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研读文学经典 寻找获得语文素养途径

时间:2022-10-20 10:43:09

引导学生研读文学经典 寻找获得语文素养途径

摘要: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研读文学经典,激发学生兴趣,领悟经典的艺术魅力,引导他们阅读经典,寻找获得语文素养的途径,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引导研读;文学经典;语文素养;获得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09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研读文学经典,正是提高语文素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笔者是借班上课,考虑到学生情况的特殊性,故意没有从太多的语文知识角度去上这节课,而是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引导他们阅读经典,这利于他们的一生。教学活动重点放在了“活动体验”这一环节,突出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从而再让学生课后自己分析其他几个人物,领悟经典的艺术魅力。

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做好预习工作,从整体上了解《红楼梦》,从而把握课文与全书之间的联系,为学习节选部分打好基础。2. 明确学习重点,提示解读办法。集中一个鉴赏点,提出过程要求,避免泛泛而谈。3. 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教师做好一个示范,破除文学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4. 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品味语言,研读细节,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2. 感受经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由此而形成一种阅读、品读、研读经典的习惯,引导学生研读文学经典,寻找获得语文素养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

从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入手,了解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四、教学难点

如何突出王熙凤性格的多面性,从激起学生多角度思考,引导他们理解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并能够与现实生活接通,从而领悟经典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写贾府,课文中说“总借俊眼传出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暂借黛玉慧眼 戏看熙凤“辣”像

2. 激趣切入

由“逗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这几个网络名词切入激趣。

这几个网络名词极富表现力,把物价飞涨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刻画王熙凤的形象,给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词语呢?

学生回答:“辣”。

3. 学生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感受王熙凤的“辣”性格。教师提朗读要求。

4. 研读课文

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找出王熙凤的辣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据此分析其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凤辣子”辣在 上,理由是 ,突出了她

性格特点。

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精明能干、工于心计、俗气贪婪、机变逢迎、八面玲珑、刁钻狡黠。

5. 讨论交流

王熙凤具有精明能干、工于心计、八面玲珑、俗气贪婪、机变逢迎、刁钻狡黠、恃宠放诞等性格特点,预示她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借助于想象,替曹雪芹为王熙凤写个结局。

学生讨论,然后分小组交流。

教师借助《红楼梦》中为王熙凤写的判词来了解王熙凤的最后结局可能会怎样。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八》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亩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析:画隐喻王熙凤在贾府独揽大权不过是拥有冰山罢了,烈日一出冰消瓦解。判词中,凡鸟合为“凤”字,指其才能非凡、善弄权术;但最终也逃不出人人对之言听计从到发号施令到遭抛弃的悲剧性下场。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昆仑聪 明 累

播放音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6. 语文实践

像王熙凤这样的一个人,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以“我看王熙凤的辣”为话题在网上发个帖子。可以从两个方面谈:一个是王熙凤身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一个是我们应该吸取教训的部分。

7. 教师总结

经典曾被我们冷漠,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实它所描绘的生活有些还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享受经典。有人说《红楼梦》还可以再读一千年,我们今天才刚刚开始,希望我们认真诵读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阅读会更是一种享受,只要我们用心研读文学经典,那就能很容易寻找获得语文素养途径,经典就在我们身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研读文学经典,寻找获得语文素养途径

本节课希望学生能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从而让学生一辈子都愿意阅读经典,受益终生。从上课后看,学生的兴趣被激起,特别是当笔者用多媒体打出关于王熙凤的判词时,学生个个都高昂着头,聚精会神地听笔者的讲解,急切地希望知道王熙凤的结局。笔者认为,不少学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翻阅《红楼梦》或者其他经典,从而获得个人的核心素养,这个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也许就得到实现了。

2. 教学思路要流畅清晰,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研读文学经典,寻找获得语文素养途径

笔者先是从王熙凤的“辣”形象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从王熙凤的这些性格让学生开动脑筋,为王熙凤设计合宜的结局。再让他们看看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身上带着王熙凤的某些特点,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思考人生。从而引导他们阅读经典,提高语文修养。

3.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研读文学经典,寻找获得语文素养途径

本节课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例如激趣切入、分角色朗读、研读课文、讨论交流、语文实践等,帮助学生提高了对经典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此节课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象山港书院 315700)

上一篇:利用问题导学、正向激励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析有效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