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化学教材中关于电极名称的异同

时间:2022-10-21 07:04:46

中美化学教材中关于电极名称的异同

中美化学教材中关于电极名称的异同

牛晚扬 陈彦文 潘文浩 孙小巍

(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 要]电极的名称及其规定是电化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在查阅英文资料和参照英文教材时,

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时会造成混淆,甚至歧义。本文通过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种情况的讨论,阐述中、英文教材对于电极反应的本质和名称的规定。

[关键词]原电池 电解池 正极 负极 阳极 阴极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37-01

电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化学变化。

原电池是能使氧化还原反应转变为电流的装置,而电解池是在外电源作用下被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解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电化学主要研究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化学反应和相关计算,尤其是电极上的化学变化。所以,对于电极名称严格的、明确的规定就是研究电化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中、美教材中对于电极的名称规定不完全相同,这对于国内教师和学生参照英文教材和查阅英文文献造成很大不便,甚至造成混淆,故有必要对此进行说明。

国内教材中,电极的名称和使用范围都有严格的、明确的界定。

1、原电池中只使用“正极”、“负极”,不使用“阳极”、“阴极”;电解池中只使用“阳极”、“阴极”,不使用“正极”、“负极”。

2、从得失电子角度来看,原电池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电极为负极,如Cu-Zn原电池中的Zn极;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电极为正极,如上述原电池中的Cu极。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来看,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从电流方向和电子流动方向来说,电流流入(电子流出)的电极为负极,电流流出(电子流入)的电极为正极。

3、电解池中,连接外部电源正极的电极为阳极,电势高;连接外部电源负极的电极为阴极,电势低。

从电性角度来看,阳极上正电荷过剩,溶液(电解液)中的负离子(阴离子)向该极移动;阴极上负电荷过剩,溶液中的正离子(阳离子)向该极移动。

从得失电子和氧化反应角度来讲,负离子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被氧化,正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

4、对照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从这个角度讲,原电池的负极与电解池的阳极相当,而原电池的正极与电解池的阴极相当。

相对地,在美国化学教材中,电极的名称与其应用于原电池或是电解池无关。无论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电极的名称只有“cathode”,“anode”两个单词。

汉英字典中,对“cathode”的解释为“负极”、“阴极”,“anode”的解释为“正极”、“阳极”。而从上述对中文教材电极名称的讨论中已知:负极与阳极相当,而正极与阴极相当。这就使得两种不同文字的内容在阅读和翻译时容易造成混淆和混乱。

美国化学教材中,不论谈及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电极名称只取决于该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类型:

只要是发生氧化反应(oxidation)的电极都叫“anode”,而发生还原反应(reduction)的电极都叫“cathode”。

如此,若按字典中的释义,对于电解池中电极的名称,中文、英文含义一致,即如表1:

但是在原电池中,中文、英文的称呼与含义恰好相反,这是最易出错的,也是最应引起注意的。

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对应的英语为“cathode”(发生reduction反应的电极),可是字典释义为“负极”(或“阴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对应的英语为“anode”(发生oxidation反应的电极),字典的释义为“正极”(或“阳极”),也就是说,对于原电池,“正极”(英文中为“cathode”而汉语)译文为“负极”(或“阴极”),“负极”(英文中为“anode”而汉语)译文为“正极”(或“阳极”),即如表2:

这样,在原电池中,不仅出现英文、中文相互矛盾的情况,也与电解池中相关电极的名称相悖。

综上,不论对于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美国化学教材中关于电极的名称和规定更加明晰、简单、一致,电极名称只与该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类型(氧化或还原)有关,即名称只与反应本质有关,而与所处环境无关。

使用英文电极名称在记忆上也很方便:以元音字母开头的反应(Oxidation)对应的电极一定是元音字母开头的电极(Anode),以辅音字母开头的反应(Reduction)对应的电极也一定是辅音字母开头的电极(Cathode)。

笔者个人认为,美国化学教材中对于电极名称的规定不仅简单、方便,而且更加科学、合理。

上一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 下一篇:对成都发展城际高铁的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