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园林的比较分析

时间:2022-10-21 11:50:54

中日园林的比较分析

【摘 要】中日园林是东方园林史上的关键。本文从比较的角度,由“人型与天型”、“私家园林与寺庙园林”、“动游与静观”三个方面为切入口,并分别列举各园林要素加以论证,试图探究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差异,进而开拓建园造景的新思路。

【关键词】园林艺术;枯山水;禅道;茶道

【引言】东方园林以其独特的秀丽、含蓄的气质而闻名于世,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又可谓是东方园林之精粹,探究两国园林艺术的差异,对园林研究和思维创新有着深刻的意义。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的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曹林娣的《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就曾指出,在中国的隋朝至盛唐时期,日本就大量引荐,乃至“全盘吸收”中国的汉文化。可以说,“中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但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积淀与过滤消化,日本园林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其本国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这使得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分析比较中国和日本的园林史、研究两国各自的园林雏形,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两国园林文化的差异渊源。

【一】中日园林的历史比较

中日园林史 时间比照表

一、先秦汉魏六朝——日本大和时代园林

以上是我根据《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中的相关论述总结出的中日园林史的时间对比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日本上古的大和时代,正好对应中国的先秦、汉、魏和六朝时代。

中国的原始先民思想中蕴含着“自然崇拜”,这样的原始崇拜推动了中国园林的形成。 这一时期,中国儒家的人本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天道观逐渐确立。而这些思想的形成影响着秦汉帝王,他们将自然山水摹写到园林中,模山范水,由此形成了中国园林的雏形。

而这个时期的日本崇拜多神,而日本的神道也是其历史上的原始宗教,是对日本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力量之一。因此,日本用来祭祀神灵祖先的岩座和神池,自然地成为了日本园林中石组和水池的雏形。

二、隋唐——日本飞鸟、奈良园林

隋至盛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在艺术、文化、修养上都高度发达。中国的园林与成熟的诗画艺术相结合, 这也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体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日本则进入了对汉文化的全盘接受和模仿的阶段。日本的留学生、遣隋使等将大量中国文化传入日本,致使中国的汉唐园林文化大步走进日本园林。

三、中唐至南宋——日本平安园林

宋代是中国文人写意园林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长居于社会上层的门阀世族逐渐衰落,许多士大夫文人采取“中隐”的态度,他们修筑的城市山林——宅园,也成为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雏形。

由于公园894年遣唐使废止,日本逐渐摆脱了对中国文化的模仿,注重发展自己的文化,完成了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和式池庭也在平安时代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四、宋末至元明中叶——镰仓、室町园林

明朝中期,士大夫一族将造园作为重要的文化环境建设,由此带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兴起。中国特色的园林文化体系也基本成熟,园林艺术日趋完善。

镰仓时期,是日本贵族文化失去权威性的时代,外来性强的禅宗文化受到贵族化的武士们的影响。在禅宗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园林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枯山水石庭。

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常使用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以及一些不开花的植物,以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在修行者的眼里,静止的沙石就是广阔的海洋、山脉,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枯山水其实是对自然风致的一种高度概括,其精炼的意境和极端抽象的写意手法彰显出日本园林的民族特色。

五、明末至清代——日本桃山、江户园林

由于宗法专制的强化和人欲的张扬,中国的私家园林达到鼎盛时期。诗画艺术大量融入园林,成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城市山林”也成了“大隐于朝、中隐于市”的理想环境和生活模式,完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宅院合一”。同时,中国的皇家园林也呈现出辉煌、集成之态。

而此时的日本是其封建社会的高度成长和发展期,日本与外界相对隔绝。这促使了日本园林本土风格的形成和完善。日本园林史上的另一个代表——茶庭也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

【二】中日园林的差异性比较

一、“人型”与“天型”

中国的山水园偏向“人型”,而日本园林偏向“天型”。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在于人工地模山范水、建造园林,发挥人在构园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并使园林服务于人。而日本园林则致力于给人们提供一种冷静旁观、欣赏自然的场所,使人不介入自然。中国园林的雕梁画栋,让人们不得不佩服建园者的“巧夺天工”;而日本园林的纯朴自然,也令游人们不由地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精神

中国儒教、道教重人性,以人为本。因此,中国园林的假山高大、曲水潺潺,人工意味甚浓。匠人们模山范水,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中国的私家园林多是世家大族或文人官僚为了能坐拥田园之美,而在居住的深宅大院里人工建造的自然山水园。“他们借助有限的物质实体组成的空间,构建出精神的无限天地。‘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将大千世界纳入‘我’的园中。”[1]

而在日本,神道引导教徒崇敬自然之灵,致使日本园林假山低矮,人工水面狭小。人们更注重引导园林呈现自然之态,如此园林颇具自然意趣。

例如,日本的天龙寺,讲求将自然融入庭院建筑。设计师故意使建筑简化、四壁通畅,来与自然相协调。而著名的“苔寺”,其巧妙利用时光辗转所遗留下的青苔,将时空浓缩,让人彷如回归自然一般,也反映出日本民族崇尚自然的精神观。

