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风情范文

时间:2023-03-17 14:57:38

人文风情

人文风情范文第1篇

童话般的古堡与丛林湖泊交相辉映,宛如一段段旋律各不相同的乐曲,点缀在山间河畔;饱经沧桑的老城似乎从未受到岁月的侵袭,好像在热情等待刚刚“驾临凡间”的音乐天才们出现;迷人的风景区浓缩了最精华的多瑙河风光,沿岸掠过的山间城堡和葡萄园有如幻境;漫步在19世纪建造的环城大街上,在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辉煌的遗韵,无论白天或者夜晚,它的风情总是婉转多姿,让你永不厌倦……

这就是奥地利,一个有太过丰富的内涵让你应接不暇的“美丽传说”。

沉淀的历史风情

塞梅宁铁路

修建于19世纪中叶的塞梅宁铁路,是南部维也纳到的里雅斯特(现在位于意大利)铁路的一段。这条长约42公里的铁路在塞梅宁关口穿过阿尔卑斯山海拔898米的山顶,这一高度直到1860年都是世界上公共铁路所达到的最高点。当年,工人们为了铁路的顺利完成,足足用了五年的准备时间。他们在可能出现险情的地方做上标记,采取四种不同的方法施工,修建了16个大型的高架桥和15个隧道。当1851年蒸汽动力机车被采用后,塞梅宁铁路也随即成为火车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由于塞梅宁铁路是在地形复杂地区修建铁路的典范,所以其高质量和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于1998年被评为世界遗产。它也是全球第一条被批准成为世界遗产的铁路。现在,塞梅宁铁路不仅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带动了塞梅宁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美泉宫

美泉宫是奥地利的传奇,整座宫殿有1441间房间,内部全是金碧辉煌的巴洛克风格装潢,很多地方悬挂着茜茜公主的画像,花园内甚至有世界上第一座动物园和第一座温室。

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此,饮用此处泉水,觉得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这两个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雕像。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向东便是“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和热带植物温室。

维也纳历史中心

维也纳是从早期的哥特人和罗马人定居点发展起来的,后成为奥匈帝国首都,任何事物都带有浓郁的中世纪巴洛克色彩。建筑尤为如此,比如建于19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沿着壮丽宽阔的林荫环城大道,散布着维也纳最重要的名胜古迹,既有宏伟的楼群,也有纪念碑和各式公园。

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纳市中心的哥特式教堂,也是欧洲最高的几座哥特式古建筑之一,带有东欧教堂的浓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顶盖外面,绘有大面积色彩缤纷的图案纹,有“维也纳的精魂”之称。教堂始建于1304年,两个世纪后竣工,被认为是集几百年建筑艺术大成之杰作。它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以南塔最为壮观,高138米,呈锥体形直插云天。

音乐感染生活

在奥地利的每一个城市,音乐永远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剂。

在首都维也纳,跟这座城市有关的著名音乐家几乎都沉睡在中央公墓里,这是一份令人眩目的名单:莫扎特①、贝多芬②、海顿③、舒伯特④、勃拉姆斯,这还没有算上施特劳斯家族的大部分成员,更没有算上、维瓦尔第等在此留下深刻音乐足迹的名人。

与维也纳人聊天,可以让时间都变慢。当他们操着略带乡土口音的德语告诉你,维也纳的生活近一百年来就没有变化的时候,你能从中感觉到他们无比的自豪,“我们还是一样喝咖啡、看报纸、听音乐、泡温泉,惟一变化的,可能就是大家开始使用手机了”。而标准维也纳式的娱乐生活是,听完歌剧或者音乐会,在歌剧院旁的某个咖啡馆与两三好友聊聊天。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没有任何偏爱,那么在贝多芬住过的房子改成的新酒馆里,你也能对音乐产生其他的看法,这里,不分民族、不分年龄,快乐地歌唱是每一个人的权力。从骨子里,维也纳是一座音乐的城市,当你坐在马车上,伴随着悠扬的巴洛克音乐,进入美泉宫前马道的时候,这种生活方式会深深把你感染。

文明的“衔接”

奥地利人对于音乐的崇拜,折射出这个国家精神层面的信仰。从哈布斯堡王朝开始,奥地利就放弃了战争。在一次次警报拉响的时候,这个王朝用联姻的方式化解危机。几百年盛世太平的背后积淀了太多的忍辱负重,也养成了奥地利人性格里特有的“软弱”。他们只关心如何生活得考究,这里的考究包含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要求。

作为全世界最著名的艺术之都,奥地利贡献的不仅仅只有音乐。这里还诞生了伟大的作家茨威格⑤,他对于人物心理几近变态的痴迷让人又不难联想到另一个奥地利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⑥。此外,这个美丽的国度还有一盘美丽的思想盛宴――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哈耶克。

人文风情范文第2篇

在捷运站观察台北人

有人说,观察陌生人,是认识一个城市的第一把钥匙;若由这个观点来展开对台北的认识,不妨从熙来攘往的捷运站(地铁站)开始。

在捷运车站和车厢观察人来人往相当有意思,台北人虽然行色匆匆,在人满为患的站内却并不显得失序或特别喧闹;等候列车时,即使是在最拥挤的尖峰时刻,也都会守规矩地排队,而且先下后上,鲜少看到争先恐后的场景。大多数人在车厢内也都尽量不影响他人,看书的看书、看报的看报、玩手机的玩手机、发呆的发呆,即使是聊天,也不至于大声喧哗。尽管车厢内人很多,博爱座却总是会空出几个座位……

台北车站是台北交通运输的枢纽,是高铁、捷运、火车、客运、公交车的汇集点;初来乍到的旅客通常会被这里的复杂纷乱与快速的流动率吓到,纵使看来人潮拥挤杂乱,行人过客却是有条有理地按着动线前进,赶着到想去的地方。

如果说捷运是台北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等待捷运列车时的急躁,便是台北人的普遍形象,倒不见得为了什么而焦急,但大家总是一副要赶着去什么地方般的急切,脚步似乎慢不下来。

咖啡文化蔚为风潮

认识台北的另一把钥匙,是咖啡馆。台北人也爱咖啡,喝咖啡早在1930年代就已成为时尚。台籍知识分子中的菁英人才喜欢聚集于大稻埕的咖啡店内,形成类似欧洲早期文化沙龙的特色。咖啡文化在台北大规模兴起,应该从1980年代算起,这和当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与文化活动频繁息息相关。近年来,咖啡馆的林立俨然成为台北市不可或缺的街景,成为重要的社交场所,想在台北街头找咖啡馆一点也不难,路边街角随处一望,或往巷弄钻去,总会有所收获。当然,真要斟酌气氛、讲究味道,还是得有识途老马引路。

