,全球第四大IC设计厂商。此外,有看好合并前景的人士指出,联发科还能借晨星的TD芯片补齐自己的TD短板,与即将全制式基带芯片的高通进行正面对抗。

就在议论声还未平息时,合并案又在各国政府的审核上卡了壳。由于二者合并后,联发科在全球电视芯片市场的份额将达到75%,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更是高达80%以上,同时,晨星还是三星的重要供应商,因而合并案通过中韩两国政府的反垄断调查难度较大,因此原定于今年1月1日正式合并的计划不得不改到5月1日。然而在今年3月18日,在韩国政府通过并购案后,又因中国商务部还未放行,合并日期又再度推后到了8月1日。

就在合并案只差最后一票的关键时刻,如今爆出的吕向正内幕交易案不禁令一些业内人士担心这或将影响到联发科在大陆市场的运营,以及合并案的顺利完成。

但有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联发科采取的是垂直管理模式,吕向正的权责有限,而且在核心政府关系上,都是蔡明介等高层在做,因此对后续联发科在大陆市场的运营影响不大。

至于对合并案的影响就更微乎其微了。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网名老杳)就表示,蔡明介并购晨星的初衷之一,就是消除对方手机业务对自身的潜在威胁,在联发科收购晨星48%的股权后,晨星的手机芯片业务已基本完成裁撤、整合,对联发科已毫无威胁。而电视芯片业务,由于两者合并后在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反而容易给人在垄断话题上徒生口舌,目前的控股形式也未尝不可。因此,在完全收购晨星一案上,“成与不成,联发科都已受益”。

联发科逆袭

在2G时代,联发科凭借“交钥匙”模式在全球手机芯片行业独领。但随着智能手机浪潮的兴起,一直沉湎于功能机辉煌的联发科顿时黯然失色。2012年,幡然醒悟的联发科开始重建自己在低端市场的霸主地位。然而,就在联发科悄然崛起时,高通、英伟达等高端芯片厂商又来搅局,联发科的商业模式和低价优势受到巨大威胁。

高通自2011年模仿联发科“交钥匙”模式,向大众智能手机市场推出快速开发平台QRD以来,已与中兴、华为、酷派等40多家OEM厂商合作,客户范围不断与联发科形成重合。而且,高通还凭借专利优势在价格上与联发科火拼,一些产品的价格甚至比联发科还要低3%~5%。而紧跟高通之后,英伟达、博通、展讯等厂商也纷纷布局中低端市场。

为了应对高通等对手的侵袭,联发科使出了浑身解数予以还击。据本刊记者了解,从4月1日起,联发科全线调整产品价格,其中四核芯片价格下调约10%。同时,蔡明介还通过投资移动互联网应用、WiFi、GPS、蓝牙等关联技术团队来补强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据联发科总经理谢清江介绍,高通等对手发起的价格战不仅没有让联发科受太大影响,反而后者的营收不降反增。据联发科201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联发科净利润为37亿新台币(约合1.25亿美元),同比增长51%。近日,联发科公布其四月合并营收为125.7亿元新台币,月增33%、年增58%,创三年来新高。谢清江同时表示,联发科在解决方案的完整性、芯片的效能、价格和服务资源等方面的长年积累和优势,是高通等竞争对手在短期内还无法赶上的。

而除了在智能手机芯片上保持稳定增长,联发科还在寻求横向的品类扩张以提高整体毛利率。其中,收购晨星,借以进入利润更高的智能电视领域,就是蔡明介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指出,晨星在NFC、GPS、TP等领域的先期布局对联发科未来的产业布局将更为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蔡明介现又开始谋划拓展海外LTE芯片市场,计划将海外市场销量比例从去年的10%~20%提高至20%-30%。对此,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在大陆品牌手机大多数均搭载联发科芯片的基础上,“出海”说明联发科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已无后顾之忧。

而从目前有关合并案的最新消息来看,由于中国电视品牌为避免依赖单一供应商的风险,已开始使用瑞昱和联咏的电视芯片,联发科和晨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降至70%。有人预测,随着其他厂商开始抢食电视芯片市场,对并购案的疑虑将陆续解除,年中前联发科对晨星的并购应可获批。

上一篇:谷歌推移动游戏平台 与苹果竞争渐入佳境 下一篇:媒体应重视文化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