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时间:2022-10-20 08:29:19

以人文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文章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探讨了和谐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人文关怀的六个着力点并加以论述。

关键词:和谐校园 人文关怀 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

1.和谐校园建设中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和谐校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和谐的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环境。其中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其次,还应包括校园的融洽氛围,努力形成师生和同志间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共创发展。包括领导班子和谐、教师之间的和谐、师生和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谐校园文化、科学严格与人文关怀谐统一等等。

人文关怀是指以关怀人、尊重人为主旨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现状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指在校园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人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通过和谐的校园环境体现人们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

2.和谐校园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由于学校各个群体的差异和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爱好、知识水准、处事能力等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所有教师个体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等特点。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活动,相互影响,协调一致,表现为强烈的双边依赖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更要体现教师的管理者身份,体现其“主人”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如:聘任制方案的确定、校内结构工资的发放办法、考勤与奖励办法、学校校建规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等,这些既关乎学校的发展,又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可采用教代会的方式,座谈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等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体现其主人的地位。这样,教师一方面参与了学校管理决策,增强了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了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实现了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认同,使教师对学校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把教师和学校、学校领导融为一体。

人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人之一梅奥曾指出:“满足人的社会欲望,提高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士气高低与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士气高,干劲大,关键是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的关系,使人心情舒畅。”也就是说,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发挥教职工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教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此,学校领导除了应具备关心、爱护教职工的基本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对教职工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体现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对一个学校来讲,对教职工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努力搞好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工作环境,充分相信教师,相信学生。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发挥专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师生实现个人的价值。

3.和谐校园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的着力点

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铸和谐”。因此,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战略,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教师队伍建设提到重要位置,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学校管理坚持制度与人文和谐发展,在宽松的环境下来追求师生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倡“刚柔想济”的管理和教学理念。在关于学校领导的原则的问题上,适当的行政命令是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把各项任务与师生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把教师的提高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充分考虑到教学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3.2依法治校,提高学校的法制管理。法治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对于适当的制度要加以严格执行,对于不完善的法制,要在全体师生的集思广益下,进一步来提高制度的完善,同时加强师生的法律常识,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违反学校法规的师生要严肃处理,维护法规的权威性。通过学校的网络、广播等设施来进行法制宣传。

3.3加强校务公开的力度,为师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平台。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校务的逐渐公开,对调节师生关系,认清学校的各项事务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其他民主的权利,激发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享受到主人翁的权利,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3.4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抓住学校发展、师德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环境、人才队伍建设这几个重点,采取有力举措,深入推进,努力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同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同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同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学校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基地,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制订教学任务的长远目标,给予老师客观的评价,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

3.5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一个学校的文化,会直接反映学校的整体面貌。在师生之间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教学的互动性,完善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教学设施设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比如开展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

3.6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一个和谐的校园必须是在安全的环境下,才能使其具有意义,因此,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是重要的举措。一个安全的校园,才能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开设心理辅导中心,防止学校暴力的发生。

总之,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工作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管理建立在对教师、学生的充分理解、尊重的现实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上一篇:论城市化发展与养老金制度的关系 下一篇:浅析法律谈判的基本原则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