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教育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21 02:21:32

包装设计教育实践与探索

陈f(以下简称“陈”):湖南工业大学是湖南省与中国包装总公司实行省部共建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包装门类齐全、以包装为办学特色的高校。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在包装教育方面已形成“本一硕一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您是否可以简单谈谈学校包装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情况?

朱和平(以下简称“朱”):湖南工业大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举全校之力,致力于打造包装教育的特色。经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别值得称道的是包装的博士培养项目。虽然包装的产业链很长,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因此,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学科、学位点一直是空白,前年为了服务国家特殊需要,我校依托材料学,围绕生态型功能包装材料技术及装备、包装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洁净利用技术与装备、减量包装结构与安全设计三个研究方向申报获批了旨在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博士项目。这个博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大包装”办学特色与优势,有利于深化和推介绿色包装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绿色包装与安全所需要的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解决过度包装、包装污染、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及包装安全等技术难题,实现材料减量化、生态化和资源化相统一的绿色目标,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图1、2)。这在全国目前是率先开展的,也是旗帜鲜明的!

陈:包装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在引导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包装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您认为今后的包装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

朱:这是一个很难准确说清楚的问题。但以下一些方面是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一是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思维方面,一定要紧紧围绕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求,不仅是国内的,而且是国外的;二是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方面,要针对包装行业的特点,注重多科性、专业性、交叉性,以便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及融会贯通: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实训的环节必须落到实处。

陈:您在一些论著中,特别推崇包装的技术手段,您能否谈下这一问题?

朱:从严格意义上说,包装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但包装领域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对其他领域技术的利用或集成,很少有行业、领域自行发明的技术出现。从包装的功能来说,除了保护、容纳产品的基本功能外,在今天的社,无论是促销,还是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都离不开新的技术的运用,智能技术在今天倍受推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今后智能化是包装发展的一大趋势。

陈:您刚才讲到的技术问题,对设计类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怎样才能在设计中运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呢?

朱:很多人对设计类学生乃至专业从业人员在设计中运用新技术持怀疑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如此。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包装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在各类包装人才培养中要强化技术手段因素,并努力使学生掌握一些技术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对包装设计来说,运用新技术并不是发明、创造,只是将某一技术或多个技术以包装为载体表现或集成,对设计师来说,必须关注现实中技术的进展,同时要不断思考所关注的新技术是否可以运用到包装上来,并进行必要的实验;三是要重视团队建设,使设计团队中有熟悉各类技术的人员,从而使设计团队成员的知识、能力有互补性,这一点对设计公司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会触及对传统专业人才的认识和观念。

陈:包装在严格意义上是一次性消费品,消费者使用完产品后,其包装就会被扔掉,它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这方面您有什么解决的思路?

朱:这个问题提的相当好。我从两个层面来解释:一是包装被作为一次性消费品,用完后被扔进垃圾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在设计时予以解决的(图3)。这实际上是包装的产品化设计。包装产品化就是把包装转化为产品,目的是为了减少包装的废弃率,提高包装的可用率的一种概念。如儿童玩具的包装,当儿童取出产品的同时,其拆开的包装是一款益智拼图产品。二是对于那些实在难以根据产品本身的属性加以产品化的包装,我们在设计时必须充分注意,包装材料、工艺、技术要做到低碳、环保、可回收,换一句话说,就是包装的功能失去以后,包装废弃物不能破坏环境。这方面近些年虽提得很多,但实际上做得很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设计师和生产企业两个方面。当然,对于包装来说,最理想的是没有“包装的包装”才是好包装(图4)。

陈:您能否具体说一下博士培养项目中“减量包装结构与安全设计”研究方向的内容吗?

朱:要解决包装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树立“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关键,低碳、减碳是目标”的理念和思想,因此,“减量包装结构与安全设计”这个方向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该方向的研究要从包装结构入手,并且基于规范性需求,将先进技术融合创新构思,深化包装结构设计理论,完善包装结构减量设计技术与方法,拓展结构设计安全理念和安全手段;其次,采用实验和分析方法,通过创新和优化设计,使包装结构更合理、用料更少、成本最低和性能最好,在实现包装减量化、普适化、标准化、最优化应用的前提下,保证包装安全,并构建包装减量与安全评价体系。具体研究内容近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减量包装结构设计;二是食品与药品包装安全设计。

陈:对于同学们的毕业设计创作展,您是如何看待的?

朱:毕业设计、毕业展应该是每个学校很重视的一件工作。一方面,学校通过毕业展向社会展示我们的教学成果。一方面,也是一个向社会推荐我们学生才能的机会。所以,毕业设计、毕业展的展览周期一定要长,这样就不会因为展览的时间短而把学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准备的毕业设计展几天撤掉而遗憾。展览周期长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来全面地展示我们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成果,另外也展示学校的整个风貌,各界方方面面的人可以来和我们学生对话,这是特别好的方式。

我经常跟同学讲,做一个设计作品,做一个包装项目,做一个行活,这是一辈子天天都要做的事情,以后每天都要靠这个吃饭,每天都要做。但是做一个毕业设计,完全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没有甲方,自己就是甲方,没有老板在旁边看着你,让你做得红一点,绿一点,大一点,小一点,没有这些因素,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感触(图5),自己心灵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个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很可能一辈子就这一次,我是希望同学把这次机会利用起来。毕业设计千万不要做成行活,千万不要做成一个项目,而应当是展示自己的综合才能和对设计的激情、追求,同时也希望大家利用这个机会去探索,有一些实验性,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东西,做一些发自内心、有创意的东西。

陈:您说毕业创作没有甲方,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对于商业包装设计是不是不合适?

