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教育态度 促进教师成长

时间:2022-07-16 01:43:41

端正教育态度 促进教师成长

摘 要:端正教育态度是落实教育改革精神、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前提,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家实力的提升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应端正教育态度,坚定教育信仰。本文结合相关教育理论,重在阐释教师端正教育态度的现实意义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教育 态度 教师 成长

常言道“心态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因此,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态度,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严谨博学的教学形象,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1]

一、明确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国家始终把科教兴国和教育优先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并加以扶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高新人才。

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首先,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其次,教育为科技革新和社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最后,教育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文化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创造与传播有重要意义。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在于军事基础和政治威慑力,更在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教师,应树立“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理念,深刻认识教育问题,端正教育态度,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繁荣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2]

二、坚定“教育信仰”和“职业理想”

信仰是民族之魂,拥有坚定教育信仰的教师才会桃李满天下,拥有信仰的民族才会实现复兴之梦。夸美纽斯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的确如此,教师既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引导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的“介绍人”;还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智慧,引领学生走进知识殿堂的“领路人”。这些赞誉是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与信任,更是对教师职责的严格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教育信仰和职业理想,踏上三尺讲台,就要走好育人之路;选择教师职业,就要奋斗终生。要有苏步青先生“满案簿书双睡眼,毕生事业一教鞭”的钻研精神,也要有于漪老师:“一辈子都在学做教师”的执着之心。[3]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法律的明确定位,不仅揭示了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更多要求。首先,教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教研精神;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的职业规范意识与责任感;最后,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教育信仰。爱迪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只有对教育事业怀揣一腔热血、一胆赤诚,才能满足教师岗位的要求,实现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现实中,有的教师教育效果不佳,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信念、意志不够坚定。因此,教师不仅要厚德博学,为人师表;还要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坚定教育信仰,将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职业理想去追求。

三、培育“爱岗敬业”精神”

行为是心态的写照。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教师的心态对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呈现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不断调整心态,培育“爱岗敬业”的精神。众所周知:敬业,必先乐业。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敬业乐业的心态。教师不仅要热爱本门学科,以教学为已任;还要潜心钻研业务,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要有强烈的求知欲,燃烧对知识的渴望,通过不断学习,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要,做到博学多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促进自我发展。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不能单凭热情和干劲,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做好教师。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引导学生、以丰厚的学识教育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关心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切实体现“教书育人”的精神。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4]

四、培育“无私奉献”精神”

教师岗位,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也没有显赫的名声和财富,更没有休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正如一名教育家所说:“教育就是这么一个活儿,干教育别想发财,想发财别干教育”。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注定要奉献青春和热血;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排除功名利禄的诱惑,排除社会潮流的干扰,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和奉献,且无怨无悔。做到像陶行知先生说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乐在教坛献青春”的阳光精神;像“春蚕”吐尽青丝,像“红烛”燃烧自己,奉献真心和实意,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5]

综上所述,端正教育态度不仅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前提,更是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只有教师明确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建立明确的教育信仰和职业理想,在教学中落实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才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强国之梦。

参考文献:

[1].丁解敏《教师的教育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影响》[J],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10月

[2].龚云秀《教师转变教育态度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6月

[3].陆碧琼 《教师的教育态度及其在德育中的影响》[J],广州教育,1987年4月\

[4].张文舜《爱的教育思想下的师生管理》[J],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4月

[5].野曼《浅谈爱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关键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1年8月

作者简介:

顾奕 男(1988――) 辽宁省丹东市人 硕士 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上一篇:中职校园一卡通建设思考 下一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