在咖啡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上班族商务洽谈、学生看书赶报告、作家写稿、情人约会、好友谈心,甚至独自一人沉潜思考或放松休息,都是泡咖啡馆的好理由;而咖啡馆的风格与诉求当然也各有不同,除了随处可见的星巴克、西雅图、丹堤、怡客等连锁式咖啡馆,也有历史悠久的老咖啡馆,像是波丽路西餐厅(1930年代至今)、明星咖啡屋(1960年代至今)、蜜蜂咖啡(1970年代至今)等,还有校园风格的、古典的、前卫的等等多不胜数的特色咖啡馆,不同的人、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心情,总能找到气氛适合的咖啡馆。

主题街巷形色各异

还有一把钥匙,也很有台北特色,那是错综复杂、形色各异的主题街巷。有人说,没有巷子的城市,就像没有故事的城市。历史上,台北曾被不同的政治势力统治或影响过,也因此荟萃出新旧融合、东西并存的文化样貌。街头巷弄间有中有西,有本土有外省,有日系有韩流,有前卫也有老旧。

除了充满现代化建筑的繁华商圈,转身走进小街巷弄中,也能发现独特风情的店铺、市集,比如充满幸福感的中山北路与爱国东路“婚纱街”;日渐没落的重庆南路“书店街”;吃香喝辣的汀州路“东南亚街”;款式齐全、物美价廉的沅陵街“鞋店街”;结合传统与现代特色的文昌街“家具街”;吃饭喝茶酗咖啡,上永康街总不会错;想买缎带、蕾丝、拉链、珠饰、水钻等配件和DIY材料,就到台北火车站后站的“服饰材料街”;还有温泉袅袅、有“北投后花园”之称的银光巷;华西街、士林、饶河街、临江街等夜市是饕家的最爱;忠孝东路是著名的商业街;敦化南路、仁爱路圆环除了是台北市最美的林荫大道,也有精品街之称……五花八门的街道巷弄串起台北人丰富的消费生活。

不想逛街购物,而在住宅区的街巷间随意遛达,也是认识城市的好方法。日式房子成群的青田街,坐落于文教区,青黑色的屋瓦,参天的大树与浓密的藤蔓交织,显得幽静典雅,漫步其间,每一步都是惊喜与优闲。至于现代感的小巷,首推富锦街,两旁成荫的榕树与菩提树,营造出欧洲小镇的气息。

越夜越美丽

夜生活是现代都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丰富了白天忙碌生活之外的一大片风景,当然也是认识台北的一把钥匙。有人说在台北生活不容易寂寞,不管多晚,总是有那么多好玩的人、事、物,吃喝玩乐消费娱乐样样齐全。除了各式各样承载着感官享乐等印象的漫画王、网咖、KTV、酒吧、舞厅之外,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敦南总店已是台北重要的文化地标和人文风景,经常到了午夜时分仍然人流不稀,和、市立美术馆并称为旅台必游文化朝圣之地。而由美国驻台领事馆变身而成的台北之家,是一处充满浓厚都会风格,结合电影艺术与咖啡香的人文空间;从白天到深夜,每日放映有别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多元文化经典。

近年来台北夜生活最时髦的去处,非Lounge Bar莫属,红酒、音乐、时尚男女与摩登简约的设计,让Lounge Bar成为吸引白领上班族下班后前来享受舒适放松的新潮流空间;有时,一些艺术团体也会选择在Lounge Bar举办视觉艺术展览,为夜行的观众提供了接近艺术的另类管道。在灯海车流轰隆交汇的夜里,台北越发呈现出多元迷人的文化性格。

自然景观丰美怡人

台北是世界上少数具有自然景观生态的城市,热闹繁华之外,因特殊的盆地环境,加上多雨潮湿的气候,孕育出丰富的自然生态。台北市面积不大,只有近300平方公里,不到上海的一半;平时只要不塞车,不需花很多时间,就能从繁华的商业区奔向大自然的怀抱。

台北近郊较知名的景点,象山、阳明山的山岚景色,每每吸引许多人前往踏青;北投、阳明山、乌来的温泉,对于放松身心、舒缓疲累有莫大帮助;从关渡到淡水河口的水鸟生态区与红树林保护区,是赏鸟、观察湿地生态的好地方;木栅、南港是台北市两大观光茶园,南港主要生产淡雅清香的包种茶,木栅主要生产浓郁醇厚的铁观音,位于木栅的猫空每逢假日即涌入大量游客到此登山品茶,新启用的猫空缆车横越猫空茶园上空,结合指南宫、樟山寺等景点,成为此地最便捷的交通设施……亲近自然如此容易,也是台北的一大特色。

人文风情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聘礼;经济压力;社会风气;人文风情

一、关于各地聘礼对社会风气、人文风情影响现状及原因分析

聘礼在男女心中地位提高。女性对于聘礼金额的在意程度导致聘礼金额不断攀升,然而,当前的高额聘礼所引发的炫富攀比现象给大多数的男性造成压力,只有部分男性会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幸运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累计,女性在聘礼认识方面更加的理性,更加看重一个家庭而不是金钱。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如今房子似乎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女性当成是结婚的一项前提,然而如今居高不下的房价也给男性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且经济状况也成为了人们考虑的另外一项重要指标。这在让人们更加意识到社会的残酷的同时也变得更加现实。虽然,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不可否认,浮夸的社会风气和严重的攀比,炫富现象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

相比于更现实的长辈们,年轻人依旧追求真情。在青年男女中多数人更加在乎的是感情而不是物质,并且他们中不少认为哪怕裸婚,未来依旧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至少青年一代未被残酷的现实所打倒。然而随着年龄段的增长,人们对于物质方面考虑的更多,也变得更加现实。虽然门当户对的说法没有像古代那样严重,但门户之见依然存在。

社会风气亟待整顿,政府需要加强调控。对于如今这种聘金越来越高的现状,多数人认为,这是由于浮夸的社会风气和攀比虚荣心理造成的;当然不能否认,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并且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这种风气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负面影响,会使社会上媚俗之风盛行。同时不难发现,其实人们心中更加希望出现的是一种实在是干,追求真情的社会风气。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风气已经出现问题,整顿社会风气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而政府也首当其冲,需要出台相应政策来应对这种现状,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贯彻落实社会风气改革。

