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命题特点及对实验教学的导向作用

时间:2022-07-18 05:07:35

浅析北京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命题特点及对实验教学的导向作用

摘 要:2007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2010年实行新课改后的第一批学生参加高考。笔者对2010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化学实验相关试题加以分析,探析新形势下高考命题的特色,以引导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考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考中又是以笔试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理论知识。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被轻视。如何充分发挥高考在引导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高考命题显得尤为重要。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实验能力考查一直是高考试题中的必考内容,而且权重越来越大。笔者对2010年北京市理科综合试卷中化学实验部分加以分析,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高考命题的思路及其特色,以及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点,以期对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引作用。

一、高考化学实验命题特点

2010年高考北京市采取自主命题,理科综合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化学3科内容,整体来看,试卷难度适中,命题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可以说实现了新课改下高考改革的平稳性,也实现了人才选拔的高考功能。试卷整体上具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符合北京市高中教学和考生的实际,有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内容改革。从2010年北京理科综合试卷来看,化学部分100分,其中与化学实验相关的试题有第Ⅰ卷第7题(6分),第9题(6分),第10题(6分)和第Ⅱ卷第25题(14分),第27题(13分),实验部分占化学总分值的45%。笔者认为2010年试卷中对应试者实验能力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对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考查

实验基础知识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但是今年的实验考题却不落俗套,主要考查的知识点通过变换方式加以考核。试卷第7题侧重考查实验安全,更深层次是考查学生对高中实验教学中常见危险品的化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内容涵盖了强酸、强碱的腐蚀性,常见强氧化剂、化学性质活泼的单质和化合物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状态,充分体现了基础知识与实验知识的融会贯通。选择题第1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用化学独有的语言(方程式的形式)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2.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试卷第9题,第25题和第27题都侧重于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占有较大的比重,符合新课程体系中对探究式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也符合2010年《考试说明》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这一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第25题通过给定信息,再通过系列实验来探究化合物的组成,此类题型在往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出现,重在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熟练程度。在高考复习过程中经常会针对此类题型加以练习,学生不会束手无策。第27题属于综合型探究实验,通过整套实验装置来验证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高考实验试题引导实验教学改革

高考是一种导向,新课程改革的同时高考改革也在同步进行。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还是高考改革,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应适应要求,加速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只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实验教学,夯实实验基础,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才能全面、正确的解答实验试题。从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提高实验教学:

1.改变教与学的观念,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所占比重较大,突出了化学的学科特色。教学大纲中也把实验教学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创造条件,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发挥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条件允许,将演示实验教学变为教师边讲学生边做的互动教学过程,将教师的启发性讲授与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实验过程会增加学生对各种仪器用途的了解,并能正确操作相关仪器,这对解决实验试题具有一定的帮助。

2.发挥学生主动性,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

如前所述,2010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中,探究实验权重较大,突出了对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考查。从2010年命题情况来看,探究实验命题设计新颖、灵活,正确解答实验试题既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又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是对应试者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第27题作为综合性探究实验试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装置的解读能力,必须明确每个实验装置的作用才能实现对卤素性质的验证。初看此题,以前考试中类似的装置也出现过,这会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不过是考察的知识内容不同,体现了相同的装置实现不同的实验功能,如何实现知识的贯通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试题设计巧妙之处在于整个实验探究过程既有根据实验内容预测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同时要求学生沿着现有设计思路完善实验过程。此类试题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及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凭在黑板上做实验很难解决此类问题。可见此题发挥了区分学生实验能力强弱的作用,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

新课程教材(人教版)根据章节内容合理安排了相应的探究式实验,旨在通过学生的开放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仪器的一物多用和多物一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过程的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学科思维的严密性;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来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结束语

纵观2010年北京高考试题,笔者认为命题设计与课程目标在价值标准上是一致的,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考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洞悉高考命题思路和特色,为实验教学提供指导作用,也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叶能胜.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中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8:15~16

[2]曾兵芳,周兰根,聂小燕.2009年新课程高考化学卷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15~17

[3]陆喜江,刘克文.高考化学实验的命题趋向及其引起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78~80

上一篇:新课改下江苏高考化学实验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