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20 10:58:55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实证分析

[摘 要]当前我国人民币面临着持续的升值压力,汇率改革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汇率改革会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看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文章采用中国1994-2007年数据,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是引起汇率变化的原因,但汇率的变动对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差额并没有影响。因此,如果单纯靠改变汇率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不现实的。

[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汇率 国际收支 协整 格兰杰因果检验

当前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关系问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在国际收支的调解中,汇率是一个重要的变量,但是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国际收支对汇率有何影响,反过来汇率对国际收支又有什么样的影响,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说明。文章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国际收支和汇率在长期是否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一、理论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的分析方法目前西方流行的主要有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其中弹性分析法是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分析法。

弹性分析法主要由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但是,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是有时滞效应的,即J曲线效应。由于各种原因,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收支首先得到恶化,过了一段时间后,等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

二、计量分析方法

1. 数据的选取

本文意在反映我国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的长期的真实关系,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文章选取了1994-2007年的人民币汇率和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下的收支差额作为分析变量。由于官方公布的汇率是名义汇率,不能正确的反应我国实际汇率水平,因此,就采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文章中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是通过国外消费价格指数和国内消费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即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消费价格指数/本国消费价格指数。实际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对外实际贬值,相反,实际汇率下降意味着本币对外实际升值。由于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国,而且文中提到的汇率一般都是跟美元比价的,因此,在计算实际汇率时,外国的价格指数就用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代替,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人民币名义汇率*美国消费价格指数/我国消费价格指数。

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下的收支差额分别用RER和CA表示,但为了克服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可以取自然对数并用LNRER和LNCA表示。文中我国数据来源于1995-200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美国数据来源于美国统计局。

2. 单位根检验

文章采用Dickey&Fuller提出的考虑残差项序列相关的ADF单位根检验,检验变量的稳定性,对于非平稳性的变量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利用Eviews软件,对变量LNRER和LNCA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通过检验发现LNRER和LNCA均为平稳变量,如表1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10%(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

从表中数据可知,原有的时间序列数据在10%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原时间序列的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

3. 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能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则称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是协整的,称得到的平稳的线性组合为协整方程,可以认为协整方程的存在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目前协整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和Granger提出的两阶段回归分析法,二是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基于VAR的协整系统检验。由于本文只有两个变量,故选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来确定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

用E-G两步法进行回归:用LNRAR对LNCA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对模型的残差序列e做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则说明两者之间有协整关系。对残差的ADF检验如表2

表2残差的ADF检验结果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 Fuller test statistic -2.8500 0.01580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4.0681

5% level -3.1222

10% level -2.7042

检验结果显示,e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果,因此可以确定e序列为平稳序列,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和经常项目差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4.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即是由汇率变动影响国际收支变动,还是国际收支变动影响汇率变动需要进一步验证。格兰杰(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解决此类问题。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滞后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就认为X是Y的格兰杰原因,同理也可以考查Y是X的格兰杰原因。

因此本文选用1994―2007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和经常项目差额的年度数据,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达到0.19094,因此拒绝第二个假设LNCA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RER,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00575,因此接受第一个假设LNRER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CA。即汇率变动不是引起经常项目差额变动的原因,相反,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时引起汇率变化的原因。

三、结论

文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常项目差额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变量的Granger因果检验,来分析汇率和国际收支之间的长期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长期,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化是引起汇率变化的原因,而汇率的变化不能引起一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一国想要调节或改善国际收支,单纯的只是通过汇率来调节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我国应继续保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依靠其他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

参考文献:

[1]刘昕昕.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国际贸易收支关系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6):39-43

[2]郭颂,钟毅.中国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动趋势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7):33-35

[3]缪小眉.国际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证分析.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4]任云鹏,高琦.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389-390

[5]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不学出版社,2005

[6]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