二、针对高额聘礼现状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干预,进行调控

政府可以出面进行宏观调控,出台惠民政策,为一些适龄青年提供优惠政策,例如降低房价等措施,减轻民众的经济压力。政府还可以颁布法令,将超过一定金额的聘礼征收税收,以控制聘礼的不断攀升所带来的攀比炫富事件的发生。而且政府要做的心为民所系,法为民所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二)宣传引导,改善风气

组织宣传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思想,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提升国民素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贯彻落实社会风气改革。

(三)保持心态,量力而为

人们自身也必须有良好的心态,不要有盲目攀比,跟随大众的心理,要认清自己的条件,做出适合自己经济能力和承受范围的选择。

三、结语

无论是经济发展导致的聘礼金额上涨,还是盲目攀比炫富心理哄抬聘礼金额,最终都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压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人们在竞相追逐聘礼的规格的同时,已然忽略了聘礼这一传统风俗最初的意义。我国很多地区将订婚时所下聘礼称为“下茶”、“送茶”;把受聘礼称为“受茶”、“吃茶”等。以茶为礼行聘的风俗兴起于宋代。古代的人以三茶订婚,茶为聘礼,如此简单朴素,聘礼只是用于订婚的风俗习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人文风情,而时下这些风俗被打破,聘礼逐步失去了原有的单纯朴素。

虽然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饱穿暖已不再是人们的追求目标,人们开始学会如何享受生活,人性的慵懒与贪婪使得有些人希望走捷径已到达富裕的生活,高额的聘礼虽然可以一时的装饰脸面,但是学会脚踏实地,勤俭持家才是长远之计。政府的正当干预和正确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会对社会风气的优化起到不小的作用。面对络绎不绝的社会负能量,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杜绝盲从并且报以积极的态度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人文风情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文摄影 物质类人文风情 社会关系形态类人文风情

人文摄影是记录、展现和反映地区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民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当地民俗民风的必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提高,促使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有机会走进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着千山之颠、万川之源的壮美。但让人往往没有想到的是,当大家随意按动着快门拍摄藏区风貌的刹那,在留住美感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藏族同胞的反感以致带来不必要的纠纷。这正是因为大多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没有真正了解的宗教传统和民众的生活习惯,仅凭道听途说的间接经验、一时的直觉和兴奋而随心所欲拍摄,或多或少会造成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笔者曾三度自驾进入地区拍摄,结交了一些藏族朋友,对藏族文化有较深的了解。笔者认为要通过镜头瞬间留下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作品,主要取决于非技巧类的摄影要素,让直觉、思维和感悟融入到拍摄者高远的眼界和深邃的心境之中。

我们知道,由于社会现象的多样化,使得人文风情同时具备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三个特点,这三者凝聚了地区独特而强烈的人文特征。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独具特色的人文民俗风情的同时,拍摄者和拍摄对象应该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关怀和尊重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其实民俗摄影和人文摄影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民俗包含了人文,人文是民俗客观的存在,有了人作为主体才能创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纪实的人文印记;而人文也同样包含了民俗,因为民俗是人文的一种体现和传承方式,可以说民俗摄影和人文摄影都是一种体现民俗和人文的直接工具和手段。摄影艺术家杨思好在《浅谈民俗摄影》提出了关于民俗摄影的四个重要内容:“1、学习民俗理论,了解民俗内涵。2、做好调查研究,把握民俗特色。3、尊重民俗原貌,真实地再现民俗。4、区分良莠,摄其精华,拍出民俗精神。” 杨思好这四个观点正好印证了对学习、了解和熟悉人文风俗特点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拍出所选拍摄题材所具备的特有人文特征的真实的一面。

地区拥有的传统民风民俗资源历史悠久,风格鲜明独特而且极具多样性,我们可以将其归纳成两大类,即为物质类的人文风情和社会关系形态类人文风情。在人文摄影取材中,需要把握一下要素:

1、物质类人文民俗风情指的是以客观物质形态为主体而体现的人文形态

(1)自然风光类:在地区大部分山都被奉为神山,如著名神山冈仁波齐、南迦巴瓦、珠穆朗玛峰;湖则多被奉为圣湖并以措为称,如羊卓雍措、纳木措、班公措。

(2)藏族独特建筑风格,代表作如世界遗产之一的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喇荣五明佛学院和藏族民宅。

(3)历史古迹,如古格王朝遗址、昌都卡若遗址。

(4)独具风格的藏族服饰的款式和材质可以体现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5)藏族饮食习惯禁忌较多,肉类一般多以牦牛肉和羊肉为主,不吃马、驴,尤忌吃狗肉。绝大部分藏族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的鱼、虾等水产海鲜类食品。

(6)野生动物,在有着繁多而特有的野生动物,如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高原上成群奔腾的野马、野驴、天空上盘旋的秃鹫、圣湖雪山前结对飞行的斑头雁、黑颈鹤等。

这类以客观实体存在的人文风情能够相对容易地被游客、摄影者去了解和把握,但应为注意的是在拍摄过程中要尊重和保护被拍摄对象的完整性,如当地相关部门要求不要在景物和历史古迹刻字留念,不要在神圣之地随意丢弃垃圾,不要取笑而应尊重藏族同胞的衣着和饮食,不要随意追赶、驱逐、捕捉和杀害野生动物,尽量不要去伤害、破坏这些标志着藏族独特原生态的人文物质和人文环境。作为拍摄者来说,应该努力把握这些要求,站在保护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安全的高度去选景取材。

2、社会关系形态类人文民俗风情主要是指以社会主观意识形态而体现的人文风情,它不一定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和现象,但却又由客观的物质和现象所生成的。

(1)藏族宗教,当今地区的宗教包括了很多教派,但以藏传佛教为主导,又称喇嘛教,属于大乘佛教。藏传佛教自公元七世纪由印度传入吐蕃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以宗教主导生活的情况正逐步改善,但地区人民的生活实则是和藏传佛教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因此,其人文民俗也大多具有宗教色彩。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交通通讯不便,使民俗人文中的一些具体行为也难免带有一定程度的迷信和落后,特别是城镇以外的边远地区和小部分仍旧从事农牧的藏族同胞,与当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正是因为大乘佛教的传承深入民心,绝大多数藏族同胞都是性格淳朴善良的,特别是在牧区和偏远地区,由于接触的商业环境较少,该地区藏族同胞往往越淳朴,笔者曾先后两次分别在藏南地区的多庆和阿里地区革吉县雄巴乡附近的湖边遭遇陷车数小时,多亏善良的藏族同胞和警察几经周折找来拖拉机、大货车前来拖车营救脱困,足以见证了藏族同胞的热情和团结互助精神;而大城市商圈和旅游景点的藏族同胞则相对有些世故。

