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1 02:11:55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特别是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着各种不足。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 培养

近年来,高中语文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新课改中明确提出,现阶段下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哲学是其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智慧和思维的源泉。下面就根据现阶段下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1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在长期以来国家不断地在增大教育投入,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教育资源的分布并不平衡。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数理化、政史地、音体美均需要了解,加上语文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常常会出现各种“波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很好的教学艺术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才能够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大城市中优秀的语文教师众多,但是在中部和西路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却较为薄弱。

1.2 语文教材中的哲理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近些年来,我国的语文教材经过几次修订,已经体现出了开放性、灵活性和艺术性的特征,几乎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都渗透着哲学思想,高中语文教材同样如此。但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角度来看,教材的质量不仅对学生读写能力有直接影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语文的“人文性”角度来看,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尤其是古代的篇章,都有着极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将主要的精力放置在表面的教学中,很少深入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哲学内涵。

1.3 教师与学生的哲学素养偏低

长久以来,社会各界对于语文教书的关注都主要是其教学经验的多少和专业技能水平上,很少关注教师的哲学素养,实际上,哲学素养对于教师的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高中教师哲学素养普遍不高,由于缺乏哲学素养,教师往往难以理会到文章中蕴含的内涵,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此外,虽然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已经接近成年人,也有着成熟的品评能力和辨别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高中生哲学素养依然有限,分析、思考、评价和判断的能力相对较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应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分数的提高上,学生也是为了考试而学,在这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就导致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鉴赏文本要素,提高哲学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篇章都是文本,在解读文本时,要从结构、人物、主题和语言等角度来入手,同时,要注意到,高中语文新课改明确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哲学思维有着反思性的特征,该种思维是学生的观点、认识和想法在头脑中汇集和交锋得出的结论,是一种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哲学规律,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这些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从普遍思维上升至辩证思维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文章的人物、结构和主题等方面来分析,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从“奖赏”的教学来教学,品味其中的语言以及情景关系,还有一些教师是从“探究”的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来品味现实中的人生。实际上,《荷塘月色》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荷塘和月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进行整体的感知,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荷塘”和“月色”的感受,学生谈完感受后,教师就可以引入主题,引导学生从意向、景物和意境来进行感知,了解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2.2 对文章的主题进行辩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阅读活动有着明显的个体化特征,“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面对着同样的篇章,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长久以来,学生都希望做阅读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研究者。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这种需求却没有被充分的挖掘,为此,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对于学生要做到有问必答。

2.3 对人物形象进行辩证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包括意境、人物以及意象等等,其中,人物是最为主要的构成要素,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都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类人物特点的综合反映。从古到今,只要是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都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映入到人们的脑海之中,也会给人们的心灵带来震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分析人物的形象:

首先,着眼于时代背景,对人物的矛盾性进行辩证的分析。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重现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学内涵。

其次,立足多种角度,辩证的分析人物的形象。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坛精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的挖掘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哲学价值。

上一篇: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下一篇:初中语文“爱心教育”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