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锻炼法对高校教师健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26 01:24:27

四合一锻炼法对高校教师健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为了解决高校教师无时间锻炼、健康水平差、且没有具体操作性强的锻炼方案的现状,本文采用“四合一”锻炼法,即采用四种锻炼法的随机组合,达到每天锻炼的一种健身习惯。并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150位在职教师进行实验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提高了我院体育人口比率、降低了亚健康发生率、对教师生理状况、心理与社会适应状况都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锻炼法;高校教师;健康水平;实证研究

1前言

1.1意义

清华大学率先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50 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公民体质和心理素质,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5%。但是,由于高校教师工作任务重, 保健意识淡薄, 身体锻炼主动性严重不足,从而导致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数量稀少,亚健康状况严重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以四合一锻炼法来提高高校教师身体素质与锻炼意识的实验,从而培养高校教师良好的健身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以实验法来测定四合一健身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高校教师健身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身体锻炼方法,以达到摆脱“亚健康”状态的干扰,使其精力充沛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及终身受益。

1.2高校教师健康水平现状

上海社科院曾公布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 ~54 岁,比人均寿命低了近20岁。2009 年杭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课题组对杭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有67. 9%的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张永军在《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探因》调查结果为:高校教师体育人口比例不足10% ,远远低于全国体育人口的平均数31%。华东师范大学赵琦认为:高校在职教师的生活方式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对健身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健身行为不足,维持身体健康的意识转化到实际的对比效率不够。吴家琳在《我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健康状况》中指出:高校教师身体健康水平日益下滑的现状, 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须重新审视事业与健康的辩证关系增强体育健身意识, 使体育真正进人到我们的生活中。李建华在《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结论中提到高校教师的体育行为现状不容乐观, 应采取各种手段促使他们积极的行动起来, 真正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

1.3概念界定

1.3.1所谓“四合一健身法”就是指通过校车保健操、校园课间操、校园健身走、学校健身兴趣小组这四种健身方法与手段的推广,来达到让每位老师能在学校工作的时间里,充分挖掘高校教师可利用时间和零碎时间进行针对性强、简便、易学的身体锻炼,自由选择与搭配,化整为零,达到每天健身的一种锻炼习惯。

1.3.2 体育人口、体育锻炼者、非锻炼人群:我国确定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是每周参加体育活动频度不少于3 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体育锻炼对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两次体育锻炼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若间隔14天锻炼1次,其效果是零,即等于没有锻炼,要想取得锻炼效果,每周起码锻炼1次。因此,本文将每周能够参加1次或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高校教师就视为体育锻炼者,而体育锻炼少于每周一次的高校教师我们就视为非锻炼人群。

1.3.3亚健康诊断标准:根据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其中CMI内容包括18个部分,195个问题,每题选“是”1分、“否”0分,全部得分相加得CMI总分,美国人常用的CMI总分筛查临界值为30分。许丽英等人将CMI译成中文后做了进一步修订,提出了适合我国不同性别的筛查标准:男性CMI总分≥35分、女性CMI总分≥40。本文采用高校教师亚健康CMI调查问卷,男性CMI总分≥35分、女性CMI总分≥40分,且不患病作为区别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范围涉及七个系一个部共150名教师(随机抽取酒店管理系20名、旅行社管理系20名、旅游规划系10名、外语系40名、艺术系20名、烹饪系10名、工商管理系10名、社科部20名),调查人数占全院教师总人数的80%。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 包括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类研究、对策分析的研究、目前锻炼法的种类、方法及效果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①问卷调查法采用定向、随机发放的方式,发放《高校教师亚健康调查问卷》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调查表》共150份,问卷1是CMI量表,问卷2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状况、体育锻炼的情况等内容,回收146份,回收率为97.3%,剔除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2%,其中男教师45人,女教师93人。问卷发放前,请有关专家、教授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认为问卷的效度较高。问卷回收后,间隔一周对艺术系20位教师采用小范围重测法信度检验,并对两次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865,P

