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改进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21 01:32:11

学校德育工作改进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拓展了学校德育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使学校德育增加了取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难度,也加大了学校德育把握的难度和要求。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多元文化的冲突极大地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等,导致学校德育效果甚微。为此学校德育要主动应对多元文化挑战,适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德育内容取舍上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德育方法改进上做到宽容、对话、参与。

关键词:多元文化;德育;价值观

当今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人们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里。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现实使我国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而随着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经济成分的多元并存局面出现,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也就随之出现了,这必然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冲突与并行发展的局面。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全面加入WTO,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标准、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内容不断涌入中国,这又形成了当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并行发展的局面。此外,当今中国社会还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存的现象。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现象借助于现代传媒手段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加深,导致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发生许多碰撞,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严峻挑战,迫使学校德育工作者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学校德育何去何从?

多元文化格局导致多元文化社会生活出现,过去的一元文化道德教育已不适应当今多元文化社会生活的大变迁,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困难成为了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分析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提出的严峻挑战出发,研究多元文化冲突对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改进的对策思路。

一、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多元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一方面,多元文化社会拓展了学校德育的发展空间,因为多元文化社会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社会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强,对社会各种思想道德现象的敏感程度提高了,接触的广度、深度也大大拓宽了,这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机会和价值取向,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自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多元文化社会便于学校德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鲜活特点的学生群体,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民主法纪意识、诚信意识等得到提升;便于学校德育传承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创造新文化,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但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社会给学校德育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与考验,那就是:面对多元文化,学校德育到底以何种文化作为教育价值的标准?即如何在教育上取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在理论上简单地谈论是容易的,然而在实践上,大学生、学校教育工作者如何作出判断和选择则是极其困难的。

面对多元文化,学生的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为多元文化给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价值标准,而每一种文化价值都有其特有的文明、历史积淀和许多内在的合理性和光彩照人的文化魅力,当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当今社会因没有一个明显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于是当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各种道德言论、行为向学生走近时,青少年学生怀着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单纯的动机,要么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对各种道德言论、行为来者不拒;要么全盘否定、无所适从,因为青少年学生既缺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能力,又缺乏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辨别能力。

对于学校德育而言,多元文化加大了学校德育把握的难度,因为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价值观,人们在多元价值观面前难以选择统一的文化价值标准,从而引起价值观、文化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错位和迷失,给个体的心理及社会带来冲击,引起震荡,道德相对主义“泛滥”[1]。当今校园里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一部分学生价值观念混乱,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德育工作者经常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捉摸不透,工作中经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难于达到德育要求。所以多元文化使学校德育工作经常处于一种断裂、松散或多元的状态,难于集中统一实施。

二、多元文化冲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良影响

虽然多元文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学校德育培养具有鲜明个性、鲜活特点的学生群体,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元文化冲突导致的价值观念混乱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整个社会、学校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其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当今学校的德育工作。多元文化冲突致使整个社会和学校德育都徘徊在价值取向的十字路口,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空前困难。

1.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的内容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以欧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这两种文化长期以来遵循着各自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统。儒家文化主要强调这样的价值观:注重权威和等级制度,强调个人权利和利益居次要地位,国家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西方文化则强调这样的价值观:崇尚自由、平等、民主、个人主义,反对权威,赞成制衡,鼓励竞争,崇尚人权等[2]。文化是德育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德育的核心、道德观念,也决定着德育的过程、形式;它既是德育的客观背景,又是德育的载体。在当今中国,学校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途径。它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方面,受社会经济政治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当今学校德育内容就是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诚信、宽容等优良品德,既要对学生进行反映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教育,也要对学生进行西方文化中竞争、效率、民主、平等、法纪等内容的教育。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交融,影响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价值选择等,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更容易使富有朝气而又缺少阅历的青少年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信仰动摇,这样必然影响着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如何取舍中西文化中的精髓、糟粕是当今学校德育面临的巨大困难之一。因为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大部分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形成的,所以当今社会学生的价值评判不可能仅由权威人士(专家、学者、教师等)或权威机构(学校等)施以简单的“正误裁判”就可决定取舍而达成所谓的“共识”,而应该由学生在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压力与自身情况下作出适时的“取舍选择”和“价值选择”。

