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时间:2022-10-21 04:34:34

新课改下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摘要:对江苏省新课改下高考化学试题中实验题命题特点进行分析,给出复习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江苏高考 化学 实验题 命题特点 复习建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考中化学实验题是重点考查的题型。通过分析江苏省新课改实施以来3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从中可以发现化学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实验试题分值约占全部卷面分的20%。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全卷成绩是否较高的关键之一。以下分析最近3年江苏省实验题的命题特点,探寻实验题的命题轨迹。

一、江苏实施新课改后,化学高考试卷中实验题考查情况分析

从考查内容看,实验基本原理与基础操作是选择题的必考内容;而非选择题部分主要以工业生产作为背景设计试题。从呈现方式上看,实验试题一般以图表、文字以及流程图的形式出现。从分值比例看,实验试题的分值逐年增加。

二、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实验客观题的考查特点

最近3年的江苏化学高考试卷中实验选择题皆为2题,一题考查实验基础操作,一题考查实验原理的分析。涉及的知识点体现了实验的基础性和知识点的广泛性。如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检查装置气密性,物质的鉴别与除杂,仪器的使用等。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略有变化,从纯装置图逐步过渡到图文并举。在试题难度上可以看出有逐年加深的趋势,实验考查也由单一的基本操作过渡到化学原理的分析。举例如下:

(1)取材源于课本,考查基本操作

例1.(2008年江苏卷第6题)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评析:此2例为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例1中A项为必修1课本中NH3的制备装置图;B项为选修4课本中“盐桥”装置的改装;C项为液封法测定装置气密性;D项为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原理分析。例2中A项为常见气体的制备;B项考查选修5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细节;C项为必修1中洗涤沉淀的操作;D项为PH试纸的数据记录。

教材和课标是学习的根本,新高考试题是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模板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有关化学原理,学会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

2.结合实验现象,考察化学原理

例3.(2009年江苏卷第9题)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

例4.(2010年江苏卷第10题)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评析:此2例为对实验原理分析的考查。例3中A项考查必修1中的萃取;B项考查BaSO3在酸中的溶解性;C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原理;D项考查选修4中物质的Ksp比较。例4中A项考查能与酸反应放出CO2气体的离子;B项考查选修4中Fe3+的水解平衡;C项考查Ksp的比较;D项考查选修5中乙烯制备实验中的副产物SO2的存在。

分析3年来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选材大都来自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但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体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命题指导思想。3,4两例,要求考生能从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原理,其难度比单纯考查实验操作大。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Ksp)比较以及有机反应中的副反应,这些化学原理方面的考查有一定的思考性,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融会贯通,具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观题实验考查特点

填空题中的实验题俗称为“大实验题”,即要求学生能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作出全面的分析。试题的选材有实验探究,也有的来自于化工企业,或是大学教材中的某些知识。但是考查的落点仍为中学化学内容。

(1)试题具有真实性,且新颖度高

最近3年的“大实验题”,题材选择广泛,主要为新产品或新科技内容。题型趋向于工艺流程、操作流程以及生产有用产品的综合实验。如2008年第15题为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题中涉及大学课本中的EDTA处理水样知识。2009年第15,16题均以工业流程图的形式命题,涉及医药产品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制备,以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多种化工产品。2010年第16题为钡泥制取Ba(NO3)2的化工生产流程实验。这些试题的新颖度高,综合考查学生的图表数据分析、过程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推理、表达交流等能力。试题不易被猜中,因而可信度和区分度很高。

(2)注重实验数据处理

除考查基本操作、原理的分析之外,涉及数据的处理,这令很多学生心生畏惧,在阅卷中发现这部分的得分也较低。如2008年第15题(5),“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00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mL。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mg•L-1的(以CN-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此问应依据滴定原理,从而找出反应物之间的关系,解答过程为:“设CN-的含量为x(mg•L-1),根据实验原理可得关系式:

再如2009年第15题(3),“②计算上述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解题的方法仍是依据滴定原理,找出物质的量间的关系,解答过程如下:

反应原理是用AgNO3滴定溶液中的Cl-。由氯守恒可得:

解得w=0.999

实验题中数据的处理,往往是要依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能找出数据间的某种关系,计算时往往采用守恒法,可使过程变得简捷,且不易出错。

(3)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试题主要表现在研究问题的结论是学生未曾谋面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教师传播的或是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2009年第15题(3),“③若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样品中CaCl2•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其可能原因有 ; 。”2010年第15题(1),“②反应过程中,为使SO2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SO2和N2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拘束,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得分。

开放性试题重视思维的开放性,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体现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关注,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其他化学知识、方法等有机结合。面对以“开放性、探究性”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要求与新高考特点,平时我们要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经常参与、交流、讨论,并在参与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对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实验基本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强化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4)对探究实验考查的力度还不够

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主观题型中,工业生产流程、操作流程及相关计算考查较多,对探究实验考查的力度还不够。这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还有差距。在2011年的命题中,会不会出现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三、对高考化学实验的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

近年来的高考实验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注重试题的综合化,即试题注重对多方面的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对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推断等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

2.注重教材

很多高考试题是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加以改装或创新的,因此,复习时应认真逐一研读课本中的实验。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激活思维,灵活创新。同时在紧张备考的过程中也可以抽时间到实验室中亲自动手做一做,让实验充满真实感。

3.重视探究

探究型试题要求学生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品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试题往往思维量大、综合性强、陌生度高、情境新,解题时应冷静思考,迁移所学知识,大胆答题。

4.规范语言

答题时有不少考生心中明白题意,但不知如何表达,词不达意,与答案偏差过大而导致失分。在复习过程中应对实验语言进行规范化训练,如参看历届高考试题的标准答案,并加以模仿。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化学实验复习应注重对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的考查特点进行研究,从试题中去领略考查的意图和实验改革的方向,培养实验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实验备考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课程视野下高考化学命题设计的发展与创新[J].化学教学,2008,3:55~60

[2]吴星.江苏省宿迁市新课程培训课件,2010(8).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教材审定委员会

[3]江苏省考试院.高考化学试题.2010(6).江苏考试院网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命题特点及对实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