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推理剧的艺术创作特色

时间:2022-10-20 04:40:29

【摘要】(一)“金色苹果”——西方推理的历史溯源 推理断案故事最早起源于何时不得而知,但确有记载的第一个断案故事当属《荷马史诗》中著名的希腊传说“金苹果”,特洛伊王子将写有“献...

国产推理剧的艺术创作特色

摘 要:本文追溯了推理剧集的历史由来,提出国产推理剧借鉴了欧美、日本的创作风格,在悬念运用上体现出“故布疑阵”的特点,以悬念引导观众注意力紧跟剧情走势;表现内容上强调展现精密的逻辑思维过程,以严密详实为重要特色;从人物设定上看,推理剧主角通常选取草根阶层,大大提升剧集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张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配角设置需要赋予生动性格,以调节观众情绪、缓冲紧张气氛,让观众获得刺激与轻松、紧张与愉悦的双重;反面人物往往具有高超智力,以体现正反双方心智较量的激烈对抗性;素材方面往往取材于古已有之的成熟构思,并且擅于展现光怪陆离的创意设计与奇景传奇,力求给予观众美轮美奂的感官冲击。

关键词:影视艺术;艺术作品;推理;电视剧;创作内容;悬念;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

在近年中国的电视剧领域,有一种类型异军突起——“推理”电视剧。“推理”(Inference)一词,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①因此,“推理类型”电视剧,并不局限于破案这一公认题材,也绝非属于“侦探”这一角色独有,只要是围绕“根据事物发生的规律性联系进行计算,进而对未来必然发生事情做出预测”的这种头脑能力进行展现的电视剧集,都可以称为推理类电视剧。近些年,迅速成长为收视“宠儿”的推理题材,一方面内在契合了“因果逻辑”这一人类天生敏感的思维轨迹,一方面也减轻了创作者为强化戏剧冲突构建的叙事压力,因为“悬念”的产生和“情节”的波折正是推理剧本身就已拥有的最大特点。因此,推理剧天生就是绝好的故事体裁,它恰好满足了接受者“爱看”和创作者“爱写”这两个最为重要对象的内在需求。

一、推理剧的历史来源及现状浅析

(一)“金色苹果”——西方推理的历史溯源

推理断案故事最早起源于何时不得而知,但确有记载的第一个断案故事当属《荷马史诗》中著名的希腊传说“金苹果”,特洛伊王子将写有“献给最美的”金苹果判给了美神阿芙罗狄忒,引发神后赫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的不满,最终引燃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现今,西方法官们仍会以“金苹果”这一名词代指“极难判决的案件”。②从另一源头看,欧洲的基督教同样包含许多利用戒规制度进行断案的故事,最为著名的便是《圣经》故事。到了19世纪,随着埃德加·爱伦·坡发表的“侦探小说”之首篇《莫格街谋杀案》的诞生,“侦探小说”正式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表现形式。爱伦·坡塑造的业余侦探杜宾的形象,深深影响了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亚森罗宾探案集》、《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作品,成为后世侦探形象的模型。时至现今,欧美电视剧领域中,涉及犯罪推理的类型剧集雄霸荧屏,从CBS的王牌《CSI》《CM》,到FOX的《越狱》《24小时》,乃至独辟蹊径以“骨头”作为分析基础的《识骨寻踪》,诸多推理经典以其精良制作、丰满的创意构思满足着人们的猎奇心理,造就了一批批挑战观众头脑极限的“金色苹果”。

(二)“一衣带水”——邻邦东瀛的推理文化

推理文学起源于欧美,然而对国产推理剧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上个世纪兴盛繁荣的亚洲推理文学。这其中,一水之隔的近邻日本成就最为闪耀。根据创始人江户川乱步对“侦探小说”所下的定义来看——“主要着眼于运用逻辑推理,逐步解开有关犯罪的秘密,描写破案过程的有趣的文学”③——日本“侦探小说”完全符合“推理小说”的文学特点,因此日本侦探小说实际就等同于推理小说。1976年,根据西村寿行小说《涉过愤怒的河》改编的电影《追捕》和由森村诚一作品《人性的证明》改编的影片《人证》,深深开拓了中国影视剧的创作眼界。