2.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导致学校德育收效甚微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指的是学校德育的传统主流文化内容、工作方法和评价等与当今社会非主流文化内容、评价等之间的冲突。学校德育传统的做法是在单一、封闭的环境下,教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讲解“正统而单一”的德育内容,通常采用典型示范、情感陶冶、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结束后采用奖惩激励、评比选优等方法巩固德育效果。然而当今学生在接受学校德育主流文化教育时也接受了各种非主流文化,如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等风靡校园。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和盛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校园注入活力和激情,但消极作用更为明显。网络的匿名性、虚拟性、某些欺骗性,使学生经常出现有悖常识、常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而且网络文化、影视文化中充斥的色情、消极颓废思想情绪,导致学生出现浮躁化、庸俗化的言行等,这些非主流文化极大地冲击和左右着学生主体的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3]。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使学校德育经常陷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校课程与社会影响的巨大反差、矛盾中,学校教师经常感叹学校德育收效甚微就不足为怪了。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路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多元文化社会这一因素,必须改变观念,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宽容态度应对当今学校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碰撞。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应从德育内容的取舍、德育方法的改进等方面着手。

1.德育内容的取舍[CDF2]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德育是为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服务的,因此学校德育内容改进应当是把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即学校德育既要注意向学生灌输有关社会发展、国家利益、政治目标、民族价值观的内容,也要注意向学生传授有关人类优秀文化、文明成果等内容,还要进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的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心理健康,完善其人格。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多元文化社会发展使人类道德文明的相互融合程度加深,信息化浪潮使人类道德文明融合速度加快,人类社会道德文明的异质性淡化、单一性减弱,整合性则在加强。所以学校德育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把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合在现代学校德育内容里,使学校德育内容更具时代性内涵。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学校德育对人类道德文明不能进行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运用“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内容,尊重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又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因此学校德育既要吸取西方文化中竞争、效率、民主、平等、开放等适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发展所需的内容和精神,也要吸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诚信、宽容等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所需的内容和精神,更要大力弘扬赋予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而必须舍弃的是西方文化中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倾向和传统文化中等级、权威、因循守旧等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内容。而且,当今的学校德育还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要把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和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2.德育方法的改进[CDF2]宽容、对话、参与

很多学者认为,在多元文化社会里人们需要具有宽容的精神,对话的精神,相互理解的精神,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和互惠共享的精神[4]。传统的德育方法“我讲你听”、“简单的奖勤罚懒”、“单一典型示范”等已不适应当今的学校德育。当今学校德育方法的改进依然要用“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我国“寓教于乐”、“教”与“导”的德育模式与欧美国家的“公开的演讲”、“平等的辩论”德育模式结合起来。可以看到现实中学校德育广泛采用的西方文化中张扬学生个性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对话”德育形式已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所以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学校德育不可能再用封闭的方式,排除多元文化的影响,用对立的方式阻止多元文化的进入。一个国家只有用包容的态度吸收不同文化的更多营养,才能不断提升本土文化的成长力,增强民族的文化国力[5],依附于文化载体的德育同样如此。时展呼吁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摒弃“训导观”,运用“指导观”,指导学生在对各种文化、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与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道德认知状况,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观念。“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育”出来的,所以在多元文化社会里,学校德育应当更多地应用“情景创造”、“协商对话”等多种参与形式,让学生在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增加对规则、道德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个体道德的发展,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和无条件地服从。实践证明“参与”的形式经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学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43-46.

[2]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50.

[3]彭进清.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与特点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1):98-100.

[4]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4.

[5]周肖兴.文化的多元性与德育创新[J].新东方,2006(8):48-50

上一篇:高职差生教育转化论文 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