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是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

时间:2022-10-21 04:20:40

关注民生是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

2006年中国娱乐圈出现了令人深思的倾向。曾拍过《黄土地》的陈凯歌、曾拍过《秋菊打官司》的张艺谋和曾拍过《天下无贼》的冯小刚,不约而同集体转型古装商业大片。但历史好像在有意和人开玩笑,主动迎合西方观众胃口的大片并未得到西方人青睐,而贾彰柯导演的《三峡好人》却在威尼斯电影节捧回了金狮奖。这样的结果似乎在提醒人们,西方人更关注中国当代平民生活。

贾彰柯说:“《三峡好人》无意评价工程本身,更愿意表达在那个满是残垣断壁的地方,人们颠沛流离但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不管收入高低,不管身处什么阶层,不管身在中国哪一个角落,生命本身是美丽的。”影片具有特殊的记录价值,贾彰柯是想把中国人在这个时代里的感受拍出来,他说:“底层是我最理解的人群,我就是那里长出来的。”“我是在讲出自己的话,太少的声音讲我们的生活,这可以说是我的责任感。”

贾彰柯的坦诚令人肃然起敬,我看重他关注底层的平民意识。无论从事何等职业,这种平民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与“国计”相提并论,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古代典籍中很多思想言论都力倡关注民生。《尚书》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离骚》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三国志》有:“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宋代苏辙有:“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经济社会越发展,民生问题解决起来就越重要。

关注民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妥善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凡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都涉及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无不属于民生问题。领导干部应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着力解决这些问题。针对36户居民合用一个卫生间的窘迫处境,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投入8000万元给辖区10100户居民老旧住宅改造独用卫生间,提升了老式住宅居民居住水平,这项“阳光工程”为群众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而一些地方习惯于在文件报告层面关注民生,停留在表面上的咋咋呼呼,遇到一些与政绩相关的具体问题,往往以牺牲底层百姓的利益为代价。

据《中国保险报》载,2006年6月,河南省濮阳市为了迎接上级暗访式检查,强行拆除合法经营的报亭、商亭,平时很热闹的一些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小饭馆、馒头铺关门多日,市民找不到早餐点,买馒头都成了大问题。有的业主被叫停四个月之久,失去生活来源的日子很难熬,生意中断后再翻身的希望也比较渺茫。为满足政府的某种政绩追求和管理要求,国民基本权利瞬间就会丧失,原本的正常与合法,凭官员一句话就成为不正常和非法,底层百姓的生活质量本来就不高,他们生活得紧张、劳累、窝囊,但他们以此为业,以此为生。为此该文作者提出一个“可正常生活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不因执政行为、公共政策而妨碍老百姓的(被现实条件所规定的)正常生活。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重于惠民。关注民生是一个沉甸甸的承诺,决不是挂在嘴头的几句空话。老百姓是很注重实际的,他们既要听你讲什么,还要看你做什么和怎么做,也要看你说得多还是做得多。建立制度,制定政策,采取措施,以利民、便民为基点,还是以扰民、劳民为代价,反映出平民在决策者心目中的实际地位。

创造优良政绩,既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也是群众对他们的希望。同志指出:要树立新的发展观、政绩观。这就意味着,创造政绩首先要以新的政绩观为指导。新的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因此,民生如何,民心、民意又如何,将是评价一个官员政绩如何的重要标准。在发达地区是这样,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讲创造新政绩,绝对不可以忽略关注民生。如果一个官员不关注民生、民心、民意的话,那么,你的任何政绩都将“减分”。

上一篇:棒棒·模特·画家 下一篇:富贵不能移 贫贱不能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