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源缺位本地实体经济

时间:2022-10-21 05:23:57

金融资源缺位本地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的切实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要求。而现实中,基层金融机构在服务本地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金融资源缺位问题,加剧了地方微观经济实体的融资困窘,亟待引起关注。以安徽阜阳市为例,其金融业的银行资金在银行体系内循环现象依然突出,大部分资金未能及时有效地投入到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实体经济中,造成本地实体产业融资困窘、发展乏力。

存贷差额持续拉大,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截至2012年3月末,阜阳市金融存量存贷比为39.33%,较2008年下降3.3个百分点,而增量存贷比仅为10.36%;存贷差额由2008年的417.81亿元扩大到850.12亿元,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进行资本配置的能力持续下降。

从安徽省范围来看,阜阳市存款总量占全省的6.73%,而贷款总量仅占全省的3.74%;金融存量、增量存贷比分别低于全省31.24个百分点和27.42个百分点。从经济金融化指标(GDP/金融贷款)来看,2011年阜阳市经济金融化指标为1.59,较2006年上升0.22,较2008年可比口径上升0.01。该指标增速趋缓从另一角度说明金融部门对经济增长贡献能力的减弱,其吸纳的大量金融资源并未直接投入到当地实体经济,银行资金有效利用率较低。

转贴现票据“空转”市场,

游离实体之外

自2010年以来,货币信贷环境向常态回归,信贷额度趋于紧张,而阜阳市辖内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主的金融机构用稀缺的银行资金从区域外金融机构大量买入商业汇票获利,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本地区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增加、贷款增长的局面。2012年3月末,阜阳市农信社贷款余额187.23亿元,同比增长20.53%,而转贴现票据余额23.20亿元,同比增长31.37%,高于同期贷款增长10.84个百分点。2007年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转贴现业务变化起伏,增长趋势极不平衡。由于非回购式转贴现业务纳入贷款统计口径,就单个银行或地区而言,在某个时点转入、转出票据表现为贷款增加、减少,但实际上不是实体经济获得贷款的真实反映,而是银行或地区间资金的融入或融出。银行机构通过转贴现与区域外金融机构转入、转出票据,对于转入地而言并未真正反映出本地金融机构对本地实体经济的支持度。而对于转出地而言,也未实质减少资金使用量。因此,转贴现资金实际游离于经济实体之外,不仅不能准确反映区域间融资总量,影响贷款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稳定性,也易造成银行市场资金宽裕假象,从而影响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调控取向。

投资企业理财产品或基金,

削减进入本地实体经济资金

当前,金融市场存在大量投机和炒作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企业理财产品或基金。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1年,阜阳市金融机构累计购买企业理财产品58.31亿元。以阜阳市某区农村信用联社为例,2011年,该联社通过其他商业银行共购买理财产品12.73亿元,分别是2009年、2010年购买量的9.36倍、2.27倍;2011年该联社购买理财产品总量占存款总量的44.53%,是当年贷款新增量的2.64倍。虽然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投资可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加资金收益,但是多元化经营应该是更好地辅助其主业发展,而本末倒置进行高风险对外投资,偏离了其主业发展和经营宗旨,导致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实质性减少。同时,又因其具有一定隐蔽性,潜藏了较大的风险隐患。据调查,银行业某机构购买理财产品,在财务报表中并未在金融投资科目下列支显示,而是在同业存放科目下反映,规避了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造成风险暴露的延滞和存款人利益的受损。

金融资源系统内上存,

资金外流异地

在统一管理体系下,金融资源的大量存在,使基层商业银行积极寻求其运用出路。其中,大量资金在系统内上划上级行成为基层银行分支机构选择的最佳方式,而当地法人的部分资金也以同业存放形式存放于当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2012年3月末,阜阳市金融机构包括系统内上划资金、同业存放等资金余额为788.09亿元,同比增长13.92%;其中,系统内上存资金787.95亿元,同比增长16.45%,系统内上划资金占全部存款比例为56.3%,较2007年上升23.76个百分点。这些资金除小部分用于业务、结算等清算需要外,大部分在银行体系内流转,或分流到异地,造成地域性资金未能在当地形成信贷投放能力,从而根本未能直接用于支持当地企业和经济的发展。

综合来看,金融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金融加大对“三农”、中小微企业、社会民生、新兴行业等实体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通过强化合意贷款约束,进一步加强对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调控工作,督促地方法人优化信贷结构。对于超出合意贷款或未按节奏平稳要求而出现陡增情况的,尤其是对于购买转贴现票据占比大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应严格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维护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权威性,坚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金融机构应从培养长期稳定客户的角度,积极培育实体经济企业成长,差异化服务于本地实体经济,将信贷资金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实体产业,构建与经济结构相符的信贷结构,借助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议建立同业存款业务日常报备制度,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一年以内同业存款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备,由当地人民银行负责进行日常监测,以便随时掌握资金动向和财务状况,规范同业存款的资金运用。(作者单位: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令人瞩目 下一篇:欧元区紧缩与增长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