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时间:2022-10-21 08:21:37

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

摘 要: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学校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有效的管理能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落实学校的管理?小学是否需要管理?怎样进行管理?本文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小学 教育教学 有效管理

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依法治校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每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他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去认真解读,你理解了孩子,就会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会对他们心中的困惑及时进行疏导;我们要做教育领域里的环保主义者。要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不仅爱孩子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不仅爱那些各方面都优异的学生,更爱那些不被人喜欢,又有一些缺点的"问题学生"。这种爱是对所有学生的广博而深沉的爱。因为只有生活在爱的环境中的孩子,才能领悟爱的价值,才能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自己将来的事业。当然这种爱不是纵容和迁就学生,是通过爱让学生接受"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这就是育人。[1]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作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听取民意,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学校应该让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规范办学行为。

二、认真抓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每一环节。传统的经验主义的质量管理只注意质量检查(考试)的管理,而忽视创造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既然教学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全过程教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上转移到对教学全过程整个环节的管理上来。也就是要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知识环节的管理。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这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创造管理。从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在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对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过去,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提升。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他们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2]

四、学校要大力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在校内充分利用在职进修,常见的有讲座、教研会、老带新、个别性的指导等。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学校要建立规范的校内校外的教师评价机构,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促使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水平。在管理方面,尤其是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全面落实、贯彻党制定的教育方针,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应更加注重这点。

总之,对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仅要制定合理、科学、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从情感上分析和思考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为师生提供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增强师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周艳丽.浅谈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7

[2]、李坊银.鉴往知来革故鼎新―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尝试[J].江西教育,2007(11)

上一篇:经典阅读与图书馆 下一篇:让儿童在玩科学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