(2)节日,因为旧时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所产生的大部分节日也都基于宗教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如每年藏历七月一日的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雪顿节,源于拉萨哲蚌寺。古时节日期间僧人不许外出以免误伤小虫等生灵,后由群众准备酸奶以供侍奉,故雪顿节又称为酸奶节。现在习俗有所改变,变为演藏戏和晒唐卡展大佛为主,以便人民参拜。笔者有幸于拉萨哲蚌寺亲历,一天之内从凌晨12点多开始排队,约有三十多万人步行十几公里参拜大佛送上祝福,堪称中国宗教节庆的一大奇观。

(3)红白喜事,如丧葬,天葬藏族一种传统丧葬方式,藏族传统里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为保护和维护这一特有的人文传统,自治区人民政府自制定了《自治区天葬管理条例》的议案,主要内容是保护天葬习俗的私密性,这为天葬这种藏民族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丧葬习俗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4)其他一些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的民俗意识形态还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这些人文民俗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掌握,对人文题材拍摄的影响相对较少。

这类以社会关系形态存在的人文风情的特点是具有多样性的,难以在短期内通过直观的现象去了解和掌握的,因此这一大类的人文风情因素也是在地区人文题材摄影取材中最为重要的。的宗教存在了上千年,至今一直影响着地区人们的生活,藏文化认为万物有灵,以此作为判断和理解自然现象的依据,从而产生出对神山神湖这些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崇拜,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它超越了对自然客观的人文风情的范畴,而是在社会关系形态的宗教类因素的角度上,重申了保护的重要性,如严禁破坏神山圣湖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禁止污染水源,了解、理解和尊重藏族宗教传统和仪式,严禁对各种宗教场所和事物做出不敬的举动及干扰宗教仪式的人和物,不要未取得被摄者同意或者未经商洽的情况下强行拍摄,一些偏远农牧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笔者就曾在纳木措遇到类似突发事件,因同伴未经同意拍摄被放牧藏民围住索取补偿,险些耽误行程。正如《人文纪实摄影宝典》所言“民俗即民间风俗,其所涉及的内容很多,而能拍摄的民俗对象更是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为了能够拍摄到极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场面,不至于白走一趟,我们要先对即将采访的主要民俗对相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进行拍摄”;婚礼和葬礼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文风情,一些有特色的形式也是值得记录下来的。拍摄者希望拍摄到独具特色的天葬仪式图片,有可能采取偷拍的行为,而在举行天葬仪式的时候是不希望“外人”靠近,自然也就十分厌恶偷拍的行为,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摄影师去沟通达成共识以便得到拍摄许可,正是如此才自治区政府才颁布了《天葬管理条例》。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宽泛的概念,人文摄影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摄影活动,要反映人的本质特征,包括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等,要从镜头里拍摄出真实的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是必须以人为本位的,拍摄者需要去了解、关怀和尊重拍摄对象,拍摄者的目的就是记录真实的人文风情。因此要更好地实现人文摄影的真实感和较完整的表现地区人文特性,就要求拍摄者去思考,去多方学习、观察、分析、熟悉我们所拍摄的人文题材,掌握好物质类和社会关系形态类的人文民俗要素,尽量做到在不干扰、不破坏并且保护好被拍摄对象的最原始的一面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够把人文风情特性最真实的一面给表现出来,而且又保留了社会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的内在联系。拍摄者不要以为仅凭单次进入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不了解的确特有的人文风情的情况下,随便举起相机随心所欲地拍摄,就可以把的美尽收于镜头中,那往往只是片面和肤浅的认知,必须要深入到藏族群众生活中去体验和感知,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文风情的壮美,才能创作出的真实而又独一无二人文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余素芬.人文纪实摄影宝典.电脑报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0:P136-141;

[2]杨思好.浅谈民俗摄影.上海:群文世界,2006(2)。

人文风情范文第5篇

陕西,中国的文明发源地。这里有母亲河黄河,先人的杰作兵马俑,唐僧藏放经书的的大雁塔,雄伟的小雁塔,有水幕电影的的大唐芙蓉园,五岳之一华山,神殿西岳庙,这里还有中国的第一家族”杨氏家族”。

看到这么多名胜古迹,我真庆幸我是一个陕西人,被这种古典文化熏陶。生活在黄土高原下,欣赏这一幅幅壮美的山图美景。感受着这粗犷、朴实、热情的人文风情,我真的感到我对陕西真是无比的热爱。

过去的陕西确实是一个落后的地方,但是有政府的政策,我们的陕西人民就不害怕。”西部大开发”使我们陕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陕西一天一天在变化着,发展着,繁荣着。西安,延安,咸阳一个个城市越来越繁荣,高新区的建设更加快了我们陕西的经济发展。我以我的家乡为荣,我以我的家乡为傲。

许多外国人都说过,来到中国,如果不来到陕西就不算真正来到中国,如果不到西安,就没有真正的感受到中国的人文风情。

陕西就是一个这样的省区。他总是以它独特的历史风光,古典风情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人。听着外国人那一句句不标准的“汉语”:“我爱中国,我爱陕西。”虽然有点含糊不清,但我依然听的非常清晰。我知道我的家乡不仅在我的心中是最棒的,在大家的心中也是美好的,它不仅只代表着黄河、黄土高原这一带的风情、历史、文化,它代表着全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人的骄傲。

人文风情范文第6篇

《江南》杂志是一本文学刊物,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随笔、诗词、散文和特载等。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展现了江南画社第五届雅集的盛况,以及金石书画的评论介绍。这本杂志仅见一期,但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杂志的随笔、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了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人文风情。这些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深入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历史和人文风情,感受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杂志还刊载了江南画社第五届雅集的记述。雅集是文人墨客聚会品茶论道的一种活动,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期的雅集记述,详细记录了雅集的盛况和活动内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雅集场景。通过阅读雅集记述,读者可以感受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雅集活动的文化内涵。

此外,杂志还介绍了金石书画的评论和介绍。金石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这一期的杂志通过介绍金石书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了解金石书画的窗口。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金石书画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文风情范文第7篇

魏春雷:我想去唐朝,看看当时繁华的长安大街,听听长安大街的叫卖声和弥漫在空气中的香料气味。

《CITYIN》:如果可以穿越。能带三样东西一起,你会带什么?

