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发展 发展 民生

时间:2022-10-21 02:21:08

民生 发展 发展 民生

3月7日,在宁夏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主席王正伟专门抽出时间,接受了《宁夏画报》记者专访。

记者:今年是自治区本届政府施政的第5年,您在2008年设定了施政目标,即到2012年要实现“五个翻番”。这几个主要发展目标已经于2011年提前一年实现。您对此如何评价?

王正伟:大家都知道,我们宁夏是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不拖国家后腿,就必须比其他兄弟省区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如果按照常规的步子走,我们不但不能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反而会越拉越大,必须三步并作两步走,善于跳起来摘桃子。所以,2008年本届政府组成之初,我们向全区人民做出了“五个翻番”的庄严承诺,就是要通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来缩小这种差距。都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土生土长的宁夏人,作为一个从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地方干部,能为宁夏的发展做点事,是我最大的幸福。令人欣慰的是,在第4个施政年,我们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五个翻番”的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07年的2.24倍、2.7倍、3.1倍、2.2倍和2倍。

现在回头看看,这几年我们不但提前实现了既定目标,而且办成了一系列大事,破解了一系列难事,办好了一系列实事,各项事业连续跃上新台阶。我们隆重庆祝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争取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将沿黄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跻身18个重点开发区,宁东基地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六盘山地区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永久性承办中阿经贸论坛,承担起国家向西开放的重任。我们坚持抓投资保增长,抓设施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抓“五优一新”壮大新型工业,抓特色旅游和金融物流激活现代服务业,抓黄河金岸统筹城乡山川发展,抓中阿经贸论坛推动向西开放,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我们连续5年实施民生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600亿元,为民办实事150件,有效缓解了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饮水难、居住难、出行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难题。

选择向西开放,建设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既是宁夏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我们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责任 。

记者:不久前,您率队赴沙特阿拉伯举办2012中国宁夏(沙特)经贸活动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推介会,取得了丰硕成果。请您谈谈宁夏将如何建设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

王正伟:“走出去”举行经贸推介活动,是我们在第一时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理年初访问阿拉伯国家的成果。这既是一次友谊之旅,得到了沙方各界的热烈欢迎,增进了友谊,加深了了解;又是一次商贸之行,签约项目总投资46.14亿美元,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向西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宁夏是个内陆省区,选择向西开放,建设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既是宁夏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我们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责任。这一战略,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去年被全国人大确定为重点督办的11件建议之一,由11个国家部委组成的调研组,认为试验区将国家所需与宁夏所能有机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今年1月,副总理到我区视察工作时,指示“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支持,通过设立内陆向西开放试验区,利用优势开拓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等合作。”这让我们倍感鼓舞,倍受启发,倍增信心。

我们对试验区的定位,是立足宁夏、服务全国,使之成为促进中阿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面向阿拉伯国家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形象窗口。总体构想是搭建一个平台,形成两项机制,建设三大基地,打造五个中心,拓展五项合作。具体地说,就是在中阿经贸论坛的基础上创办中阿博览会,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合作、文明对话搭建一个平台;形成哈拉相互认证、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准入两项机制;建设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服务、国内外产业转移承接和人才培育三大基地;打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认证、加工设计、国际商贸博览中心,以及向西开放的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拓展能源领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承接投资、文化旅游五项合作。

沿黄经济区的发展,就是要建设“四带一高地”,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探索一条新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记者:《求是》2012年第四期刊发了您撰写的《沿黄经济区:打造富裕宁夏的新高地》一文,从中可以看出,您更多地将沿黄经济区的定位置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大视野中。您认为沿黄经济区在未来的国家利益格局中将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您对沿黄经济区的发展如何定位?

王正伟:宁夏沿黄经济区被列入国家18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就已经充分表明它在西部、在全国的重要战略地位。我认为,建设好沿黄经济区不仅事关宁夏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局,而且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向西开放,为国家的大外交战略服务。

着眼于新的定位、新的目标、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沿黄经济区的发展就是要建设宜居城市带、现代产业带、内陆开放带、民生保障带和政策聚集高地“四带一高地”,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内陆开放试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区,形成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探索一条新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记者:近段时间,以宁夏做法为雏形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全国连片特困地区试点,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据我们了解,在您的亲自关注和推动下,宁夏从为贫困学子每天免费提供一个鸡蛋开始,进而在全国率先为山区农村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这项举措是一次偶然还是一种必然,您是怎样考虑的?

王正伟:应该说,为山区孩子提供免费早餐和午餐,不是一时之举,也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我们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做出的必然选择。

我们虽然是一个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底子薄,欠账多。但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在教育上坚持大投入,确保孩子能上学、上好学。为了孩子能安全上学,我们累计投资近百亿元,新建改建和加固校舍227.8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各级学校成为山川城乡最美、最好的建筑,最安全、最放心的场所。为了孩子不辍学,我们投入资金5亿多元,建立了覆盖各类教育、较为完善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率先在全国将“两免一补”政策扩大到“三免一补”,使99万多名中小学生受益;全面实施了“技能致富”计划,为所有升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的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免费职业教育。这些工作在西部都是走在了前面的。

在初步解决了孩子能上学的问题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山区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环境制约,宁夏中南部山区山大沟深,贫困面大,这些地区的学生普遍生活条件差,仅能维持温饱,营养还跟不上。这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一步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一辈子。要真正为孩子着想,为下一代着想,从拔穷根着想,我认为必须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的营养问题,保证孩子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不在起点上被落下。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将营养早餐和午餐试点纳入十项民生计划,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中南部地区全面推广,惠及37.8万名学生,效果非常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让所有孩子都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安心上学,健康成长。

记者:当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新调整的扶贫标准,宁夏还有过百万人口需要脱贫,请问自治区在这方面的制度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王正伟:客观地讲,这些年宁夏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按照原先的国家扶贫标准,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减少了118.4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16%,高于全国、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但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我区还有100余万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线以下。

结合宁夏实际,我们通过采取“两种模式”、实施“三大移民”、做好“四项扶贫”等具体措施,打好一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役”,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三不愁、四保障”,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安全饮水,义务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住房有保障、冬季取暖有保障。

根据贫困人口居住的条件和具体情况,采取“两种模式”。一个是“异地开发模式”,通过生态移民、教育移民、劳务移民“三大移民”,把35万不适宜人居地区的贫困人口,迁居到引黄灌区和扬黄灌区定居就业,整合项目资金,配套基础设施,发展致富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另一个是“就地开发模式”,就是对留在中南部地区,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66万贫困群众,采取打造黄河善谷,实施整村推进等措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就地实现脱贫致富。要综合运用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四项扶贫”,确保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上一篇:创先争优 强基固本 下一篇:好大学与好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