2.2.3实验法: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校工会牵头,对全院教职员工开展为期半年的“校园四合一健身法”的推广与促进活动,鼓励教师利用自己在校的空余时间,选择合适自己的锻炼方式,将这四种健身法随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校园健身的氛围,养成体育锻炼的一种生活习惯。

实验一:校车保健操的推广实验,我校有校车6辆,每天坐校车上下班的老师大约在百人以上,且校车上时间均在40分钟以上,我们设计了座椅操及穴位按摩操进行推广,主要是几大穴位的按摩和适合车上练习的小幅度身体拉伸,目的在于缓解教师颈部、肩部、腰部、手臂的不适。

实验二:校园课间操推广实验,我校由工会组织,在上午和下午课间分别组织教师自愿参加第八套广播操的锻炼,每天抽一点时间来活动筋骨,伸伸胳膊弯弯腰。推广课间操,目的在于通过伸展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等手段,帮助教师强健体质、消除疲劳,养成锻炼的习惯。

实验三:校园健身走推广实验,校工会专门请来专家对全院教师开展了健身走知识的讲座与宣传,并设置了我院的健身走路线,鼓励广大教职员工能利用餐后或课余时间在风景迷人,空气清新的校园中进行最便捷的健身形式――健身走锻炼,有利于缓解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实验四:学校健身兴趣小组推广实验,学校工会组建了院教师篮球兴趣小组,院教师瑜伽兴趣小组、院教师羽毛球兴趣小组、院教师乒乓球兴趣小组。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定期参与锻炼,目的在于不仅提高教师锻炼的兴趣和运动能力,还有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的心情得以缓解。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实验研究

3.1.1我院教师的基本情况介绍:本次共调查了138位教师,其中男教师45人,女教师93人,从年龄上统计,35岁以下教师有51人,36岁-45岁的教师有52人,46岁以上的教师有35人。从职称上统计,初级职称 31人,中级职称65人 ,高级职称42人。

3.1.2四合一锻炼法对我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影响

从表1统计可见,在实验前,根据亚健康的诊断标准,我院138位教师中有98 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71%。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有29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35岁以下教师人数的57%;36~45岁的教师中有4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36~45岁教师人数的77%, 46岁以上的教师中有29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46岁以上教师人数的83%;经过6个月的实验后,这138位教师中有91 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66%。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中有30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35岁以下教师人数的58%;36~45岁的教师中有34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36~45岁教师人数的65%;46岁以上的教师中有27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占46岁以上教师人数的77%;数据分析得出:我院教师实验前,亚健康率71%,高于2009 年杭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课题组的调查结果67. 9%。经过半年的实验后,我院的亚健康发生率66%基本与杭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持平。从年龄上分析,35岁以下的教师虽然亚健康发生比率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应该是年轻、身体底子好,生活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小,但实验后数据不降反升,可见年轻教师的体育锻炼意识还很薄弱。36~45岁的教师实验前后的亚健康比率降低的最快,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36~45岁的教师是这次四合一锻炼法推广中的主力军,可见四合一锻炼法在学校里开展的可行性。46岁以上的教师实验前后也有明显的变化,提高的比率要明显小于36~45岁的教师,分析原因应该是年龄高,身体状况较弱,健康状况的改变也相对较慢。总的来说,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对预防和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发生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对36~45岁的教师效果更佳。

3.1.3四合一锻炼法对我校教师体育人口比率的影响

从表2统计可见,在实验前,我院教师的体育人口为16人,占统计人数的12%,体育锻炼者人数为43人,占31%,非锻炼人群人数为79人,占57%,实验后,我院教师的体育人口上升为25人,占统计人数的18%,体育锻炼者人数上升为65人,占47%,非锻炼人群人数降低到48人,占35%。数据分析得出:我院体育锻炼者人口比率实验前31%、实验后47%,这两组数据远远低于2003年苏静等人调查得出的我国知识分子每周参加体育活动者为65.40%的结果。我院实验前体育人口的比例12%低于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调查课题组调查得出的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18.30%的结果。而实验后我院体育人口的比例18%刚好和全国的水平相当。从实验前后数据比较得出,数据上升最快的是体育锻炼者比率的增加。总的来说,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提高了我院体育人口及体育锻炼者的比率,增强了我院教师参加体育的意识,但还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的比例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将非体育人口转变为体育锻炼者还是我校要努力的方向。