魏春雷:当然是电脑、相机、手表啦。用相机记录每一个时间段里发生的一切,给现代人留下更多宝贵的资料。

《CITYIN》:穿越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魏春雷:找个西域人了解那个年代的人文风情。

《CITYIN》:到了未来,最想见的人是谁?

魏春雷:最想见到文成公主。

《CITYIN》: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亲历哪个重大历史事件?

魏春雷:贞观之治。

《CITYIN》:会不会担心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到了未来会绝迹?

魏春雷:我担心地球上的水资源生物资源会灭绝。

《CITYIN》:跟现代相比,唐代有什么东西最打动你?

魏春雷:如果简单说吃喝玩乐,我相信古代一定没有现代更舒适。和现代比,唐朝纯朴的人文风情和浓厚的地域风貌更能打动现代人。

《CITYIN》:回到唐代,你会选择什么生存方式?

魏春雷:我希望可以用自己创造的一切去生存,自耕自足,能够和自己的邻里和睦相处、互通有无。

《CITYIN》:你想穿越的年代有什么是当代没有的?

魏春雷:淳朴的人文地理环境是现代所不具备的。

《CITYIN》:如果可以穿越,最想和哪个古人谈恋爱?

魏春雷:我最想和文成公主谈恋爱,去看看这位女中豪杰是如何架起大唐和西域沟通的桥梁。

《CITYIN》:如果可以穿越,最想和谁聊天?

魏春雷:如果可以穿越,我最希望和唐王聊天,让他告诉我如何掌控天下大权,让唐朝成为那个年代最强大的国家。

《CITYIN》:2011年穿越题材大热,你觉得大家为什么热衷于此呢?

魏春雷:大家想逃避现代社会的压力,逃避现代人的虚伪,虽然科技发达了,可是人心变了。所以大家想穿越回过去,体味过去人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这也是大家的一种向往。

《CITYIN》:哪句经典金句可以穿越时光,让今天的你深深认同?

人文风情范文第8篇

一个阳光妩媚的春日,记者来到有“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美誉的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景区,感受山水长卷的风韵,体验中国金州的物阜。气象万千的喀斯特山水风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问山峰有多少,唯有峰林最相宜。”没错,这是写在黔西南著名风景名胜区万峰林入口处的一首诗。

万峰林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树的好地方。身处其中,峰林环抱,峰林下田园似锦,简直就是一派世外桃源。万峰林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区和“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上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而万峰林的独特在于它的每一座山峰都是独立的,如果从空中俯瞰,就像一个个蒙古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这里。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当年,徐霞客站在兴义的万峰林上赞叹“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诗曰:“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进入“中国最美的地方”万峰林,峰、水、林、田、路、寨融为一体,使万峰林壮如千军万马,奇如海洋,美如画卷。这里积聚了喀斯特典型的峰林、天坑、漏斗、地下河流,当地淳朴的布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在极其脆弱的环境里,传承了千年的稻作文化。其中,布依族特有的“八音坐唱”,是一朵开在万峰林脚下布依村寨里默默传承了上千年的民族音乐奇葩。

来到兴义市纳灰村,你一定要到“万峰第一家”的农家乐去看一看。2005年春节,总书记来到纳灰--村,和纳灰各族群众一起打糍粑、过大年。现如今,许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都要打一打糍粑,吃一顿农家菜。

如果你来到浩瀚如宏的万峰林脚下,请一定要在这里吃吃布依特色的“碗”,听听布依古乐――八音坐唱,亲手打糍粑,在布依米酒“(biang)便当酒”中跟随音乐一起感受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

当然,除了万峰林,黔西南州还有很多的景区景点,像兴义的马岭河峡谷、万峰湖、何应钦故居,贞丰的双乳峰、三岔河、北盘江峡谷,安龙的招堤、明朝十八学士墓、明朝永乐皇帝皇宫,晴隆的史迪威公路――二十四道拐等等。这些景区景点,是黔西南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在黔西南1.6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集中了一百多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民族风情点,其密集度和丰富性在国内少见。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具特色的喀斯特自然人文景观,让黔西南有了“山水长卷,中国金州”的美誉。

“我们黔西南就是一幅巨大的水墨丹青。‘山水长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风光的北纬250长卷,二是指人文风情的东经105°长卷。在北纬25°线附近,自东向西分布着《中国国家地理》评出的广西桂林漓江、云南路南石林、贵州兴义万峰林等‘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以及贵州荔波、黄果树大瀑布、双乳峰、马岭河峡谷等世界喀斯特地貌绝品,就像一幅自然风光的横轴长卷。而东经105°则是另一番风景,这里从北向南有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会师地)、四川松藩(雪山草地)、贵州遵义(遵义会议)、贵州晴隆(抗战史迪威公路)这些烙着历史之印的不朽之地,就像一幅人文风情的立轴长卷。”黔西南州州委副书记、黔西南州州长陈鸣明说。“这纵横两幅画卷,尺度可在从十几公里到二千多公里之间剪裁,具有较高的旅游文化开发价值。”

陈鸣明认为:“水墨金州”体现了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的双重定位和四层含义。物质领域就是自然风光和物质资源,精神领域就是人文风情和精神风貌。第一,“水墨金州”表现了自然风光,恰如一幅精致的水墨画。第二,“水墨金州”体现了物质资源。“水”代表水资源。“墨”代表煤资源。“金”代表黄金资源。2005年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金州”称号。第三,“水墨金州”反映了人文风情。黔西南的布依族、苗族倡导朴素、简约的自然美,与中华文化提倡的“和谐”相得益彰,也与水墨画所追求的美感相互衬托。第四,“水墨金州”展示了精神风貌,体现了黔西南人民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说到黔西南,很多人就会想起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的确,马岭河峡谷是空山里的一首诗。它被中外旅游家誉为:

‘地球上最美丽的一条伤疤’。马岭河大峡谷是全国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集山泉、小溪、河流、古寨、古栈道、瀑布群、溶洞群、钙化壁画于一身,号称‘百画之谷’。”黔西南州旅游局局长曹静秋告诉记者。

