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茅台酒包装设计历程

时间:2022-07-28 11:14:53

探索茅台酒包装设计历程

摘 要:我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酒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具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本文以国酒——茅台酒包装造型设计为出发点,探析了其从明清时期到至今的包装设计演变历程,对于研究茅台酒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茅台酒;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16-01

一、千百年来酒包装的演变

酒既是高级饮品,同时其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酒瓶作为酒的盛放媒介,其发展对于酒业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包括酒罐、酒杯以及酒盅等形式。酒作为一种商品,其营销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其销售。对于酒本身而言,其存在历史文化底蕴的商业价值远大于各种形式的包装,酒瓶是承载着其品牌文化特色的主要载体,堪称酒品包装的灵魂。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酒瓶是在不断发展演变中,其材质以及款式具备明显的时代性特征。由最初的粘土酒瓶,青铜器酒瓶、银器酒瓶,到后来元朝时期出现陶瓷酒瓶。因为陶瓷造价低廉,进而为酒文化大众普及带来新契机。现代科技的发展,使酒瓶材质由原先的款式变成更为廉价的玻璃制品,其透明的物理特色带来新的体验。

二、茅台酒瓶包装设计历程

作为我国最富盛名的茅台酒业,其发展集中国酒业发展之大成,是最具中国特色以及代表性的酒品之一。由于茅台酒物理状态为液体,所以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均需要有容器载体。贮存茅台酒容器均使用的是陶瓷制品,为贵州仁怀二合陶。与之相对应的是茅台酒零售时其容器演变差异巨大。最初进行散装零售时,采用的是“支子”,其是选用细竹篾为材质编制而成的竹篓,在竹篓内侧涂上生石灰、皮纸以及猪血,最后用上等桐油浸泡。平均重量为100斤,其形状类似葫芦,但是不同于葫芦。后来又出现新的瓶装种类,如圆形鼓腹陶瓶、柱型陶瓶以及柱型白色玻璃瓶等。

那么下面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值得分析,为什么仁怀人要发明“支子”作为盛放和运输茅台酒的容器呢?应该从当时的历史现状以及实际的自然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领悟其产生的相应原因。茅台酒的发源地位于贵州仁怀县茅台镇,处于云贵高原的茅台镇位于赤水河谷,周围山峦叠嶂,只能依赖人背马驮方式运输,传统陶瓷酒瓶自身重量大,会直接严重影响运输效果,所以“支子”由于其本身重量轻,直到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被广泛使用。但是它的缺点是漏酒,现在已经被不锈钢桶替代。虽然现在“支子”已经不再是盛装茅台酒的容器,退出其使用的历史舞台,但是不可否认,它的出现对于茅台酒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赋予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茅台酒最初贩运并无固定容器,使用的均是当时盛行的容器。在1745年的清朝中期四川总督张广泗治理赤水,之后使得茅台镇成为川盐运输重镇。交通便利带来巨大商机,当时景象繁华,“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商业往来的频繁,客观上促进当地特产茅台酒知名度提升。从而使得茅台酒的容器需要变革,使其变轻,进而便于携带。在公元1755年左右,出现半斤装的圆形鼓腹陶瓶作为茅台酒包装容器。由于其外形等原因,被当地人昵称为“罐罐儿”。此瓶特点是短颈圆唇鼓腹,正是这不起眼的酒器,使得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从此享誉世界。和包装精美的英国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列世界最著名的三大精馏名酒。从此,茅台酒变成中国最富盛名的白酒,现在已经成为“国酒”,在国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上个世纪中期,茅台酒容器发生重要改变,使用柱型瓶,并且具有现代意义的商标“赖茅”,其酒瓶为柱型陶瓷瓶。其形状为平肩窄口鼓肚,瓶体为酱色釉。1945年以后,当时的“恒兴烧房”将传统茅台酒向现代化发展过度,注册“赖茅”商标,并在上海市印制30万商标宣传手册,作为企业营销方式,扩大企业知名度和提升企业竞争力。下面简述一下商标内容,背景为日晕中蓝色展翅大鹏,从右向左书写,最后有地址 “贵州茅台村恒兴酒厂出品”,同样是从右向左书写。在商品介绍中有对其产品的说明,从历史、文化、口感以及制作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和舶来酒进行对比,证明茅台酒丝毫不逊色于外国名酒,并且花费巨资聘请专业名家进行大规模生产、技术研发以及创新探索,进而论证其独具的优势,本馆现在藏有各个时期茅台酒柱形容器,已经成为丰富历史文化遗传。这些酒瓶存在着共性,其规格型号相同,其材质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白色玻璃瓶、白釉陶瓶以及酱黄色釉陶瓶。

解放初期。茅台酒瓶采用酱黄色釉陶瓶和白釉陶瓶,制坯仍用传统的三节型,缺点是渗漏大,贮存难。1956年轻工部曾要求有关部门试制一节型的新瓶。并在江西景德镇聘调了两位八级技师到茅台酒厂专门进行新瓶试制,做成的酒瓶,渗漏现象虽然减少,但外观不美观,没有被采用。1966年,贵州清镇玻璃厂试制乳白色玻璃瓶获得成功,解决了渗漏和不美观的问题,结束了用土陶瓷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高月明.对高端白酒发展的思考[J].酿酒2010,37(3).

[2]汤红艳,陈金山.浅谈酒瓶陶瓷包装设计[J].大众文艺.2012(2).

上一篇:论文化产业管理及其特征 下一篇:浅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