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作品解析

时间:2022-10-21 01:07:18

公共艺术作品解析

“粹歌曲《霍斯特•维塞尔之歌》的第一句歌词为题,中央那面旗帜上写着《召唤——伊朗的德国工业》。骷髅头是纳粹德国党卫军的标志。其他旗帜上罗列着德国公司的名单。”[1]23装置由两面旗帜组成,旗帜上标志着一些公司的名称,这些公司都曾经向伊拉克出售过军火的公司。装置创作在三座古典主义建筑的广场上,“其中两座建筑面对面,一座是希腊罗马实用艺术博物馆,另一座是古希腊作品罗马仿制品皇家收藏博物馆。”[1]24这两座博物馆通过铺满草坪的广场通向第三座建筑——神殿门。在二战时期,希特勒的建筑师“保罗•路德维希•特罗斯特为广场的第四面设计了两座笨重的建筑,一座作是希特勒在慕尼黑的办公处,另一座是纳粹总部;在它们前面有两座所谓的荣誉殿堂,是由纳粹修建的,里面埋着1923年慕尼黑未遂的死难者。战后,这些‘殿堂’被美军炸毁,原先纳粹党的机关大楼现成为了音乐学院和慕尼黑大学的艺术史学院。”[1]25哈克这件作品目的是为了发展纳粹的过去和近期德国历史之间的联系,旗帜上用哥特式的字体写上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用于军事目的为伊拉克提供军事装备的德国公司的名字,“其中包括协助萨达姆•侯赛因生产化学武器与核武器计划的材料。

西门子公司因提供核技术也在作品中被点名,戴姆勒——奔驰公司下属的航天技术公司MBB,与法国伙伴一起,向伊拉克出售了直升机与导弹。西门子和MBB两家公司的总部都设在慕尼黑,像许多给萨达姆.侯赛因提供武器的厂家一样,从前也向希特勒提供过武器。”[1]25哈克通过制作这件作品,唤起民众对于历史真相和现今的社会状态的反思。哈克不希望德国的政治走向是一种不幸的历史连续性中,他试图用历史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唤起人们对现状的反思。事实证明,哈克的这件公共艺术作品引发了民众对过去的思考和真相重新认识。1993年,哈克和白南准(NamJunePaik)代表德国参加第四十五威尼斯双年展。在1938年的时候,德国馆重建的项目是由希特勒下令的,重新设计了外观并且运用了希特勒最喜欢的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将半圆形的后殿加入到中央画廊。

哈克在双年展上推出了《德国》(GERMANIA)(图4)这件装置作品,直接以双年展的德国馆历史为基础展开构思。当年德国馆的纳粹背景到如今新德国的统一展现了哈克所具有的历史性视野的观察角度,在建筑内部,哈克暗喻了德国的纳粹历史。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地板被有意地挖掘翻开,遗落在地上的是一些地砖瓦砾,让人产生出一种令人痛心的情感,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战后被摧毁的广场和建筑,或是倒塌的民房和学校。原有1945年的纳粹徽章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德国统一后1990年制造的德国马克复制品。当观众走进国家馆时,映入游客眼帘的是海报——1934年希特勒参观威尼斯双年展的照片(图3),如今的展览地点变成了展览品,哈克复原了它原始的意义和作用。“许多游客惶恐不安地犹豫地通过展览馆,回音的噪声在明亮冷清的馆内回旋,被‘德国’字体占领的废墟装饰着展览馆的半圆形后殿。当希特勒纳粹妄想对柏林重新命名为‘日耳曼尼亚’时,这种不朽的城市建设项目得出的结论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的。”[5]这件作品使观众重新面对尘封已久的历史片段,重新开启了希特勒时代和当下的德国政治时代的思考。

作品带给人们的追忆是解放性的,将囚禁在过去的阴影解放出来,这件作品被看成是具有政治意味的公共艺术。汉斯•哈克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关于历史性事件的解读,《举起旗帜》《德国》这类作品的共同点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和法西斯意识形态的反思,在这两件作品中,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历史事件上,哈克想尽办法营造二战时期的氛围,让观众参与作品的创作,回想那段战争遗留给人们的历史创伤,让人们重拾那段历史记忆,反思战争对人类文明世界的摧毁,这三件作品唤醒了对那些经历了战争苦难的民众的思绪,让他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哈克有着敏感的观察视角,更是通过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人们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被唤醒。

作者:曹一帆

上一篇:建筑管理项目控制研究 下一篇:硅灰石对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