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硬伤”亟待多管齐下

时间:2022-10-21 10:27:56

食品安全“硬伤”亟待多管齐下

[恰逢“两会”召开之际,我国食品安全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公众食品安全信心急剧下降,政府监管效力备受质疑,食品安全“硬伤”亟待多管齐下。]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一直十分严峻,层出不穷的问题牵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频频曝光的问题已经击垮了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有调查显示,高达92.74%的受访者总是担心或经常担心自己买到不安全的食品。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多机构分段管理模式: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和一些食品的市场准入,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和餐饮业卫生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等工作。

四部委整顿食品市场

商务部:食品安全写入一号令

2007年1月30日,中国商务部了由商务部部长签署的商务部令2007年第1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其核心内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将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5月1日后市场必须有:协议准入制度、经销商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账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该《办法》旨在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加强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保障食品消费安全,对市场的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以及现场制作食品、散装食品、生鲜食品销售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达到食品在流通环节的可追溯从而保障食品在流通中的安全。

国家工商总局:2007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下发了《2007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今年确定为“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

“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主要针对五项重点: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的问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病死畜禽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问题;利用连锁配送、“送货下乡”等名义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问题;利用农村作掩护印制假包装、假商标、假标识的问题;农村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其他突出问题。

检查的重点品种包括:粮、肉、蔬菜、酱油、食醋、禽蛋及其制品、水产品、奶制品、豆制品、酒类、饮料、糕点、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通过对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检查,严厉打击制售病死肉、过期霉变食品、“三无”食品、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活动。

专项整治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五一”、中秋、“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以月饼、糕点、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特别是白酒等节日性食品为重点,突出整治价实不符、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方面的问题。

国家质检总局:所有食品添加剂实现市场准入

国家质检总局今年要严格实施食品添加剂市场准入制度,努力在年底实现所有国标、行标的食品添加剂全部纳入市场准入制度管理;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制度,掌握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情况和添加剂来源。凡是存在故意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于有使用非食品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的,3年内不得申请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立即吊销执照。

农业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督查

2007年伊始,农业部派出5个督查组,对河南、广西、江西等9个省(区、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开展督查。通过专项行动,及时消除隐患,防止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春节期间农产品消费安全。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和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

三大环节如何“破冰”

准入:现有“标准”乱,滞后,农民不会用,百姓看不懂

食品安全事件并不是近年才突然爆发的,对此,农科院科技推广处刘建峰举例,我们的技术及配套的化学农贸往往是外国进口,以外国的标准为参考。但以农药残留量的问题,由于西方的饮食习惯和我们不同,所以外国的标准并不适合我们。此外,现在农药的命名、标准十分混乱,农民并不知道同一个农药会不会重复使用。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对市场现有标准乱而晦涩的情况提出了质疑,加上目前监测机构重复设置严重,“一堆化学符号,看不明白,怎么会去用?”“而且很多标准都是多年前的,比如冰淇淋雪糕的标准是1999年出台的,关键的成分上只有脂肪、蛋白,干固物三个指标,有人就在这上面做文章,如奶粉比面粉贵很多,就很多厂商用面粉代替,如果标准中为乳固体,就可以防范这个问题。”香港华嘉集团总经理庄成鑫还指出,国家必须及时补充、更新有关食品标准,既要与人们生活接轨、与国际接轨,也要符合国情。

生产:食品安全链关键在“生产控制”,尤其是小农户、小作坊的规范

“有很多小作坊、小农户没有技术、没有科学,更不具备资金进行机械化运作。”农业、质监、药监部门的负责专家说,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就会出现因缺乏知识而产生的“乱操作”,并直接带来农业生产的不安全。从“生产环节”上抓食品安全,就要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这涉及到生产体系的建立,不是一两年可以解决。其中最难搞的就是千家万户的小农。他们认为,食品安全链关键在“生产控制”,尤其是小农户、小作坊的规范。积极推进供应城市果蔬基地的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使产品的销售与终端市场的风险能衔接,经销商要从一次买断转变为收取佣金,确保每一批果蔬都可“追溯”。

监督:“食品供销链”存在监督缺位,导致对不道德供销商或生产者难以起到惩治、阻吓作用

一位食药局管理干部说,一旦涉及有实质内容的协调、监管,难度很大,会出现具体职能部门顶牛、推诿、拖拉状况。

一位质监干部认为,协调、监管难度大现象更多是现行制度造成的。“不能片面地说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干部不配合、不支持食药局的工作,关键是让一个没有实际权力的部门去协调、监督平级甚至更高一级,同时拥有具体监管权力的职能部门,效果不理想是正常的,这也是食药局‘马小’、职能部门‘车大’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制度原因。”一些专家认为,“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滞后和《食品安全基本法》的缺失,是造成不安全食品危害事件频繁发生的重要诱因。”

管理体系缺失的是《食品安全基本法》,而不仅是具体的监管法。重新审视以前所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目的,并进行增补、存废以及修改。食品安全管理的职能才能改变多头管理的机制,向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主题公园:被高估的朝阳行业 下一篇:平板电视价格松动,市场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