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高职建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浅析

时间:2022-10-21 06:23:29

工学结合的高职建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浅析

【摘要】:文章从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客观要求入手,分析了现阶段建工专业高职专业教师的现状,并提供了我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一些做法和尝试,旨在为高职土建专业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团队

An Analysis of Combin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Wang Xudong, Zhang Songjuan

(Liaoning, Shenyang 110122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from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present stage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 and provid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in construct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combining some methods, aim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ivil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guid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tudying in practis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team

【作者简介】王旭东(1969-),女,浙江奉化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工系,副教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技术、教育管理。张颂娟(1963-),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工系,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结构、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教研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成果之一。

工学结合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理想的途径和有效手段。实施工学结合,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实践技能的引导者。然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学团队建设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高职教育对建工专业教师的客观要求

1、高职教师具备双重角色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专业人士,同时兼具教师功能。要求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和所在岗位或岗位群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并懂得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建工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施工相关的全部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

2、高职教师的工作具有创新性

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同于其他类高等教育的教师,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偏低,学习能力稍差,所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要在教学教法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结合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新颖的教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这样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

3、知识技能要与时俱进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高职教师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施工管理人才,必然要紧跟行业的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现有知识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所以建工专业教师始终不能脱离施工现场,只有工学结合才能使之得到保障。

4、专业教师要注重学生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能力,要在教学中针对土建施工进行职业操守、职业精神的教育,教育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优良品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专业学习,在就业方面给予帮助,甚至会在学生毕业后五年内对其执业过程给予指导和影响。

建工专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教师来源单一

建工高职教师来源本应一部分来自高学历的建筑类高校毕业生,更多的一部分应来自工程实践的施工企业。但现阶段由于高职院校要上层次、搞科研、出成果。所以一味引进高学历的科研人才来任教,这样难免教师的理论水平强于实践水平,而且年龄偏轻,经验不足。这样的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另一方面,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现状是,现场不乏高技术的能工巧匠但普遍学历水平偏低,不能适应高职教师的学历要求。即使有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员,也往往忙碌在施工第一线,无暇分身,而且做施工收入可观,没有人愿意改行从事教师职业。

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职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团队整体结构应专、兼职结合;二是教师个体要具备“双师”素质。现阶段双师结构比较容易解决,主要体现在聘任一定比例的具有施工经验的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任课,但授课过程中比较积极的方面是学生得到了来自工程实践的最新信息,但一些问题也体现出来,首先施工行业比较繁忙,技术水平高的兼职教师没有太多时间来校任课,工地离不开。其次,来自一线的兼职教师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知识,疏于对学生的课堂管理。第三,兼职教师适宜在施工现场授课,但施工企业出于安全生产考虑是绝对不能允许这样操作。以上三点引发的后果就是土建施工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十分不稳定,而且效果并不突出。所以从长远角度讲,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或许更加可行。

教师培训不均衡

培训提高是解决双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存在问题是:一方面由于培养目标体系不完善、培养经费不足等原因,一些专业课教师也因为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而不能及时获得进修的机会。另一方面如今培训的主办部门多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培训的重点都集中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更新和教法改革上,行业上的知识技能更新培训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高职教师培训更需要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横向联合开展。

工学结合流于形式的问题

工学结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是比较理想的途径,但现在面临许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专业教师的数量不足,教师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授课、教科研研究和学生管理方面,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很难抽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所以参与施工实践的时间上不能保障。另一方面教师的评聘工作与工学结合的实践能力提升没有太多关联,更多的是关注课题和论文。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第三,很多教师即使被下派施工企业实践,也不能保障全面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由于校方对教师实践中管理制度不到位,所以导致到企业实践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应付差事、走走形式,更谈不上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样的工学结合实际上对企业来说也是负担。教师下企业实践提升的效果并不理想。

工学结合的建工教学团队建设尝试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建设建工专业教学团队首先要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需求,确立本专业优先发展的方向。专业带头人首先应该熟悉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施工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使之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专业带头人应该研究高职教育的最新教育理论,并积极践行和推广,这就要求带头人必须定期参与国内外的高职教育理论的培训和研究,才能把建工专业的教学团队有效的带动前行。

2、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是专业教师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经验丰富,绝大多数都在超负荷承担教学任务。但长久脱离施工实践,必然也存在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骨干教师的培养,首先专业应克服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定期安排他们轮流脱产到企业参与工程施工,在施工中承担一定的技术管理工作,时间上要保证参与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把高职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一个评审条件,对参与实践的老师要求必须拿出实践成果,与企业合作发表若干论文、完成科研课题、完成企业的内训工作或参与专利的发明等工作。这样做法对企业来说这些老师成为了技术力量的补充和科研力量的支撑,对于老师来说增加了参加施工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会更加贴合施工实际,更加行之有效,从而对学生的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基本来自于建筑类研究生院校的毕业生,他们高学历,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技能不足。而且对高职教育的方式方法非常陌生。所以他们面临的是双重提高的要求。首先要对他们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主要采用指定骨干教师对其一对一的指导,通过听课、试讲、评课等环节提高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参与施工实践。要保障实践的时间和效果,定期要求他们做出工作述职,总结学习内容。其次要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和参与注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对取得成果要奖励。第三,要青年教师深入研究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学会因材施教,以自己的成功就业经历去指导学生实训和就业。

4、兼职教师的管理

兼职教师对于建工专业来说是非常不稳定的一部分,由于行业及施工工作的特殊性,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针对兼职教师的授课中学生管理薄弱的特点,专业要配备专任校内教师进行助教式管理。同时来自施工一线兼职教师还应当承担起与校内专业教师进行技术交流的任务。通过专业交流使得校内的专业教师对行业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对自己课程相关的内容可以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5、教学团队活动的创新

尽管教师们教学工作十分繁忙,但定期的教学团队的教研活动确不容忽视。团队每年要对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专业回访,通过访谈和调研问卷,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进行课程的调整和整合。定期对实训学生进行走访,了解施工现场实训学生的知识技能空白点,征求实训单位的意见,为后续的课程内容设置提供参考依据。建工教研活动涉及面比较宽泛,涉及技能大赛培训、实训条件建设及管理、就业研讨、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等,方方面面无一不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工学结合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老师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还凭借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优势为企业服务,积极参与企业一线的监理和技术研发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参与工程实践的老师受到施工企业的欢迎,培养的高职学生受到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我校建工专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招生就业形成了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柏育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双师建设比较研究高教探索 2008(4)

【2】李开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10(12)

【3】王学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教育与职业 2011(11)

上一篇:现有贷款政策制度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下一篇:电气工程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