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权衡

时间:2022-10-20 09:46:53

英语教学中的权衡

英语教学的开展在中国也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普通老百姓对于英语的认识也从过去的零知识到现在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新的局势下,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的任务也是越来越重,从一开始的只是对于字母发音的教学到现在的重视听,说,读,写四种技巧的全面重视。从一开始的只是口头,教鞭的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从一开始对于英语一无所知的学生,到现在从小就双语教学,甚至是从国外回来的学生。可见,我们的教学工具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但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任务却是越来越复杂,面对的受教育者水平也是越来越高。那么作为一名高中的英语教师,在一线的几年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在既要想教学有创意,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又想教学成绩令人满意。那就必须注意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几点权衡术。

一、教学主体的权衡

在教学过程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就是有两个主体,老师与学生。在一节课的进行当中,谁是主导在最近几年也是教育界一直讨论的一个问题。一开始的时候基本提倡的是老师是主体,老师一堂灌,结果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得够呛,学生的效果却是令人大跌眼镜。在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之后。教育界又提出了新的理念,那就是以生为本,让学生占领整个课堂,让学生来预习,让学生来讲,老师在课堂中只是起了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教育理念我觉得在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下,是不会有好的成果的。最起码考试成绩是不会太理想的。那么在我的教学当中我就运用了我的权衡,即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按课堂形式来分工。基本模式就是老师是新授课的主体或者是问题的提出者,在教学的前几节课来完成教学的重点,后几节课就是学生的相对练习。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教学工具的权衡

前面也提到过,现在的教学工具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现在最为普及的就是教学的多媒体化。教学的多媒体化确实给课堂带来了很多的便捷。老师可以省去了写板书的麻烦,可以用打字来代替,或者是提前的WORD备课。同时还可以放映与课文有关的文章片段或者是相关的历史背景,可以使课堂丰富起来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是教研版的课本,在第六册选修课第二单元是外国文化,当时放映了一段关于纳尼亚传奇的片段,效果非常好。但是到底在课堂当中多媒体的占有量是多少呢。我们是否真的应该放弃传统的教鞭和粉笔呢,这还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话题。作为一个21世纪的新时代老师,按理来说应该是提倡现代科技的教学,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觉得还是权衡一下科技与传统。因为老师是学生的典范,学生的眼睛盯着老师的行动。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既有新科技的多媒体,也有我的板书。

三、教学内容的权衡

教与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同时,老师与学生也是互换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给我纠正过母语的发音错误。英语授课有很多内容,那么哪方面作为教的主要内容呢?是单纯的单词短语记忆呢还是外国文化的了解呢,还是两者的结合呢。要是两者的结合,那么各自的比例又是多少呢?当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单纯的文字记忆,但是高考的指挥棒在那里。我们谁也不敢忽视记忆文字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我的经验就是在尽可能重复单词短语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地理人文,不同的处事理念。这样的话,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国家的时候,可以在了解当地风俗的情况下,可以把中国的文化也发扬光大。

四、教学目的的权衡

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我们总会最后写上我们教学目的是什么。但是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教学英语的目的最终是什么。到底是培养高分低能的应试儿还是培养真正的新时代的四有人才。

现在的学生见识多,接触的事物较之以前也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也不想自己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他们要求有新的受教育方式,想自己学的会被以后所用。说实话,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很是矛盾。我们离不开高考的指挥棒,但是学生要求也是不得不考虑的。所以,还得需要我们的权衡。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我们只有围绕高考这个点旋转,尽量转的范围大一点,远一点。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的出发点就是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点小小的成绩。在现在教育的模式下,想走一条不同的路,这条路要使我跟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娱乐身心,做到真正从教与学的过程当中找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我的内心便真的实现了我的所说的小成绩。这一点成绩说是小,但是对于我自己应该是自我的肯定,自我价值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从这个角度,对于我,一个普通的教育者来说应该又是很重大的。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需要我积极的主动的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上一篇:三步引导“小霸王” 下一篇:构建和谐课堂,提高地理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