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率要方法,“光盘行动”在课堂

时间:2022-10-21 02:19:22

提高效率要方法,“光盘行动”在课堂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意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有赖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有赖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否。以《柳叶儿》课堂教学为例,从多媒体的运用、提问的艺术、情感的投入、情境的设置等四方面进行阐述,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及手段。

关键词:课堂效率;多媒体;提问;情感;情境

中饭吃罢,几个女生就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今天“光盘”了,眼中满是喜悦和自豪。看来,“光盘”的思想意识已植根在学生心中,而今天的这堂课也真正成功了,它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意识。

立刻,在本堂课上收获的点点滴滴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这篇课文是《柳叶儿》,是一篇忆苦思甜的文章。“苦”又“乐”着,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但又是必须理解的;让学生跟着作者忆苦思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没有切身体会,所以在课上如不采用些方法,估计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就本课教学内容,谈谈我对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考,力求在《柳叶儿》中寻求多元课堂教学方式。

一、多媒体的运用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向导和动力,更是步入语文天堂的敲门砖,只凭传统的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图、文、声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讲授《柳叶儿》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柳树的图片,学生立即就联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优美诗句;接着,抛出一个问题:“柳树除了欣赏,还有什么用处呢?”这就很好地导入了文本;再有,柳树婀娜的身姿,又与本文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极好地激起了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

2.拓宽文章背景,扩大课堂容量

在讲授《柳叶儿》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作者的生平,既帮助学生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利于深层次理解文本;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疑难字词,既很好地检查了预习情况,又省去了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还能更快地指出易错的字词;几个贯通全文的大问题也在多媒体上展示,这样既扩大了课堂容量,又使问题更具直观性。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学生也能愉快地接受。

二、提问的艺术

1.好的提问,能起到当堂反馈的作用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词语、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反省教学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使教师及时弥补原先课堂设计的不足。在讲授《柳叶儿》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剁碎”这个词的意思和写法,我问了个问题:为什么剁是“刂”偏旁呢?学生的回答,剁要用刀的。反馈的结果,说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词。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既能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词,又让学生对这个词产生更深的印象。

2.好的提问,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感情的激荡,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语文。在讲授《柳叶儿》时,我先问了个问题:柳叶儿除了欣赏,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说表达相思依依惜别的“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有说柳树见证人物高尚情操的,《五柳先生》就是明证;也有说柳叶儿能吃的,譬如《柳叶儿》一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又很好地进入了文本。

3.好的提问,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

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还没启动时,教师的提问能促使学生主动寻求答案;当学生的思维向前推进时,教师的提问又能帮助他们开辟新的通道;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的提问会使学生明确方向。在讲授《柳叶儿》时,我就问了几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作者对柳叶儿的情感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为什么“乐”;真的“乐”吗等等,这几个问题构建在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上,使学生更能把握全文脉络、理清文章思路,中心的概括便水到渠成了。

总之,一堂课要提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

三、情感的投入

1.教师要有丰富的肢体语言

丰富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学生表现好时,竖起大拇指、热情鼓掌,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的动作都会给学生带去暖流。多些赞扬性动作就可能将问题由难化易,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师要带着情感朗读

情感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我在讲授《柳叶儿》时,就特别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和有情感的朗诵。朗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时,我采用了欢快的语调,语速稍快,并且做出了左右手摇摆的动作,当然,脸部的表情是欢愉的。这样,一下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状态中,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在那么苦的情况下,我却能那么快

活”了。

随着课文内容的逐渐深入,我又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苦”的滋味。这时,情感朗诵又一次成为关键的一笔。朗读“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咯嘣响……通身又是一阵阴凉。”时,我用了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时又加了一个脖子缩紧、全身抖动的动作。那时,他们对那种“苦”的滋味就深有体会了。

四、情境的设置

在讲授《柳叶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苦中带涩”的情感,我设置了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家长,看到孩子要去抢柳叶儿,你会怎么想呢?这个情景的设置,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那种乐中的苦滋味,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

反思《柳叶儿》的教学过程,发现有很多方法和手段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帮助,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进行尝试和运用。学生“光盘”意识的增强,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思想意识方面的重要性。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方式,切实把握课堂实效,将成为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潘荣平.多媒体的好处.湖南教育,2001(10).

[2]王守宏.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中国民族教育,1996(04).

上一篇:相信自己能行,证明自己真行 下一篇:浅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