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1 06:14:27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崛地而起,因此,各个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在一个企业和公司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是人,因此,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必须要加大力度。但是,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时间还不长,许多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还不清晰,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甚至有些民营企业仍旧把人力资源管理当成是传统的人事管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独特优势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再加上我国传统人情世故的影响,从而造成我国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举步维艰。不断地、努力地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同时要不断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使民营企业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许多企业不断的兴起,民营企业要想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人力资源作为一个企业最主要的组成因素,也作为一个企业与其它同行业企业竞争的最基本资本,对于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民营企业的领导人要想方设法搞好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便立足于社会。笔者就目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管理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自身素质及学历相对较低,一些管理者不懂计算机和英语,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不懂得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含义。就算创建了人力资源部门,但是却不懂怎么灵活的运用,从而使得人力资源仍旧以传统人事部的形式存在。

(二)企业中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人才。

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设不到位及定位不准确,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当前民营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许多民营企业的行政人员是由总经理亲自任命,车间工人的招聘是由车间负责人负责的,而关于工资的结算及其方式、提成、奖金等都由企业负责人决定,因此,人力资源部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小,但是一个企业要想有好的发展,设置一个人力资源部,拥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三)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

许多企业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常常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划,从而导致人浮于事或者是人手明显不够的现象。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划,许多民营企业急需人时,随便从人才市场找几个人过来,而不管这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是否符合公司的需求,而一旦发现人员过多则裁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制定合理、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民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然后在进行招聘的时候要选择与本企业价值观相似,且有意愿长期在本公司工作,有一定能力的人员,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最后,企业的领导人要适时的放权给人力资源部,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对企业人员进行招聘、培训和开发,同时,合理的设置企业人员的薪金、绩效等问题,为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服务。

(二)采用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对于人才的利用方面,许多企业采取的是从同行业的其它企业中挖人的方式,但是,要知道这种方式是有利有弊的,从外部招聘进来的人才对本公司的工作流程及方式方法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的适应,同时,对于高薪职位采取外部招聘将严重的打击本企业其它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企业招聘人员最合适的方式应该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

(三)招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要想人力资源部正常的运行,民营企业必须要招聘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部的优势。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设置人力资源部,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人事资源外包的措施,与外部承包商签订相应的合同,由承包商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或者由承包商协同企业设置人力资源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总结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的较大的问题,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民营企业能够坚持党的基本方针不动摇,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外来文化的侵袭,同时,对外来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适合本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烟台万斯特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吕媛;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2]陈啸;浅议现阶段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07

[3]姚晓燕;段艳艳;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9(11)

上一篇:创新环境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探讨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