其实在叠石方面,更能体现出中日园林人神信仰的差异。

石头,在东方园林中具有极大的观赏与游历价值。中国的园林设计者常常选用一些裂缝累累、洞孔叠现的石头。这种千窟百孔的石头让人们在观赏中不断遐想,也正是累石的艺术。

在日本,山峰原型则相对平淡。日本园林著作《作庭记》中就记载了日本早期置石艺术的典型形式与特征。日本的的置石方式主要表现为散置的形式,其配置之法可概括为零星点缀、成组列布两种,反映了日本人民偏爱自然石的朴实风格。

中国的古典园林堆石取竖向纹理向上堆积,呈现出起势的堆法;而日本古典园林置石则取横向纹理水平展开,呈现出伏势的置法。日本造园直至近世,也始终停留在置石艺术的阶段,并未向叠山艺术发展。[2]

建筑

在建筑方面,日本园林不重建筑,而更重视叠山理水。与充满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亭台楼阁的中国园林相比,日本园林中的人造建筑物非常有限,即使出现也大多是细小古朴简洁的茅屋,在建筑用料上保持天然纹理的木材和弯曲的树干,不油漆不粉饰,保持着原本的色彩。

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一个注重人力的“巧夺天工”,一个偏爱自然的“鬼斧神工”,并且将两种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二、“动游”与“静观”

从游览方式来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而不同的是,中国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而日本园林,尤其是枯山水园林和茶庭等,则以静观为主。

中国园林中的游览路线通常是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的,或临水景,或依山麓。还有各种廊、轩、亭、楼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墙壁上多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连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中国园林主次分明,景色多变,因此造园者往往为设置多条游览路线,并在各个园林节点设置相应的“兴奋点”,以引导游人们在行走中观赏园林。曲折的游廊、起伏的磴道、蜿蜒的石径,都是动观的好地方,让你“步移景异”地观赏园林的动态美。设计师们把行进中各种最佳的动态观赏点和供人休息、宴客、活动、居住的建筑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即使是相对静止状态的景物也因观赏角度不同而面貌多变。置身其中,园林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促使游人为了体验到节奏和韵律之美,而不断前进游览。

与之相反的是,日本园林的妙处在于静观,特别是小园林,不可能提供游人很大的游览空间。游人往往是坐着观赏园中景,并且其观赏角度只有一个,多为供游人静静地观赏和思考之用,故这种园林称为坐观式园林。

以日本庭园的代表“枯山水”禅宗庭园为例,这种由日本禅寺创造的“枯山水”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采用隐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梳理出纹路的白砂和精心摆设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题。 禅宗与园林艺术结合,使由砂石构成的“枯山水”变成充满灵性的“抽象自然”,供人们在其中静静地冥想和思考,让人去联想、去顿悟。

日本的园林艺术是欣赏美的一种物质载体,探寻日本园林的特点还必须归结到其民族性的层面上来。“追求‘物哀’、‘幽玄’、和‘寂静’等相融或相通的境界,以追求表达民族心理深层的古朴、典雅和自然返真的气质,由此构成了日本园林的‘民族性’。”[3]正是日本艺术的民族性所表现出的平淡、单纯、含蓄和空灵之美,才使日本园林从这种自然地艺术中诱发出一种空寂和闲寂的效果。因此,对于日本的园林,静观的意义远大于动游

三、“宅园化”与“寺庙化”

中日两国的园林按其类型所属,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而不同的是,中国偏重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宗教园林最弱;而日本更偏重于寺庙园林和宫廷园林。

中国的皇家园林,庄重典雅、华贵大方,一般地处中原或北方,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轴线明显;建筑呈现北方风格,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私家园林则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建筑体量小,屋角起翘大,且多集中于江南苏州一带。而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多为佛家的寺院园林和道家的道观园林。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更多地是与儒家结合,形成以儒、道、佛结合的特征。也有些寺院为了表现文人的诗情画意,只是通过宗教建筑、香火、香客以及宗教活动来突出其宗教性质。

然而日本的宗教园林独立于皇家和私家园林,尤以寺院园林最为突出。日本的寺院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佛意浓厚,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园林的形象和气氛,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中国。

日本园林的寺庙化,与当时“石立僧”[4]的盛行密不可分。事实上,日本人对艺术的审美和对宗教的崇拜源于另一种与中国相异的体系:宗教在日本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力量和社会政治力量,并且影响到各个方面,园林更是如此。其中有本土原始神道教的影响、早期净土宗的影响,再到后来禅宗的影响更是决定了日本园林的宗教化特点,也形成了“枯山水”园林这种极至的抽象形式。日本早期的神道教对石的崇拜、对砂的崇拜 ,以及深刻的禅宗思想融入到日本园林中,使之呈现出一派浑然天成、禅意深远的艺术境界。

“可以说,日本园林都具有了寺庙园林的禅味和苦涩味,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园林具有寺庙化倾向,与中国寺观的园林化正好相反。”[5]

四、小结

日本园林的山水骨架起源于中国,但是中日园林虽然同源,其风格上的差异却 越来越明显。中国古典园林以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掇山理水的手法等,取得了伟大成就。日本古典园林因其整体简单质朴,简洁又不失精致,也在造园史上独树一帜。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识到,现代的景观设计,既要与传统园林一脉相承,又要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成果,为我所用,这才有利于我国景观设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作者:曹林娣、许金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2]《释注与研究》,作者:张石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3]《中日古典园林比较》,作者:刘庭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4]《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

作者简介:

蔡睿捷,浙江大学,专业:环境艺术。

上一篇:浅析中国寺观园林的特点及风水学 下一篇: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