时至今日,日本的推理电视剧蔚为大观,不仅创作数量众多,并且题材涉猎极其广泛。

(三)“公案文学”——中国推理文化的过往梳理

中国的断案故事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浩如烟海的史书的确记载了许多依智断案的精彩故事,比如春秋时期著名的“听声辨奸”故事,就是利用人心进行推理的精彩范本。明确以文学形式出现的推理故事,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3-7世纪)的《搜神记》《世说新语》等“志怪”、“志人”中,虽然文字简短,但明确出现了动机、犯罪、执法、破案等断案关键元素,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类故事被称为“公案故事”。时值唐代,“公案故事”在笔记小说、唐代传奇中进一步发展,《中国公案小说史》中统计了唐公案笔记小说共有414篇,公案传奇57篇④,这一转变使得结构完整精彩的“公案故事”以“公案小说”的形式出现,这在当时其他国家还尚未出现。

五代时期(9-10世纪),和凝父子整理了汉代以来的种种离奇疑案,编纂成《疑狱案》,“公案小说”作为文体开始成熟。接下来宋代(10-12世纪)“话本公案小说”的流行大大推进了公案小说的发展,市井瓦舍间的说书人运用丰富娴熟的艺术技巧,将《错斩崔宁》《简帖和尚》中的悬念、巧合、包袱娓娓道来,而同时期宋慈(1186-1249)根据笔记和疑难案例整理成的《洗冤录》,成为后世司法判案的经典。

中国公案小说的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龙图公案》(即《包公案》)。15世纪末,明朝“农士商工,各安其业”的政策大大提升国家生产力,随着印刷术的先进高效,晚明的小说蓬勃发展,《包龙图百家公案》等十二部短篇公案,以及“三言”“二拍”等描写离奇生动断案经过的小说成就极高,直至1879年出版的《三侠五义》将包拯的断案智慧与侠客的除暴安良融合整理,中国的公案小说达到全新的阶段。

目前,推理剧作为中国电视剧领域颇具影响力和收视保证的电视剧类型,取得了极高的收视成绩,尤为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成绩并非“一战成名”随即偃旗息鼓,而是高歌猛进,连战连捷,优秀的推理剧集逐渐形成“品牌”,深入人心。

二、国产推理剧的剧集特色品评

(一)“故布疑阵”的悬念运用

推理剧在吸引观众上,有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即“故布疑阵”,如何做到“故布疑阵”进而“引蛇出洞”,并且还能令观众毫无发觉而“身临其境”呢?国产推理剧的悬念设置技巧于此起到极大助推作用。推理剧为达到使观众“恍然大悟”的心理,导演会百般拖曳延宕那一观众最为迫切得到的信息点,其关键在于必须“咬住”受众的心理期待点“不松口”,用悬念“引诱”着观众的注意力不断跟随剧情走势而变化。

《重案六组》中,每当剧中犯人心神不定露出马脚时,摄影就会第一时间推到近景或特写镜头,以第八集《与虎谋皮》为例,李琦扮演的恶棍王金富本身就带有贼光的两只眼睛,在特写镜头下地溜乱转,其内心的狡诈奸猾如自来水般倾泻流露;而当假扮同伙的卧底早已觉察出李琦的身份,对着旁边的警探滔滔不绝时,摄影师却故意将镜头一转,借助李琦的主观视角,让观众看到的是其同伙嘴巴上下翻飞却听不清内容的“声画分立”情景,此时,李琦饰演的犯人那种急迫焦躁的心理状态跃然镜前,使戏剧冲突达到了极佳的传达效果。

(二)“贵为核心”的逻辑展现

推理剧的核心,毋庸置疑就在于“推理”二字,而“推理”倚仗的内在规律就是“叙事逻辑”。借用韩国“Yes24”网站对于推理经典《白夜行》的评论,推理的最高境界是做到“故事结实得无话可说”,使作品的“叙事之美推演到极致”⑤。推理剧中,侦探们常能利用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作为突破口,瞬间完成全部推理流程,直达真相出口,令观众无不对其超常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上一篇:中国画人物题材创作中色彩的应用 下一篇:要闻 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