马岭河峡谷位于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中,这里有上百条瀑布群瀑飞流,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翠竹倒挂,溶洞相连,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钙华构体,形成了画廊一般的绝世美景,由下往上看是“一线天沟”,由上往下看是一条“城中大峡谷”。

走在峡谷中间,两边是高不可攀的石壁。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绝壁立体石瀑布,如一巨大画卷,画面中石纹斑驳,奇石纷里,瀑水流洒,人人其下,胜似画中。

无论是第一次到来,抑或踏遍这里的每一寸石壁,山的胸怀和水的激情总能带给你别样的兴致。

马岭河峡谷是中国十大漂流景点之一,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成为我国激流皮划艇项目的发源地。1998年4月中国首届国际激流皮划艇漂流赛在这里举办,2005年11月26号,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流皮划艇第一次全国公开选拔赛在马岭河峡谷举行,并在马岭河峡谷公园举行了“中国国家激流皮划艇训练基地运动员公寓奠基仪式”。

万峰湖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结合部,湖面宽阔,蓄水量丰富,相当于2个云南大理洱海,17个贵州清镇红枫湖,76个杭州西湖,仅次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位居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峰湖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是珠江三角洲水质调剂的重要源泉,是“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源供给地。万峰湖美景天成,鱼肥水美,钓者云集,被誉为“野钓者的乐园”,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让万峰湖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到了万峰湖,最好的玩法就是乘船游览,同时还可以在船上享用“全鱼宴”,一边感受湖光山色,一边品尝美味,山水之乐,人生之美,不过如此。

位于贞丰县者相镇的双乳峰有“大地圣母”的美誉。峰顶海拔1265.8米,高出地面150多米,占地40公顷。据地理学家考证,像这样丰

腴、硕大、协调、逼真的双乳山峰,在中国绝无仅有,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发现,堪称“天下奇观”。

双乳峰是喀斯特的峰林绝品,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这里的布依族群众一直把它当作“大地母亲”和“生命之源”来崇拜。同时,随季节的变化,双乳峰的质感也呈现不同,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观峰亭旁立有“天下奇观”石碑。石碑上刻有一联:“哺云哺雾哺日月,养精养气养天地”。

绝世仅有的“世界喀斯特精华之旅”

如果以兴义为圆心,向东,两小时到贵州黄果树瀑布;向西,两小时到云南路南石林,这一路上还有织金洞、龙宫、天龙屯堡、双乳峰,九乡、彩色沙林、罗平油菜花海、九龙瀑布群、多依河,都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喀斯特”精品,堪称世界喀斯特的集大成之作,构成了绝无仅有的“世界喀斯特精华之旅”。

这几年,黔西南交通条件改善,使黔西南不再偏僻遥远。正是有了这些优美的山水、良好的可进入条件,以及天然的开展户外运动的理想场所,使黔西南近年来把旅游与体育、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着力推介黔西南的旅游资源成为可能。近年来、黔西南相继举办马岭河峡谷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万峰林登山和越野长跑赛、坡岗峰丛大穿越等赛事,特别是2009年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外,“首届中国山地运动会”也是在黔西南州举办的。

黔西南还流行着一件十分有文化品位的事,就是奇石收藏,不光参与人数多,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奇石文化。因此,黔西南的另一块品牌就是“中国观赏石之乡”。

兴义,因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山奇、山险、山秀,孕育了一座天然的奇石宝库,境内蕴藏着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藏量巨大的观赏石资源,有以形取胜的盘江石,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距今2.4亿年前的“贵州龙”化石以及其它古生物化石,五彩斑斓的矿物晶簇、洁白晶莹的钟乳石等。

旅游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2005年春节,总书记到黔西南视察工作,对兴义万峰林风景区提出的“发展旅游业,提升种养业,依托万峰林,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并嘱托“万峰林是一棵摇钱树,要保护好,利用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黔西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州干部群众深受鼓舞,积极性空前高涨。重视旅游、关注旅游、发展旅游的浓厚氛围日益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

“素有‘山水长卷・水墨金州’美誉的黔西南州,这里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淳朴,人文景观独具魅力,布依族、苗族等35个民族的长期融合造就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位组合良好,是我国西南部一个颇具潜力和开发前景的黄金旅游区。”黔西南州州委书记陈敏说。

据陈敏介绍,近年来,黔西南州依托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红色旅游、自然遗产、气候条件等六大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大力推进旅游大州建设,努力把黔西南建设成为祖国西线旅游明珠和最佳人居环境之一。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产业开发。黔西南始终倡导“有文化的旅游才是有深厚底蕴的旅游,与体育融合的旅游才是有潋隋的旅游”的发展理念,注重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与文化相融合、与体育相融合,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产业开发。一系列大型赛事和活动的推出,找到了旅游与体育、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黔西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黔西南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贺登祥介绍,黔西南州风景名胜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独特性:黔西南州的自然风光都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品和典型代表,在这里可以看到喀斯特地貌的所有奇观。2 多样性:州内自然资源丰富多样。3 原始性:许多景区展示的都是原始的自然景观,具有原始粗犷的山野情趣。4 猎奇性:州内的许多风景区具有较强的猎奇吸引力,是探险爱好者的乐园。

谈到黔西南州旅游开发思路,贺登祥认为,黔西南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旅游、宣传、文化、体育、民族“五位一体”,形成大发展态势。第一、要抓好旅游与宣传的结合。这是黔西南州旅游业进入新时期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下去。第二、抓好旅游和文化的结合。这是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子。第三、抓好旅游与体育的结合。这是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和创新,在全省、全国具有难得的优势。第四、抓好旅游与民族的结合。这是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的特色。

当前,黔西南州正着力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崖壁攀岩、负重登山、峡谷竞技、徒步穿越、水上竞技运动等竞技项目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等充分融合,进一步打造特色旅游新品牌。

人文风情范文第9篇

【关键词】岭南舞蹈 岭南文化 民俗 道具

一、民俗仪式类舞蹈道具――“接地气”

