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应有战略思维

时间:2022-10-21 05:23:53

宏观调控应有战略思维

宏观调控要发挥有效作用,必须改革现有的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必须与改革相结合,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从当前来看,加强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无疑是必要的,它对于改善经济运行的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笔者认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应当构成“三位一体”的战略组合关系,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首先,宏观调控不仅应当注意短期政策效应,而且应当注意与中长期战略的衔接,特别是当经济运行显示其深层次结构问题时。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从直接表现看,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过剩)、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长过快这样的总量问题。而透过这些总量问题,则反映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动力结构的矛盾,投资拉动、消费拉动与出口拉动之间呈现失衡状态。投资的比重越来越高,接近50%的水平。消费的比重偏低,从2000年到2006年,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从62.3%下降到49.9%。这种情况也体现在三产结构上。第二产业增长持续攀升,体现了投资拉动型的增长特点。从出口拉动看,中国净出口率从35.3%上升到42.5%,导致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央行被迫释放等量货币,由此成为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因此,宏观调控对总量的调控以及其他措施,必须与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联系起来。进一步说,必须着眼于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使宏观调控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并且从根本上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有效发挥作用。

其次,从现有情况看,宏观调控必须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宏观调控的作用受限于现有经济体制的状况。当前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存在的两难选择,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种情形。尽管中央银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流动性过剩,但由于外汇管理制度使得外汇储备的增加等价于基础货币的投放,所以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受到限制。从更深层次看,货币要素由于受到要素市场、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市场发育状况的限制,因而关于货币调节的政策功能有明显的局限性。土地的流动性低,流动性不能与土地要素有效融合,使得那些可以流动的土地价格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房产价格扭曲。流动性也不能有效地通过金融载体传输到农村、中小企业等领域,因为金融体系市场化发育程度不足。流动性还不能有效地进入垄断行业,使资本的用武之地受到限制。在这一意义上,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是一种不均衡的过剩。因此,宏观调控要发挥有效作用,必须改革现有的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必须与改革相结合,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所以,宏观调控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三位一体”的战略组合,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要求,是战略思维在经济发展领域运用的结果。我们需要在这样的战略视野下深入研究这一组合的内在关系。当前,既要研究宏观调控政策的即时性效应,也要研究其中长期的影响,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一致;同时,更主要的,需要具体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规划,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框架下进行宏观调控的设计。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宏观调控政策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协调性问题。改革对于经济的良性发展是更为重要的措施。凡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的改革措施应当果断出台;条件不具备的,应当在宏观调控与改革的协调性设计中进一步为改革创造条件。所以,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不仅要在政策层面着力于解决通货膨胀和经济偏热的问题,而且要在战略层面解决好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问题。

上一篇:打造中国一流的智库 下一篇:高度关注美元汇率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