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投影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2-07-22 12:00:05

大屏幕投影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案例研究

摘 要:现代视觉认知理论的蓬勃兴起对当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文章结合大屏幕投影教学的优缺点,以《菜园里》这篇识字课为例,探讨了大屏幕投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大屏幕投影 视觉认知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大屏幕投影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其图、文、声、情并茂,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以及虚拟现实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和青睐。一幅幅或动或静的画面辅以优美的配音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小学语文以其重要的地位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使得它在应用大屏幕投影方面更为迫切。

一、小学语文大屏幕投影教学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根据皮亚杰学派的儿童心理发展观,小学阶段的儿童(7~12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尽管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已不再受感知动作或表象调节,但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

2.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依据教材,让学生经历一个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3.视觉认知心理学基础

视觉认知心理学研究视觉信息的传递如何引起观者的注意、思维、知觉、记忆等,研究对象是人的视觉的信息处理过程。

(1)信息加工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构成了视知觉信息加工的上下文关系。在知觉某一对象时,外部信息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时才有意义,与该对象有关的认知结构会成为视知觉信息加工的上下文关系。在设计投影画面时,应充分考虑画面内容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

(2)视觉信息呈现所依据的原则

①最短距离原则。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会把互相靠近的物体感知成一个整体,如果把视觉信息按空间距离分成组,使之形成一个良好的格式塔,则可缩短感知时间,提高信息的感知效率。

②类似原则。相互类似的部分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③突出主体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反差愈大,图形越突出,越容易被感知。突出主体时要充分利用大小、明暗、色调、形状、线条、虚实和动静的对比以突出主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感知时间、增强记忆。

④合理简化原则。人的心理总是遵循简化原则进行信息加工的,因此,在进行画面设计时抓住事物主要的、本质的特征而省略某些非本质的次要的细节,使之简单明确,对于感知和理解都是有好处的。

⑤按视觉习惯安排画面的信息分布。人们长期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观看习惯,使得对画面各部分的观察频度有不同的数值。在画面设计时应遵循视觉习惯,将重点内容安排在观看频度高的区域,次要的内容安排在频度低的区域。

二、大屏幕投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通过大屏幕让学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大屏幕投影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封闭式的教学状态,通过丰富的视觉素材,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重现文字描述的景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想象能力,拓宽思维空间

大屏幕投影可以使学生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收量。这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笔者以《菜园里》一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具体介绍大屏幕投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大屏幕投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1.《菜园里》教学设计方案

《菜园里》是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识字(二)中的第3课。本课有9个词语(茄子、萝卜、卷心菜、辣椒、黄瓜、南瓜、豆角、西红柿、白菜),1首儿歌和1幅彩图。词语是菜园里9种蔬菜的名称。儿歌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其中6种蔬菜的特点。彩图描绘的是菜园的一派丰收景象。

2.教学实施过程

(1)预备阶段: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投影展示9种蔬菜的图片,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激发兴趣,并引入主题,指名让学生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为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图片,应运用色调和线条简洁、单纯的背景来突出主体。当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时,仿佛感到这些蔬菜此时就摆在他们的面前。

(2)提示阶段:激发兴趣,学词识字。投影展示词语以及拼音。点击相应蔬菜的名称出现该蔬菜的图片或视频,这样学生结合图片或视频认知字词,使之更具体形象。同时学生借助图片和生字上的拼音自由读屏幕上的词语。

(3)比较阶段:指导方法,自主识字。投影展示生字,并根据汉字特点教学生自主选择识字方法。①“加一加”法:“采”字加上一个“草字头”就是“菜”;“口”字里面加一个“元”就是菜园的“园”。②“减一减”法:“卜”是“下”去掉上面的一横。此外,投影播放“心”“风”书写的Flas,引导观察新笔画“卧钩”和“横斜钩”以及笔画顺序。

(4)总结阶段:自读儿歌,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5)应用阶段:拓展延伸,自主识字。请学生课后跟家人去菜市场、菜园里认识更多的蔬菜,并用彩笔把新认识的蔬菜画下来,再写上它们的名称。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生活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拓展学生的识字空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大屏幕投影的建议

有了大屏幕投影,教师授课的手段更先进,教学内容更丰富有趣、更准确,信息量更大、更流畅。但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课堂中恰当运用大屏幕投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投影课件的形式一定要准确反映教学内容,做到内容、形式的统一。

2.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投影画面设计的色彩、字体、字号来把握小孩子的兴趣、注意力。

3.充分利用大屏幕集图、文、像、动画于一身的特点以及形象、生动等优势,更好地发挥大屏幕投影这一视觉媒体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DB/OL].www.省略/course/yejk/webcourse/PAGE/0405.htm,2010-3-17

[2]章明.视觉认知心理学[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顾明远.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开展语文活动课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