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时间:2022-10-20 08:31:06

论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在众多学科中,数学这一门科目是比较呆板枯燥、单调和乏味的课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一生探讨的课题。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我在教一年级《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足球、魔方、牙膏盒、乒乓球等物体却十分熟悉,我让学生先对这些熟悉的物体进行分类看一看;动手摸一摸;让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形、正方形、球体的概念,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还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寻找这些物体,说出它们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再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孩子们做游戏,有的当商人,有的当游客,让他们去买东西、卖东西,在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加强了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使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在游戏中得到解决。

二、重视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动手操作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中,我让学生把正方形的纸对折,不管是边对折还是角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然后用斜线把一半画出来,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纸已经被平均分成了两份,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种不同的折法都表示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折出四分之一,学生会折出三种不同的折法。然后又提出问题:为什么折法不一样。但这几种都折出了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呢?从而引出关键词“平均分”。然后再通过分西瓜的游戏,小猴想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小猪想吃西瓜的四分之一,结果小猴比小猪吃得多,从而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来比较,让学生手脑并用,从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三、创设游戏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情景,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能让学生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比如,我在讲授《负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做游戏说反话,找出生活中的相反量,我说我在银行存了200元钱,学生就会说老师在银行取了200元钱,我说今天的气温是零上6度,学生就会说今天的气温是零下6度。通过说反话的游戏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设置游戏,让孩子戴上动物头饰,扮成小动物,老师告诉他们今天要去参加森林运动会,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让他们买好票,票上的数都是两位数的,然后要求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上车,孩子们就会考虑我的这个数比别人的大还是小呢?我应该什么时候上车呢?老师这时当司机,及时加以引导,通过游戏孩子们很快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由于数学课比较枯燥乏味,在设计时,多设计一些游戏环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在教学时及时做到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抢答,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在学习中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对他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冷言一句三伏寒”,及时的鼓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评价要幽默,这种评价能激活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

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微笑等待静听花开 下一篇:漫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