岭南地处五岭之南,在自古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区别于中原文化的风土人情,广府、客家、潮汕文化互为融合又自成体系,在民俗、宗教、语言、艺术上都保留了自身特色,传统民俗可谓源远流长、蔚为大观。岭南各地的民俗仪式繁多,而仪式本就是舞蹈诞生的源流,在原始社会早期,仪式活动与乐舞紧密结合,舞蹈经常就是宗教祭祀的一个部分,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广东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很多都来源于宗教仪式,如客家杯花舞、潮汕英哥舞,而又有很多舞蹈源自各地的民俗节庆,如舞狮、钱鼓舞、花灯舞。这些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承载着丰富悠久的民间文化传统,历经岁月变迁,在内容、形式、风格、审美上都有创新与沿革,但基本保留了道具形式,这些道具让岭南民间舞蹈接了“地气”,并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一)英歌

英歌舞是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舞蹈,起源于宗教祭祀,潮汕地区背山临海,自然灾害频繁,为消灾避祸,拜物教应运而生,民间祭祀驱邪祈福之风兴盛。潮汕文化长期受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双重影响,本土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中的傩文化与祭祀成为英歌舞的双重源流。早期舞者均为男子,手执双短棒,以梁山泊英雄的造型勾画脸谱,配以锣鼓、螺号,群体队列表演。英歌舞主要的表演器具是两根圆木棒,各地甩槌及步法稍有差别,但都矫健豪迈,声魄雄浑,以遒劲、热烈、奔放、磅礴著称。

广州歌舞团的群舞作品《英歌舞》保留了英歌的传统形态,从脸谱、道具、音乐,到风格、队形、气质,都沿承了民俗仪式的基本形态,并在气氛上强化其仪式感和庄严感,演员击棒而舞,热烈又不喧闹,锣鼓阵阵,却透出些许肃穆与沉静。而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作品《赤潮》《朝阳》则是经过改良的英歌舞作品,在队列变换、舞者形态上都更为现代,舍弃了脸谱及传统造型,但在英歌棒的使用上维持了传统器具的基本套路,并保留了英歌舞铿锵有力的气势。

(二)杯花

杯花舞流传于粤东客家地区的兴宁市区,基本道具就是两个直径2寸的瓷杯,起舞时两杯口相扣。杯花舞源自客家民间的道教仪式,原是民间做法事时,由“觋公”(男巫)扮成女装祈神而舞,双手各持“伯公杯”一对,边唱边敲边舞。杯花舞源自宗教仪式,走过历史变迁,逐渐从宗教化走向民俗化,从祭祀化走向娱乐化,基本只留下杯花的形式,宗教仪式部分都已消失,成为民间节庆常见的表演项目,杯花也成为客家民间舞蹈创编的常见道具。

以杯花为道具的岭南舞蹈作品经常出现在客家舞蹈的创编中,女子群舞《杯花声声》是流传较广的作品,一群客家妹子敲杯轻舞,“客家妹子好情长,情深甜蜜赛蜜糖,杯花声声幸福来,欢天喜地乐洋洋”,尽显客家女子的温娴婉约。2013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上的大型群舞《杯花声声》,台上60位演员身着客家传统服饰,双手敲打改良成青花瓷的“伯公杯”,婀娜起舞,至高潮处台下几百位来自杯花故里兴宁的观众同时击打唱和,台上台下杯声清脆,场面温馨热烈。双杯道具造型小巧,生活感强,音效悦耳,节奏易控,适合大型群体表演。

(三)钱鼓

钱鼓舞流传于广东陆丰民间,是当地民众节庆娱乐时的民间舞蹈,从早期的男女双人舞发展到后来的四人舞直至群舞。舞者身着古装彩衣,手拿皮鼓,身着古装,在圆形场地表演。早期钱鼓舞的道具男女有别,女子手执一个直径约六寸的单面皮鼓,鼓边装有铜钱,摇动时声声作响,鼓面绘以八卦图样,而男子则两手持一对竹板,以击打起舞。钱鼓舞在陆丰民间代代相传,动作优美雅致,音乐幽雅动听。

岭南民间舞蹈作品经常以钱鼓作为道具,如星海音乐学院的《钱鼓印象》还原了传统钱鼓舞的动作与风格,一群彩衣女子执鼓而舞,保留轻摇、拍击、单面旋转的手法,又加以脚舞、抛接、滚动等动作,将钱鼓的造型、声响充分运用到舞蹈中。另外,经过改良的钱鼓道具也出现在一些舞蹈作品中,比如广州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鸡公榄》,则改良了传统钱鼓的尺寸,舍弃了击打动作,让一群俏皮少女手拿仅手掌大小的小钱鼓,时而甩抛,时而旋转,伴着粤语歌谣,钱鼓道具变成一个可以戏耍的小玩件,呈现岭南少女的俏皮伶俐。

二、饮食文化类舞蹈道具――“烟火气”

广东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鱼米丰足,水陆交通便利,自古谓之“兼中外之所产,备南北之所有”。广东人重饮食自古而然,粤语俗话就有“辛苦h自在食”的说法,广东饮食文化绵延流长,积淀深厚,形成不可替代的饮食趣味与审美意蕴。在岭南民间舞蹈的创编中,以岭南饮食作为题材的作品鳞次栉比,作品富有地域特色及原创生命力。在道具运用上,这类舞蹈经常直接提取自日常生活,将饮食器具搬上舞台,加以艺术加工,传递出具有“烟火气”的生活情趣。

(一)食器

广州歌舞团大型歌舞剧《岭南行走》中的食器道具运用较为典型,全剧压轴篇章《大吃一顿》,将广州的茶楼饭肆搬上舞台,一个个粤菜菜牌吊至半空,演员们手执筷子与茶杯敲击扣响,高呼“上梅菜扣肉”,结尾时群声高喊“埋单”,情趣盎然又气势如虹。筷杯合鸣的道具运用,在节奏、音响、声势上将舞剧推向结尾高潮。

“老火靓汤”是广府美食的标志,广东人有“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的传统,同名舞蹈作品《老火靓汤》把这种蕴涵着南国温情的广东美食用舞蹈的方式加以呈现。作品大胆运用汤罐、砧板、汤勺、汤碗作为舞台道具,一个大汤煲矗立中央,一群煲汤女人围炉起舞,伴着锅碗瓢盆、剁切炖煮的音乐,女演员们用舞姿演绎置备食材、精调汤料、老火慢炖、出炉品汤的整个过程,将生活场景融入舞蹈创编,整个作品如同一锅老火靓汤的出炉,食器道具的艺术化运用,将广府女人融在老火汤里的守候、温情与遐思展露无遗。