3.1.4四合一锻炼法对我校教师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从表3统计可见,在实验前,教师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我评述是: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一般的人数为58 人,比率最高,占总人数的43 %,其次是认为身体状况较好的和身体状况较差的都是3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5%,第三是认为身体状况很差的为6人,占总体的4%,最后是认为身体状况很好的为4 人,占总人数的3 %. 由数据显示,有72 %的被调查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处于基本健康水平线及以下,而且还有较大比率的教师虽然自我评述身体健康状况高于基本的健康水平线,但从其身体不良状况的填写中许多人选了具有慢性咽炎、颈椎病、头痛、腰椎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由此可见,我院教师自身的健康结构较差,有较大比率的教师身体状况不佳。实验后,教师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我评述最大变化的是对自我评述较差的少了10人,比例降到了18%,自评身体状况较好的和一般的分别多了4个、6个人,比例上升了3%和4%,而评述很好的和很差的人数没有变动。而实验后身体不良状况的调查中,头痛、颈椎病、腰椎病的比例明显减少。可见,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使得一部分教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部分人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有了显著变化,可以推断这部分老师的生理健康状况也应该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对教师的生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1.5四合一锻炼法对我校教师心理与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

在实验前,我们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睡眠状况、情绪管理来测定教师的心理与社会适应状况的变化,在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来看87%的教师选择了满意,在同事是否对你满意的问题上74%的教师选择了满意,在你是否经常失眠的问题上,有20%的教师选择了经常失眠,在你是否容易焦虑的问题上,有25的教师选择了容易焦虑。

数据显示,我院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与热情较高,对工作的态度端正,人际关系融洽,但失眠与焦虑者人数较多,从而也反应出我院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而从实验后的数据显示对比,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对失眠和焦虑者两项上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能改善锻炼者的失眠与焦虑状况,从而体现了四合一锻炼法对教师心理与社会适应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对预防和改善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36~45岁的教师效果更佳。我院教师亚健康状况问题突出,不容忽视。

4.2 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提高了我院体育人口及体育锻炼者的比率,增强了我院教师参加体育的意识,但还没有真正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将非体育人口转变为体育锻炼者还是我校要努力的方向。

4.3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使得教师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评价较差率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另外教师的头痛病、颈椎病、腰椎病的比例明显减少。因此四合一锻炼法对教师的生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4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对失眠和焦虑者两项上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四合一锻炼法对教师心理与社会适应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四合一锻炼法的推广提高了我院体育人口比率、降低了亚健康状况、对教师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状况都有明显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实验后我院的体育人口比例、亚健康状况和全国水平及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这也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汪凌.杭州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浙江体育科学 2 0 1 0 (5)

[2]陈 平.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 [J] 体育教育 2010(12)

[3]韩传来.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制约因素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4)

[4]杨秀芝.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5)

[5]曾吉.普通高校青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6]徐宝庆.上海市高校中老年教师的健身现状与对策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增刊

[7]赵喜桂.湖北大学1998 年教师健康状况调查部分资料分析 [J]湖北大学学报 2000 (3)

[8]李建华.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 河北体育学院.2005(12)

[9]于敏.对福建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项目参与率的调查与分析 [J] 安徽体育科技2005 (8 )

[10]高秋平、戴国清.高校女教师身体健康及体育锻炼对其影响的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

[11]张永军.我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探因[J] . 体育学刊,1998 (2)

[12]赵琦.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 [J ]湖州师范学院报.2008(4)

[13]吴家琳.我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健康状况 [J ]体育学刊.2001(9)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浅析 下一篇:三步引导“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