朱:包装方向的毕业创作是可以做到的。包装毕业创作设计可能比平时做的项目更偏艺术性,在这里边可能有更多的对内包装结构的探索,外包装装潢的设计语言个性化的表达。但是这又与纯艺术不一样,作为一名设计师,既然你的项目是一个包装毕业设计项目,那在这个设计的过程里面,应当还是要贯穿一个设计思维。也就是说,在这里面我们更多的还是去通过包装去解决成品保护、销售等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包装毕业设计展示出来。

那么,在这个过程里边我们会鼓励学生要去关注社会,要去关注更多的社会创新而非太多的商业问题,更多地去关注怎么样通过自己设计出来的包装解决保护产品的同时,又可以将包装化无用为有用,带来一些价值。我们学校的学生这些年都在思考这些问题,这从每年的毕业展里也能够看出来。

陈: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或平台来提升自己和检验自己的专业水平?

朱:检验自己和提升自己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式是参加国内外的包装设计大赛。参加专业的包装设计大赛既可以证明自己的设计实力,又可以获得对外交流的机会。专业竞赛是个很好的宣传平台,所展示的都是现阶段在内的最新的技术研究和创意开发,这些作品可以给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可能性,带来新启发,这也是我所强调的竞赛给行业带来精神动力。就像戛纳节,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竞赛,它汇聚的完全是一种新观点的进发和行业的趋势。我们的学生近些年参加国内外的包装大赛如pentawards包装设计奖、捷克青年包装设计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等,他们发现与国际同行专业人士的交流能获得很大的启l和裨益,认识很多朋友,了解到全球的包装大师在思考什么,在做什么,这种直面的交流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

包装设计乃至整个设计行业,对与设计师而言,获奖就是兴奋剂,刺激与激励我们在这个行业里继续前进。

陈:同学们参加包装设计竞赛最主要目的是获奖,这是不是功利性太强?

朱:获奖是一方面。我们强调的是良性方面,学生参加比赛是检验自己现阶段学习效果,没有获奖没关系,及时调整心态与专业认知方向,为以后的比赛做更充分的准备。我们学校的专业教师每年基本自己主动参加各类国内外专业竞赛,他们一方面获得奖项;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设计竞赛来检验自己现阶段的工作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专业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图6)。

陈:一名好的包装设计师,除了正规的专业教育以外,是否还需要什么?

朱:我们经常讲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其实这句话是不太对的。至少对有些专门人才培养是不现实的,对人性的张扬和兴趣的发掘、发挥也是有违的。对包装设计来说,我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有独立见解,有探索精神,又要熟悉精通行业、工艺、技术,同时还要了解市场,因此,必须不断向历史、自然、同行终身学习,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

陈:您对专业院校建立包装设计专业的看法?

朱:可以说现在每个高校都有包装设计这个专业,建议有:其一,对于包装设计专业的建设要与企业对接,目前很多高校包装设计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大同小异,但最后毕业生就业率就有很大的区别,有些高校包装设计专业就业率就很高,问题就出现在后续企业的衔接上。我们学校为提高包装办学质量和人才就业率,专门在东莞成立了包装学院,学生在大三完成包装基础课程后,大四就会安排到东莞包装学院学习,东莞包装学院的学习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提前在包装学院实习,真正毕业后就能够直接上岗。其二,优化课程体系,目前传统的包装已经不能适合物联网时代,如何紧跟时代开设课程这尤为重要,而有些高校包装专业课程还仅仅停留在包装色彩、文字、图形等传统装潢上,这完全不合实际。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绝大对数通过网店购物,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就是个快递包,导致有些高校干脆砍掉包装专业课程,这无疑是不明智的做法。我校新增设的智能化包装设计就是在此环境中开设的全新课程,现在已经得到社会的好评及兄弟院校的效仿。

陈:您对专科院校包装设计专业建设有什么建议?

朱:对与专科类院校的包装设计专业建设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据我所知,专科类院校的设计类课程的课时普遍比本科院校多,这就是意味着在完成这门专业课时,学生的作业要做出来并且要举行课程展。课程展是检验实践与应用的最后环节,是评价专业课结课非常重要的指标,包装设计课程展我们可以邀请一名省内或者全国著名教授担任评委,针对同学们的课程展进行专业点评,然后本校任课教师与专家一起打分,完成相应的包装课程评选活动,对于优秀的包装作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对包装课程的建设非常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可以打破本校老师对于学生惯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把外界的教学资源通过课程展这一平台引入,有效丰富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对包装专业的建设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朱和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艺术学省级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首届教学名师。兼任中国包装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以及湖南大学等数所高校特聘教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三项课题,以及科技部、教育部研究课题多项。出版著作21种,独撰和主编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四部,200余篇,其论著多次获省级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上一篇:忧伤的西部,我回不去的故乡 下一篇:用“三无蛋糕”征服甜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