(二)茶器

茶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在广东潮汕地区,茶早已超越了日常饮品的范畴,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趣味。南方歌舞团的舞集《潮汕那壶茶》,深入潮汕地区采风田野,最终以“茶”为意向,串联起潮汕人的精神世界,其中女子群舞《请茶》是直接表现潮汕茶道的。女演员们手握白瓷茶杯,以浅唱低吟、唯美淡雅的舞姿将潮汕文化中的闲适悠远完美诠释,所用道具极其精简,几个温润如玉的茶杯恰如其分地点缀其间,不争戏抢眼,却不可或缺。表现茶文化的作品常见以茶具及制茶器具作为道具,比如《工夫茶》里的蒲扇与茶杯,《擂咸茶》里的擂茶棍,都将道具运用得淳朴风趣。

除却饮茶,采茶舞也是自古就在广东民间盛行,清代李调元在《粤东笔记》中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采女,每队十二人,人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罩以绛纱,以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可见采茶起舞由来已久,且素有花篮、花灯这些道具相辅。而今的岭南采茶舞依然是民间舞蹈创作的常见题材,在道具运用上亦显新意,如群舞《茶田风景线》,用缀满茶叶的皮筋作为道具,拉伸出茶田的纵横形态,演员始终在茶田线的牵引中穿梭起舞,营造出舞台形式上的灵动张力。

民以食为天,饮食最是生活中寻常之事,却能承载文化、地域、习俗、精神的表达与传承。世俗与烟火,是民间舞蹈创编最深厚的土壤,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创作是民间舞蹈生命力的永恒源泉。岭南民间舞蹈将那些看似庸常的一日三餐、汤水茶食,乃至锅碗瓢盆、瓜果蔬菜加以艺术提炼后搬上舞台,铺洒出岭南民俗风情,也成就了岭南民间舞蹈的独特性和原创性。

三、人文风情类舞蹈道具――“文艺气”

岭南文化自古有兼容多元的特质,长期以来汉越文化交融,又吸取周围荆楚、闽越、吴越文化,因自古通商海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区,清中叶后,广州一口通商,更是大量汲取外来文化。岭南文化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兼容性和多元性,广东民间从生活方式、建筑设计,到人文景观、民间工艺,直至民间音乐、民生细节,都自成品格,无以复制。这些人文风情,是岭南艺术创作中的原生资源,也势必成为舞蹈创作中的创意元素,让岭南舞蹈散发出风情万种的“文艺气”。

(一)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地域性和多元性的集中体现,岭南建筑结合独特的气候、地理、材料、环境,在文化和风格上兼容了中原与南越、中式与西洋、古典与现代,无论是广府建筑里标志性的骑楼、麻石街、青砖墙、趟栊门、满洲窗,还是客家围龙屋、走马楼,都成为岭南风情的文化符号,在岭南舞蹈的创作中,也时常将岭南建筑元素作为舞台道具加以艺术呈现。

“趟陇门”是广府建筑的特有形态,由一层屏风门和一层横栏门组成,其形状和结构极适合做大型舞蹈道具,镂花屏风门的古典雅致,横木栏门的框架造型可在舞蹈设计上翻新出诸多花样,双门拉启开合,本身就有视觉美感。《西关风情》里一群风姿绰约的西关小姐,倚在趟陇门前婀娜起舞,门扇轻开,伴之舞者身段伸展,在视觉上形成刚柔并济、曲直相生的美感。而《岭南行走》里的一段儿童群舞也用了趟陇门作为道具,男孩们在木栅栏间上蹿下跳,女孩们将屏风门推前拉后,又是一番灵动可人的童趣。而整个《岭南行走》的舞台都将岭南建筑元素融入其中,用祠堂建筑撑起岭南传统风格,饰以青砖、灰瓦、窄巷、木格窗、麻石街,道具用心可谓精深。

舞剧《骑楼晚风》的道具运用则更是生活化,无论是骑楼建筑、茶楼酒肆,甚至实物运用的电话亭、消防栓、路灯,都是实景道具,还原广州都市生活,一切细节都如身临其境,用彻底的真实感和生活感,演绎骑楼街巷里的小人物与小生活,突破了中国舞剧惯有的“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传统。

(二)饰器风情

在岭南人文风情的舞蹈演绎上,饰器类道具功不可没,比如“西关小姐”题材舞蹈作品的创编。“西关小姐”是广府文化的集中体现,自晚清到民国,广州富贾云集,文化教育繁荣,又因海外交流频繁,女性少受传统束缚,在富商云集的广州西关一带涌现了一群通学中西、风华时尚的女子,被唤之“西关小姐”。这个群体称谓代表了一种精致风雅的生活方式,也是那个时代广州女性的精神象征,最终成为一个鲜明的历史文化符号。以“西关小姐”为题材的舞蹈作品颇为丰富,同名舞剧与舞蹈作品都颇有影响。在道具运用上,各种饰器轮番登场,最常见的是雨伞和扇子,岭南湿热多雨,女性手执雨伞,宫扇轻摇,尽显窈窕,还有手包、巾帕、木屐、镜子、斗笠,也成为舞蹈创编中的创意道具,让西关小姐且灵且秀、娇而不妖、媚而有度的风情与气韵在舞姿舞步中倾泻而出。

(三)生活物件

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表征的生活物件的艺术化运用,也是岭南舞蹈作品展现人文风情的极佳手段。广东自古商贸繁华,特别至清代,在广州设立了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称为洋货十三行,一时商号林立、行号栉比。舞蹈《十三行》就是表现广州洋街商号的作品,道具别出心裁地采用算盘,一群账房先生齐齐拨珠,声响阵阵。

又如粤绣道具的运用,《潮汕那壶茶》里的《绣花》群舞,女演员手举绣架,拉织锈线,构成不断变化的方圆几何、线面交织,舞者曼妙其间,跳跃出穿针引线的形态,将绣娘的巧妇玲珑,粤绣的精工繁密,一一点染。

结语

岭南民间舞蹈在岭南文化的浸润下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在舞蹈创编上充分汲取岭南地域和民俗资源,尤其在舞蹈道具的设计上别具匠心。近年来广东省创编的民间舞蹈作品,挖掘地域特色,对传统民俗道具进行沿袭与创新,对民间生活器具加以提炼与加工,让道具运用呈现美学意蕴,最终达到以“器”成“气”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9.

[2]马盛德.仪式与舞蹈[A]//民族遗产[C],2010.

[3]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李权时.岭南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上一篇:人文主义思想范文 下一篇:人文主义者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